民國時期的四川軍閥各大派系的曆史淵源及四川的地理環境

夢幻之人 2024-05-01 21:11:40

說起四川必然會想起一句話“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後治”,這是明末清初文人歐陽直在其作品《蜀亂》中對四川的評價。

歐陽直雖然是明末清初人,但從整個大清的滅亡到民國時期的混亂也充分印證了他的說法。因爲清朝動亂起因于四川的保路運動,而民國北伐勝利統一了全國,但四川內部還在軍閥混戰,直至抗戰全面爆發,全國一致對外,四川境內才算達成共識,出川抗戰,保家衛國。

四川省位于雲貴川一體化的西南地區,四川盆地土地肥沃,自然有供養處于雲貴高原的雲南與貴州的責任,這也是民國時期雲南軍閥與貴州軍閥參與四川軍閥混戰的重要原因。

清朝康熙年間,‘西南王’吳三桂起兵造反,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亂之後,將雲貴川在軍事方面打造成雲貴總督與四川總督相互牽制的局面。

雲貴總督與四川總督雖然都是掌握一省軍權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因爲雲貴要依靠四川接濟軍饷,早期四川總督的地位要高于雲貴總督。但是因爲清未與雲南相鄰的越南成爲了法國的殖民地,同時法國人修建了滇越鐵路(雲南昆明——越南海防港)打通了新的交通運輸線,所以雲貴總督地位反而要高于四川總督,當然四川總督調任雲貴總督算是高升。

重慶原本是四川的一部分,因爲四川是四面被山包圍的盆地,所以陸上交通特別困難,才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的詩句。四川內部的交通當時主要是依靠嘉陵江的水運來進行,因爲重慶是嘉陵江與長江的交彙處,所以重慶在四川的地位特別重要。因爲四川的物資貿易會通過嘉陵江先運到重慶,然後在重慶經過長江把商品運送到江南地區,李白的”煙花三月下揚州“,就是從重慶坐船沿長江而下到江蘇揚州。

四川的保路運動的起因就是川漢鐵路的修建問題,川漢鐵路是一條從成都出發,經過重慶,到達湖北武漢的鐵路。原本這是一條經四川的留日學生提議,經過四川總督錫良奏請的通過民間集資而修建的鐵路,四川省爲了修建鐵路直接以攤派的形式將股份分攤所有四川人頭上,理論上這是一條四川人都是公司股東的鐵路。

川漢鐵路是1904年開始籌備集資的,四川民衆一直在以地租入股,當然這也算是一種經濟投資行爲。但是由于這條鐵路橫跨四川與湖北兩省,雙方一直因爲各種問題相互扯皮,直至1911年鐵路還沒有多大動靜。

清政府眼見鐵路的修建一直沒有進展,于是決定將川漢鐵路收歸國有,爲了籌集修路資金向英法德美四國簽訂《湖廣鐵路借款合同》向國外貸款,同時將川漢鐵路已經募集到的資金返還給投資的民衆。可以說清政府收回鐵路的整個程序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湖北,湖南,廣東等省雖然也有反對借款的聲音,但是也沒有多大動靜,從早到晚四川方面卻出了大問題。

四川方面從1904年到1911年總共集資白銀大概有1400萬兩,由于鐵路一直沒有動工,四川的一些官商眼見這麽多錢一直趴在帳上,決定利用這些錢進行投資,當時正值上海橡皮股票爆漲,投資了700萬兩,結果虧損了300萬兩。適逢此時清政府將鐵路收歸國有,要求各地退還集資款給民衆,四川的官商因爲虧空無法退款,隨後組織了保路運動反對將鐵路收歸國有。

1911年6月,四川川漢鐵路公司成立“四川保路同志會”四處張貼,宣傳保路。清政府爲了平息風波急調趙爾豐接任四川總督,趙爾豐到任後清查鐵路公司虧空問題,川漢鐵路公司通告全川不納糧稅,趙爾豐下令逮捕相關人員,隨後數萬群衆相率奔赴總督衙門請願。結果因爲巡防軍統領田征葵下令對民衆開槍,隨後四川各地開始動亂,四川總督趙爾豐眼見形勢失控,直接向湖北借兵,從而引發武昌起義。

四川保路運動時,四川境內的武裝力量有兩支;新軍第17鎮與巡防軍63個營,

新軍第17鎮是當時清政府要求四川地區新建的野戰部隊,因爲新軍第17鎮屬于野戰部隊跟地方政府沒有太大的關系,所以當時四川新軍並沒有參與到四川亂局中,當時的四川新軍的最高指揮官是統制朱慶瀾。

巡防軍是清末時期的地方安保部隊,四川地區的巡防軍共有63個營,這個巡防營分布在整個四川地區的各個府、州、縣及川邊。四川巡防軍的最高指揮官是統領田征葵,因爲巡防軍負責地方的安保問題,跟地方關系十分密切,所以攪合到地方利益中去了,這也是田征葵下令開槍武力鎮壓有火上澆油,激化矛盾的原因。

趙爾豐作爲剛到四川的地方總督,名義是四川的最高軍事長官,但是因爲剛來,新軍第17鎮根本無法調動,而巡防軍又故意與自已作對,所以只能向相鄰的湖北借兵,因爲雲南與貴州的部隊跟四川利益相關,自然信不過。

1911年10月10日,駐湖北武漢的新軍第八鎮因爲借調第十六協(第31標與第32標)進入四川造成武漢城防空虛,革命黨人發動了武昌起義,隨後湖北宣布獨立。而進入四川的湖北新軍第十六協在重慶地區響應,隨後組建了重慶蜀軍政府。與此同時雲南地區的蔡锷等人發動了重九起義宣布獨立,隨後蔡锷派出部隊進入四川.面對重慶與雲南兩個方向上的壓力,趙爾豐被迫在成都宣布四川獨立組建四川軍都督府。

1912年3月,重慶,雲南,成都三方勢力在成都彙合組建了大漢四川軍政府,隨後原四川總督趙爾豐與原巡防軍統領田征葵被處決,新軍第17鎮統制朱慶瀾逃離四川,至此清政府在四川的勢力全部瓦解。

1912年4月,四川軍政府開始進行軍事整編,整個四川地區總整編爲5個師,原新軍第17鎮改編爲川軍第1師(師長:周駿),保路運動中起義武裝改編爲川軍第2師(師長:彭光烈),原清朝巡防軍改編爲川軍第3師(師長:孫兆鸾),支援四川的滇軍改編爲川軍第4師(師長:劉存厚),原重慶方面的部隊改編爲川軍第5師(師長:熊克武).

川軍最早五個師編制序列

第1師(師長:周駿)

第1旅(旅長:趙南森),下轄:第1團(團長:吳成禮),第2團(團長:張邦本)

第1旅(旅長:林德宣),下轄:第3團(團長:劉湘),第2團(團長:趙璧輝)

騎兵團(團長:鄢孝鴻),炮兵團(團長:唐廷枚)

第2師(師長:彭光烈)

第5團(團長:張達三),第6團(團長:吳慶熙),第7團(團長:王陵基),第8團(團長:楊森),騎兵團(團長:鄧占雲),炮兵團(團長:吳榮超)

第3師(師長:孫兆鸾)

第9團(團長:傅壽棠),第10團(團長:陳鳳昌),第11團(團長:舒心之),第12團(團長:向樹榮),騎兵團(團長:方斌),炮兵團(團長:杜永泳)

第4師(師長:劉存厚)

第13團(團長:邱昂青),第14團(團長:馮中央),第15團(團長:劉柏心),第16團(團長:曾鵬程),騎兵團(團長:賴心輝),炮兵團(團長:田頌堯)

第5師(師長:熊克武,參謀長:劉成勳)

第9旅(旅長:龍光),下轄:第17團(團長:黃金熔),第18團(團長:盧師谛)

注:劉伯承元帥此時在第5師第9旅擔任連長,劉伯承在川軍中的最高職務是第5師第9旅參謀長。

第10旅(旅長:孫學淵),下轄:第19團(團長:周國深),第20團(團長:鄒有章)

騎兵團(團長:呂康鳴),炮兵團(團長:範秦)

川軍五個師分別代表了不同的政治勢力,第1師代表北洋政府勢力,第2師代表清朝舊軍勢力,第3師代表地方革命武裝勢力,第4師代表地方滇軍勢力,第5師代表南方孫中山的勢力。

1912年夏,川康地區動亂,第3師被派往邊境地區駐防,隨後改編四川邊防第1師,至此川軍第3師遠離政治鬥爭,直至後來劉文輝以這支勢力與劉湘展開”二劉大戰“,這派勢力才重新回歸。

1913年3月,由于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被刺殺引發二次革命,熊克武的第5師聯合第2師的兩個團在重慶成立討袁軍,因川軍第1師與川軍第4師聯合圍攻討袁軍,結果熊克武被逼下野,第2師衩縮編爲混成旅,第4師改稱第2師。

1916年1月,袁世凱稱帝引發護國戰爭,蔡锷率領護國軍第一軍三個師攻入四川,袁世凱死後,蔡锷轉任四川督軍,形成了雲南滇軍控制四川的局面。

1916年11月,年僅34歲的蔡锷突然病逝,原護國軍的三個師長羅佩金,顧品珍,趙又新因爲爭奪四川督軍的位置而大打出手,結果造成滇軍大力大減。

隨後熊克武返回四川與劉存厚聯合提出”川人治川“出始驅逐滇軍,結果羅佩金與趙又新雙雙陣亡,顧品珍帶領駐川滇軍撤回雲南,隨後在跟唐繼堯爭奪雲南的過程落敗退出雲南,北伐時期這一路滇軍的最有威望的是朱德元帥。

1920年5月,劉存厚與熊克武聯手驅逐四川省內滇軍,劉存厚擔任四川督軍,熊克武擔任四川省長,這屬于原來第4師與第5師共同控制四川的局面。

1921年2月,熊克武聯合劉湘趕走了劉存厚,劉存厚帶著自己的部隊退到了川陝地區。這屬于第1師聯合第5師趕走有滇軍背景的第4師.

1922年2月,劉湘的川軍第1師聯合自己的叔叔劉文輝川軍第3師打敗了熊克武的第5師,隨後劉湘控制了整個四川。

1923年3年,第2師的團長楊森在直系吳佩孚的支持下反攻四川,隨後川軍各派又是經過混戰形成新的局面。第2師的楊森擔任四川督軍,第2師的鄧錫侯擔任四川省長,第4師的劉存厚擔任川陝邊防督辦,第1師的劉湘爲川滇邊防督辦。

1926年1月,廣州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第5師楊森在失去了吳佩孚的支持退回重慶地區。後來川軍各部表示服從國民政府,接收國民政府改編爲五個軍。第20軍軍長楊森,第21軍軍長劉湘,第22軍軍長賴心輝,第23軍軍長劉成勳,第24軍軍長劉文輝.

川軍從北洋時期打到民國北伐勝利始終還是圍繞著五個師的混戰,第20軍楊森代表原來第2師,第21軍劉湘代表原來第1師,第22軍賴心輝代表原來第4師,第23軍劉成勳代表原來第5師,第24軍劉文輝代表第3師。

1928年之後,川軍各部相互牽制雖然短時間停上了混戰,但是由于劉湘長期占領重慶控制長江,勢力不斷壯大,隨後劉湘聯合劉文輝以配合蔣介石裁軍的主張爲由對其他各派進行裁撤,結束引發劉湘並圍攻,雖然劉湘抗住了圍攻,但是也只是短時間鎮住了局面。

1932年10月,劉湘與劉文輝因爲擴張發生了沖突,揭開了二劉大戰的序幕,隨後川軍各派都加入混戰,適逢此時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乘虛由陝西進入四川,解放通江、南江、巴中地區,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

1933年10月,劉湘宣布川軍停戰同時組織各路軍閥對紅四方面軍的川陝革命根據地進行“六路圍攻”迫使紅四方面軍被迫轉移。雖然紅四方面軍離開了四川,但是跟隨而來蔣介石的中央軍的勢力意圖進入四川,于是川軍各部停止內戰,劉湘成爲了真正的四川王,直至川軍出川抗戰,蔣介石的中央軍才能進入四川,從而結束四川軍閥割據的局面。

3 阅读:984

夢幻之人

簡介:分享有意思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