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攝影師”,攝影記者還能做什麽?

新京報傳媒研究 2024-04-30 17:20:24

今天,新京報首席攝影記者郭延冰,帶我們走進人像攝影的獨特審美世界,分享他的攝影故事和創作理念。

新京報傳媒研究《首席講堂》,邀請新京報的首席記者、編輯講述新聞報道工作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分享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郭延冰

Personal Profile

新京報攝影圖片部首席記者。

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多年從事人像攝影,所拍人物涉及文化、時尚、娛樂、政經等領域。

張藝謀、劉德華、湯唯、葉錦添、徐峥、甯浩、易烊千玺、崔健、李宇春等都曾被他的鏡頭記錄下真實的時刻。

智能手機時代,人人都成了攝影師。作爲攝影記者,有什麽不一樣?

作爲大衆媒體的攝影師,大多時候的創作要在被攝者、讀者和媒體之間尋找生存之道,但職業成熟的代價是否就意味著個性表達的迷失?且聽新京報首席攝影記者郭延冰一一道來。

01

攝影是攝影師的敘事工具

作爲攝影記者,要有專業爲標准的職業精神,以常識爲基礎的思考方式,以人性爲核心的創作情懷。 敘事是影像不可或缺的功能,表達的産生往往仰賴于敘事的過程來實現。 我時常思考: 拍照片是在拍什麽 , 怎樣通過影像來敘事和表達情緒?

情緒可以帶動一張照片的傳播。 當人像攝影大師優素福·卡什(Yousuf Karsh)拍攝丘吉爾時,他抓拍的“震怒”丘吉爾所展現出的人物情緒正好與當時凝重的二戰時代背景相吻合,在世界範圍內産生影響。

左圖:《丘吉爾》 卡什 攝

右圖: 德國軍火商克虜伯 紐曼攝

右上圖是阿諾德·紐曼(Arnold Newman)拍攝于1963年的環境人像作品——德國軍火商克虜伯。在拍攝時他意識到這位協助法西斯的軍火商在他心中是一個充滿罪惡的形象。于是,他通過改變光線來營造情緒,讓照片的主人公看起來邪惡又陰暗,這就是紐曼的表達。

02

舉起相機的瞬間

不僅是記錄,更是表達

現在,人人都可以是“攝影師”,我們不再以追尋攝影的標准作爲拍攝的目的,我們可以隨心所欲用影像來記錄生活。

那麽,在攝影中,是記錄更重要,還是表達更重要?

“記錄”是攝影的重要功能,但並不能成爲攝影的全部,我始終認爲,表達更加重要,怎麽樣認識這個世界,就怎麽樣去表達、去拍攝。

工作要求我多角度去诠釋一個人物,同時,也要平衡各種審美的需求,盡量避免拍攝千篇一律的美顔照,而是通過拍攝盡力表達人物的“內心真實”。

無論怎樣的構圖和光圈技巧,都是在爲表達情緒服務。

例如拍攝湯唯的過程,雙方在信任的基礎上,進行了充分溝通。當時湯唯正在孕期,希望體現出這個階段她的感受和人生狀態。雖然那時她身體有些浮腫,但並沒有任何偶像包袱,也對攝影師保持充分信任。于是産生了這張照片,如同倫勃朗的油畫,當45度角的光線打下來之後,明與暗的界限劃開,被攝者的情緒就在這之中流露出來,這也成爲湯唯孕期唯一的一張照片。

湯唯 | 郭延冰 攝

拍攝過程,是工作,也是一種人生經曆,每張照片、每個人物背後都有故事和情緒。

在即將拆除的國家話劇院老辦公場地拍攝秦海璐的時候,帶著“可能是最後一次排練”的傷感,于是就拍了下面這張頗具古典油畫風格的照片,一束自然光打到她的身上,在黃綠調子的圖像中可以感受到攝影師和演員共同的情緒。

秦海璐 | 郭延冰 攝

攝影的過程也是人物個性和情緒挖掘的過程,劉震雲的這幅照片,想要體現他在小說和生活中展現的百變氣質,在拍攝的時候聯想到畢加索的油畫《格爾尼卡》,于是就用二維與三維的重合展現了對被攝者的認知和態度。

劉震雲 | 郭延冰攝

03

創意不是瞬間的靈感迸發,

而是需要一步一步積累

人像攝影作爲最能體現攝影師藝術境界的攝影領域之一,也面臨很多挑戰。如何更好地通過作品傳達出被攝者的內心世界以及攝影師的藝術感悟?

就需要進行必要的創意設計。

攝影師想形成自己獨特的創意表達,就要學會通過觀察和思考捕捉到想要拍攝的內容。

人的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當看向你的眼睛裏頭那一瞬間,有很多東西都在重演,你無法明說,但是卻有很多給你空間的東西。

我們熟悉的“星爺”周星馳,其實大多數時候是沒有表情的,這對攝影師來說是個難題。

周星馳 | 郭延冰攝

我在拍攝的時候,觀察到周星馳在聽別人講話時,眼神是不一樣的,于是抓拍到了他在聽別人講話時推帽子的瞬間。

攝影審美的提升,需要綜合素養的積累,我們平時聽的音樂,看的繪畫,其實都在潛移默化地輸入自己的大腦,這些經驗一定會影響我們的創作。

2021年,《曾經如是》在烏鎮演出,作爲見證者,我也在現場記錄下了這場規模浩大的演出的台前幕後。

在現場,我拍下了這張賴聲川彩排的影像,當時四周昏暗,一束光打到賴老師的眼鏡上,這個細節的靈感來自于電影《教父》。

一半有光線的臉,來勾勒出臉部的線條,用最簡潔的語言表達畫面。

賴聲川 | 郭延冰攝

04

做好100%的准備,等待1%的意外

創作的出發點是動態的。

當看到被拍攝者時,就會喚起在策劃階段的積累。

當然在這個動態的過程中也會有意外,有時意外也會爲作品添彩。

拍攝藝術家蔡國強時,就有意外收獲。

當時蔡國強站在門前,我透過窗戶拍攝,這時院內春意盎然的植物就像煙花一樣映在玻璃上,也恰好發現並記錄下了這個時刻。

蔡國強 | 郭延冰攝

敏銳的攝影師就像擁有化腐朽爲神奇的魔法,可以隨時捕捉現場的物體幫助實現創意。

通過不斷積累,然後等待那1%的意外,享受意外帶來的那種喜悅,也是攝影的魅力之一。

編輯|胡炜

校對|王心

最後,告訴大家一件事

新媒體文案怎麽寫才有看頭?

辛苦拍攝的短視頻爲何沒人點?

各平台賬號漲粉越來越難?

策劃方案怎麽總是差點意思?

......

針對大家遇到的各種難題,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推出新媒體策劃及運營、短視頻制作及運營、輿情分析及風險處置等培訓課程,去年開班13期,合作單位包括政府機構、媒體、企事業單位等,參訓學員500余人,均滿載而歸。

今年,更多量身定制的培訓課程陸續上線,歡迎前來新京報交流,一起進步。

獨家課程 量身定制

提供融媒課程定制服務,根據學員的實際需求和預期的學習方向,量身打造專屬課程。

“沉浸式”跟班學習

培訓期間,跟班學員以現場觀摩、全程參與、互動交流等方式“沉浸式”跟班學習。

重在實踐 不搞空談

根據培訓學習內容,圍繞重點工作策劃宣傳方案、拍攝作品,導師現場點評,在實踐中檢驗學習成果。

開拓視野 開放交流

走進互聯網大廠,實地參觀拓展視野,與行業大咖在交流互動中吸取經驗、促進提升。

More

點擊查看部分培訓實錄

石家莊日報培訓班:

淩晨四點還在剪片子,這也太“搖滾”了…… 石家莊怎樣再搖滾一些,他們正在琢磨......

北京發行集團培訓班:

正在刷短視頻的我,被靈魂拷問:“你多久沒看書了?”

帶貨直播間,只來了看熱鬧的同事……

合肥日報培訓班:

十幾年的資深攝影記者,發力做視頻了

河北省媒體培訓班:

五個新媒體策劃方案,齊了!

吉林省媒體培訓班:

淩晨5點半,策劃方案終于好了!

蘇州市媒體培訓班:

“剛剛,官方正式通報!”算不算標題黨

余姚市幹部媒介素養培訓班:

新聞發言人,感覺回來了!

咨詢詳情,請添加新京報融媒共享平台微信

標注姓名、單位、職務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