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七國集團要求中國停止威脅西方,自己卻已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折扇戲楠子 2023-06-02 15:28:10

據戰研分析指出,日本《日經新聞》在七國集團(G7)廣島峰會結束之後發表評論文章指出,這次峰會的召開正值重大曆史節點。看不見終點的俄烏沖突被核威脅的陰影籠罩,而這本該隨著冷戰的結束成爲曆史。戰爭導致許多國家陷入能源短缺的困境,物價上漲威脅人們的生活。不斷激化的對立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給經濟的基本結構帶來嚴重打擊。基于各國生産效率差異而進行的國際分工使所有國家獲利。

特別是始自20世紀末的信息通信技術的革命性進步,大大加快了國際資本流動以及貿易等領域的全球化。然而,如今這種趨勢卻戛然而止,面臨新風險的企業不得不保護自身供應鏈。而七國集團基本將全球不利趨勢歸罪于中國,要求中國停止向既定秩序發出挑戰,威脅西方。但這種推诿責任的行爲卻讓七國集團自己深陷泥潭無法自拔。其實,這並非首次。1975年11月第一次G7峰會在法國朗布依埃舉行,這次會議的背景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大幅漲價引發的第一次石油危機令西方發達國家深陷滯漲泥潭。

1974年,日本消費者物價指數暴漲超過20%,但卻遭遇戰後首次經濟負增長。峰會上,各國將控制通脹、實現經濟持續增長視爲共同目標。此時布雷頓森林體系剛崩潰不過幾年,各國還就浮動彙率制度下的彙率狀況進行了討論,但並沒有去歸罪于冷戰對手蘇聯或者當時經濟實力還很虛弱的中國。當今世界面臨的問題不同于50年前。在上世紀70年代的冷戰背景下,世界雖不算和平,但是越戰已經結束,沒有可能會引發東西兩大陣營正面沖突的危機橫亘眼前。在七國集團峰會召開的同時,奇怪的是西方正在沉溺于奇怪的曆史旋渦。

例如,德國媒體正在針對烏克蘭方面戰事,反思二戰期間的庫爾斯克戰役,吹噓東線德軍狡詐的戰略家馮·曼施泰因元帥傾向于一開始就以較少的部隊快速進攻庫爾斯克,以達成突襲效果。但蘇聯軍隊做了充分准備。部署了大約3萬門火炮、反坦克炮和火箭彈發射器,數十萬平民被組織起來挖掘戰壕和反坦克壕。八道這樣的防禦線交錯排列在300公裏的縱深範圍內。蘇軍還修建了1.7萬個地下掩體和8.4萬個步槍和機槍陣地。蘇聯工兵鋪設了地雷帶,在前線地帶每公裏埋下多達1500枚反坦克地雷和1700枚殺傷人員地雷。

後來,德軍在前進60公裏後遭遇雷區。蘇聯最高統帥部調動了所有可用部隊和坦克中的大部分來守衛這片巨大的防禦工事。蘇軍的目標很明確:將德國軍隊預計發動的攻勢擋在擴建完備的工事前。今天的克裏姆林宮顯然希望以二戰的經驗來保衛頓巴斯的占領區。德國媒體哀歎當年德軍就這樣陷入了蘇軍部署的泥潭當中,卻無視如今西方又陷入另一個巨大泥潭。文/PY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