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答案的人,會變成書寫答案的人

中工網 2024-05-16 05:30:24

原標題:在廣東舉辦的世界少年兒童發展論壇,引領少年兒童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引題)

尋找答案的人,會變成書寫答案的人(主題)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曦

“南極的魚爲什麽不結冰?”“人類會掉進黑洞嗎”“可以用氫、氧原子來合成水嗎?”……近日,以“我們愛科學”爲主題的2024年世界少年兒童發展論壇系列交流活動在廣東舉辦。會場裏,台上,中外科學大咖奉上一場場“知識盛宴”,將自然界的奧妙娓娓道來;台下,一張張好奇的面孔寫滿向往,一個個稚嫩的問題天馬行空,幼小的心田從此埋下了科學的種子。

探索啓未來

“在西太平洋深處,有一群美麗的發光生物,他們有時候聚在一起,絢如煙火,有時候快速散開,燦若星辰。”唐立梅是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的副研究員,也是我國首位乘“蛟龍號”潛入大洋的女科學家。開幕式上,她爲各國少年兒童揭開了深海世界的一角。

面對台下亮晶晶的眼睛,她向小朋友們發出了邀約:“人類對海洋的探索只進行了5%,那裏的生命奇妙而頑強,蘊藏著物種演化生生不息的秘密,我在深海等著大家!”

解密水的結構,走近國産掃描探針顯微鏡;回溯AI的發展曆程,暢想人工智能與我們的未來……少年兒童科學公開課上,各領域的前沿觀念爲孩子們推開了“創新之門”。跟機器人對弈,與聰明的機械臂比拼“手速”;體驗國際摩爾斯電碼,了解如何用它發送航空航天信號…… “科技市集”上,企業與高校的高新技術産品給孩子們打開了“想象之窗”。

“能與這麽多科學家面對面交流,我特別激動!”陳墨菡在廣東實驗中學越秀學校讀八年級,她的願望是成爲一名天文學家。在參加論壇的過程中,她更加體會到科學的魅力和探索的樂趣,“我想像他們一樣,做一個專注而不畏艱難的人,爲國家的科技發展作一些貢獻。”

閱讀致未來

“我閱讀的第一本科普書籍是《神奇校車》,主人公乘坐一輛神奇校車,探索太陽系的各大星球,從此我對太空産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少年兒童科普閱讀論壇上,來自廣州市少年宮天文班的謝朗分享了他在書中與天文結緣的故事。

什麽樣的科普讀物更適合孩子?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出版行業從業者與少年兒童代表展開了探討。“相較于傳統的百科全書,在當下的圖書市場中,科學漫畫書十分受孩子歡迎。”從浙江大學博士畢業後,李劍龍創立了“謝耳朵漫畫工作室”,嘗試把論文、教科書裏的內容改編成漫畫,通過更生動、更嚴謹的形式,向全世界的孩子介紹科學知識。

在他看來,兒童科學閱讀需求分爲4個層次:科學啓蒙、科學教育、科技與社會教育、前沿科學教育,“要爲各年齡段設計合適的讀物,引領孩子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從事科學教育多年,廣州市少年宮黨委書記魏曉麗給出了兩點建議,一是打造科普IP,推出系列讀本,用獨具個性的IP形象和科創衍生品,來激發孩子們連貫閱讀、系統學習的興趣。二是在作品中凸顯中國科技的特色和成果,讓科技報國的種子在孩子心中生根發芽。

少年問未來

“每到夏天想開空調時,我經常發現去年的電池爛在遙控器裏。我和爸爸摸索著用改裝後的電容代替電池,可以直接用USB接口充電。”在“我們愛科學”故事會上,來自桂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的陸羏雨分享了自己的小發明。

記者了解到,此次論壇爲中外少年兒童搭建了一個交流平台,鼓勵大家在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的基礎上“用科學”,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共同勾勒未來學校、未來城市、未來世界。

無人機、3D打印機、激光雕刻機……走進珠海橫琴華發容闳學校,各種“黑科技”未來感十足,一只四處踱步的“機器狗”更是栩栩如生,吸引孩子們駐足圍觀。在這裏,中外少年兒童共上一堂“未來城市”科技創想課。

課間,就讀于該校七年級的黃睿翔分享道,學校每學期都開設“科學選修課”,自己最喜歡的是3D打印課程。而隨著課程的深入,他了解到,3D打印技術將應用于飛行器零部件、汽車外殼的制作中,甚至有望打印出器官。“未來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我更想好好學習這門課了。”黃睿翔說。

“未來城市”創想營活動中,中外少年兒童既登頂廣州塔,遠觀港珠澳大橋,走進珠海太空中心,又親身體驗了無人駕駛、編程設計、VR眼鏡……每一段旅程都是與未來的對話,每一次追問都是對科學的求索。終有一天,尋找答案的人,會變成書寫答案的人。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