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聊一聊被NBA吞並的ABA聯盟

籃球小煙花 2024-05-04 00:10:35

大家好,我是籃球煙花君,我將持續給大家帶來NBA幹貨,喜歡煙花君的請點擊關注,精彩內容不要錯過。這一期的內容是“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聊一聊被NBA吞並的ABA聯盟”。

現在的NBA已經成爲了毫無爭議的,全世界籃球第一大聯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現在的NBA其實是曆經兩次合並之後,組成的一個全新的籃球聯盟,這兩次合並直接促進了NBA的發展和壯大,時至今日,NBA已經成爲了全世界商業價值最高,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籃球聯賽。

1946年NBA的前身BAA成立,當時一共有十一支球隊,這其中有兩支到現在也沒有搬地方和改名字,這兩支球隊是紐約尼克斯和波士頓凱爾特人,另外一支搬地方了但沒有改名字——費城勇士(現如今的金州勇士),剩下的八支球隊,早已淹沒在曆史潮流之中。

NBA的第一次合並出現在1949年的8月3日,BAA與另外一個經營不佳的聯賽NBDL合並,組成NBA,現在的亞特蘭大老鷹也就是在這時候加入了NBA大家庭,當然,彼時他們還是叫滑鐵盧老鷹,NBA經過這一次的合並之後,在北美的籃球圈子一家獨大,再無對手,NBA的市值和影響力呈幾何式增長,但是在1967年2月2日,另外一個能夠與NBA分庭抗禮的籃球聯賽,誕生了,這個籃球聯賽叫做美國籃球協會,簡稱ABA。

ABA聯賽標志

ABA成立的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不服,不服勞資薪水不對等,當時NBA的老板們通過旗下球隊,賺的盆滿缽滿,但對于球員卻十分摳搜,當時打籃球的薪水很低,甚至都沒底特律的藍領工人賺得多,除了比爾-拉塞爾和張伯倫這兩位吸金童子,其他球員的工資都是按場次算,打一場發一場球的工資,如果不幸受傷,不僅沒錢更沒有任何醫療保障,五險一金更是無從談起,赤裸裸的吸血資本家的嘴臉。

舉個例子吧,鮑勃-佩蒂特,因爲能蹦,能搶前場籃板,江湖诨號“發條青蛙”,生涯十一年,兩個得分王,一個籃板王,兩個常規賽MVP,一個總冠軍,名人堂成員,NBA第一個總決賽得分50+的猛人,在當時,佩蒂特是比爾-拉塞爾和張伯倫之後的聯盟第三中鋒。

但可惜的是佩蒂特在32歲就宣布退役了,但他退役的原因不是不能打了或者遭遇傷病,他生涯最後一年還能貢獻22+12的數據,他之所以早早退役,完全就是因爲打球掙得少,當時佩蒂特爲了維持生計,白天在銀行兼職,晚上來球館打球,退役之後他馬上成爲銀行的正式員工,年薪5萬美元,而之前打球十一年,最多一年就掙2萬美元,這還是佩蒂特是明星的情況下,如果是個普通球員,一年拿一萬美金都費勁。

早在1954年,由鮑勃-庫西,喬治麥肯等NBA巨星牽頭成立球員工會,主要負責爲球員爭取利益,毫無疑問,工會遭到了球隊老板們的集體打壓,生存異常艱難,直至十年後,在1964年全明星前夕,球員工會以罷賽爲要挾,這才逼著球隊老板承認了球員工會的存在。

球員工會雖然獲得了合法地位,但在于球隊老板的談判中,他們根本沒有任何話語權,球員利益始終沒有得到大的發展,這時候偉大的喬治麥肯決定沖破牢籠,自立門戶,不再受NBA的約束,1967年,麥肯聯系了幾支于1955年解散的籃球小聯盟ABL的老板,遊說他們重拾對籃球市場的憧憬,最終一個嶄新的聯盟ABA誕生了,第一人總裁正是喬治麥肯。

喬治麥肯

新成立的ABA聯盟一共有十一支球隊,其中有四支活躍在現如今的NBA聯盟,他們是達拉斯灌木叢隊(聖安東尼奧馬刺),丹佛火箭隊(丹佛掘金),新澤西北美隊(布魯克林籃網)以及印第安納步行者隊,其他7支球隊也淹沒在曆史的長河之中。

剛剛成立的ABA之所以能迅速火遍大江南北,主要有兩個因素,第一是喬治麥肯的個人影響力,麥肯是NBA第一代巨星,率領明尼阿波利斯湖人創建了NBA第一個王朝,而且此人長得帥,性格好,講文明懂禮貌,不吸煙不酗酒不家暴,開車不超120,走路靠右邊走,更兼代表球員爲其爭取利益,不辭辛勞無怨無悔,精神境界也高,幾乎就是個完人,因此麥肯在當時的籃球圈就是家喻戶曉的存在,有麥肯爲ABA站台,ABA不火也難。

喬治-麥肯

第二個因素,就是ABA所獨有的自由度,開放性和樂精神,爲了能使比賽層次感更加分明,娛樂性更強,現在NBA很多舉措都是借鑒的當時的ABA聯賽,比如現在幾乎人人必備的技能——三分球。

三分球其實早在1945年就有人提出來了,而且在大學比賽中還有過試用,但因爲當時投射能力不達標,命中率很低因此就被放棄了,直至1969年的NBA都沒引進,但ABA聯賽重拾三分球規則,這一舉措,還是身爲長人霸主的麥肯提倡的,他表示三分球可以讓小個子球員得到更多發揮的空間,讓比賽的不確定性增加,同時拉開球場空間,使得內線不至于過于擁堵,從籃球發展的角度來看,麥肯毫無疑問是一位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人,現在三分球的發展正如麥肯當年所說。

朱利葉斯-歐文

ABA的第二個舉措則是鼓勵球員灌籃,在當時的NBA盡管比爾-拉塞爾和張伯倫時常在比賽中扣籃,但是在NBA卻不提倡此行爲,認爲扣籃是侮辱對手的行爲,這一陳舊迂腐的思想,影響了很多國家的籃球愛好者,比如中國,當年姚明剛進NBA的時候就不願意扣籃,後來還是被弗朗西斯和湯帥給逼著扣。

扣籃讓比賽的觀賞度大幅度提升,飛天遁地的猛人憋著一股勁,把籃球狠狠砸進籃筐,伴隨一聲怒吼,耳邊回響著觀衆山呼海嘯的歡呼,這個畫面,在NBA想都不敢想,卻在當時的ABA屢見不鮮,ABA更是舉辦了美國籃球聯盟之中,第一個“扣籃大賽”!正是由于ABA對于籃球更大的寬容度,因此不久後美國籃球界便誕生了一位影響後世數十年的扣籃天才——朱利葉斯-歐文,綽號“J博士”。

朱利葉斯-歐文

除了三分球和扣籃,ABA爲了區別NBA,還有一些小幅度的改動,比如單回合的進攻時間爲30秒鍾,比賽用球爲紅,籃,白三色花球,這樣使得比賽觀感更加炫酷,最重要的是,麥肯極爲重視球員的收入,在ABA打球的球員,要比在NBA的球員賺的多得多。

競爭對手的出現,NBA自然是呈打壓之勢,不溝通,不妥協,不讓步,雙方明爭暗奪,但毫無疑問的是,ABA的火爆,讓NBA的壓力倍增,首先第一點就是球員流失嚴重。

很明顯,無論是ABA還是NBA,球員特別是高水平的運動員才是賣票的基礎,剛剛成立的ABA不僅去NBA的自由市場,拿著NBA想都不敢想的大合同挖人,更是給1967年的NBA新秀開出了大價錢,對于那批新秀來講,ABA收益高但成立沒幾年,NBA雖然收益低但勝在穩定,大多數人還沒掙到錢,多是選擇穩妥的NBA,前10順位裏有9位都選擇了NBA,但是第九順位的邁克-丹尼爾斯卻反其道而行之,選秀結束之後,轉身就投入了ABA的懷抱。

邁克-丹尼爾斯

丹尼爾斯能力出衆,在ABA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現如今也是NBA名人堂的球員,(他在NBA與ABA合並之後還打了11場球),當時選中他的辛辛那提皇家是默默無言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球隊擺爛多年還不容易看見點曙光,結果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向NBA辦公室申訴,卻沒有得到任何結果,皇家只能打落牙齒肚裏吞,白白浪費了一個高順位選秀權。

對于NBA來講,丹尼爾斯算是給之後的新秀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河,在此之後,NBA選秀好像成爲了一個過場,新秀們滿意自己的順位和選中自己球隊開出的薪水,那就在NBA打,否則一調腚就去了ABA,選中他們的球隊只能白白浪費選秀權,沒有任何補償,最重要的是,此事堪稱無解,因爲新秀還沒跟NBA簽合同,原則上人家想去NBA就去NBA,想去ABA你也管不著。

丹尼爾斯事件又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蝴蝶效應,如果你觀察ABA存在的那些年,NBA的選秀名單,你會發現,很多天賦異禀的新秀,選秀順位都十分靠後,比如前文提到的J博士,,朱利葉斯歐文,他在選秀之前的名聲就非常大,可以說不亞于後來NBA之喬丹,NCAA兩年場均30+20誰受得了,但是,他的選秀順位僅僅在第12順位。

朱利葉斯-歐文

原因不難理解,像是歐文這樣天賦異禀的超級球星,一定是ABA重點搶奪的對象,在薪資方面,NBA沒有任何優勢,他們害怕球隊用高順位選秀權選中歐文之後,歐文轉身又去了ABA打球,白白浪費一名寶貴的選秀權,最後的結果也正如NBA所料,歐文對于選秀結果嗤之以鼻,轉身加盟了ABA的維吉尼亞大地主。

ABA對于球員的搶奪不僅僅是新秀,更是把目光瞄准了那些在NBA成爲自由球員的超級球星,ABA成立的第二年,爆發了著名的“裏克-巴裏案”,這件案子使得ABA和NBA徹底撕破臉皮,對薄公堂。

裏克-巴裏

巴裏是1965年登陸的NBA,選秀的時候與舊金山勇士合同簽了兩年,巴裏生涯第二年場均轟下36分拿下得分王,並且率隊殺進了總決賽,成爲聯盟炙手可熱的新星,合同到期之後,因爲續約以及獎金問題,巴裏與球隊産生了矛盾,此時聞到味的ABA球隊奧克蘭橡樹隊馬上給巴裏開出了一份10萬美金的合同,這份合同要比勇士提出的合同足足高了三倍!要知道舊金山和奧克蘭車程不過20分鍾,這兩支球隊屬于直接的競爭對手,舊金山勇士當即就把奧克蘭橡樹隊告上了法庭,要求解除橡樹隊與巴裏的合同。

裏克-巴裏案不是NBA與ABA之間的第一起球員所屬糾紛案,在巴裏之前,大約有70多名NBA球員跳槽至ABA,每一起跳槽ABA幾乎都會被以不正當競爭爲由告上法庭,但巴裏是這些人裏咖位最大的,因此此案引得全美的關注,普遍認爲這次的審判結果,將會決定ABA與NBA的走向。

這個案件最終的結果是巴裏輸了,但實際上卻是贏了,因爲判決書上寫著,巴裏在1967-1968賽季之內,除了勇士隊不能與任何球隊簽約,其結果就是巴裏用自己一年沒打球,換來自由身成功加盟ABA,這位後來NBA球員的跳槽提供了先例。

裏克-巴裏

ABA的存在,也讓球員工會的腰杆硬起來,當時的工會領袖是綽號“大O”的奧斯卡-羅伯特森,他們在爲NBA球員爭取利益方面始終不遺余力,裏克-巴裏案後,球員可以通過休戰一年的方式離開NBA,這引起了NBA的重視,球員工會趁機與NBA資方談判,最終談出一個“優先續約權”,球員合同到期之後,其他球隊(無論是NBA還是ABA亦或是其他聯盟)若有開出合同,母隊有匹配的權利,且匹配之後,球員只能爲母隊打球。

優先續約權是球員工會爲NBA球員爭取到的,第一個具有真正價值的協議,因爲當時的普通球員,在哪打球不在乎,在乎的是一年拿多少錢,只要母隊能夠開出正常的市場價碼,那在這裏打球也未嘗不可,這個條款之後,球員的工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奧斯卡-羅伯特森

NBA因爲ABA的存在而輾轉反側,同樣的,看起來火爆的ABA也存在阿克琉斯之瞳,那就是經營困難,你別看ABA的比賽打得火熱,但ABA球隊所在的城市基本都是小城市,球市極其有限,場館也比較簡陋,除了擁有J博士歐文的弗吉尼亞大地主,其他球隊一場球能賣兩三千張票已經是極限了,比如1972-1973賽季,達拉斯灌木叢搬遷至聖安東尼奧,改名馬刺,灌木叢最後一個主場比賽,到場觀看的球迷只有134個人。

更重要的是,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美國經濟高速發展,電視機開始風行,網絡轉播收入逐步取代門票成爲球隊收入的大頭,比如1973年CBS哥倫比亞電視台以3年2700萬拿到了NBA的獨家轉播權,1976年這個價碼又升到了2年2100萬,1978年又暴增至4年7400萬,電視轉播合同讓NBA的老板們又賺的盆滿缽滿,但ABA從開始到結束,始終沒有簽下一份價碼合適的電視轉播合同。

原因無他,還是水平不夠,且影響力有限。

別看ABA在誕生初期挖人挖的花枝招展的,但實際上大多數球星還是更願意呆在NBA打球,ABA的老板相較于NBA的老板,資金方面根本就是不是一個維度,NBA的老板只是摳,不是窮,對于一些超級巨星的巨額薪資,ABA球隊的老板往往也是有心無力,特別是1970年球員工會爭取到“優先續約權”之後,ABA在薪資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ABA除了幾個個別拔尖的,大部分還是NBA淘汰下來和在國外劃拉過來打球的低水平運動員。

1971年開始,NBA和ABA兩個聯賽從對抗逐步走向合作,1971-1972賽季開賽前,兩個聯盟在CBS哥倫比亞電視台的撮合之下,舉辦了一次冠軍對抗賽,NBA總冠軍雄鹿對戰ABA總冠軍達拉斯叢林(也就是現在的馬刺隊),結果是雄鹿隊取勝,但這場球誰勝誰負沒人在乎,關鍵是收視極其火爆,也讓ABA和NBA都小賺了一筆,賽季中期,兩個聯賽又舉辦了一次全明星對抗賽,由兩個聯賽的超級明星組隊對抗,票房也是大賣,此後每一年,這兩場比賽都雷打不動的舉行,ABA也靠著這筆收入苟延殘喘,最開始的十一支球隊也剩下了七支。

NBA猶他明星隊VSABA紐約籃網隊

其實早在1972年,NBA就有意收購ABA,且都談好了對于ABA窮老板們的補償方案,但是兩大聯盟的合並意向,卻被NBA球員工會領袖羅伯特森以反壟斷爲由堅決反對,在他看來ABA的存在可以讓NBA心存畏懼,勞方可以在與資方的談判中占到優勢,正是因爲球員工會的反對,導致合並一直沒有落地,從這方面也能夠看出,此時的球員工會已經占據了很大的話語權。

直至1974年,羅伯特森卸任,球員工會第四代領導人保羅-塞拉斯(也就是後來火箭主教練小塞拉斯的爹)上任,NBA和ABA合並事宜再一次被提到了桌面上。經過長達一年多時間的談判,1976年NBA與ABA正式合並,關于合並之後的新名字,NBA取了一個“N”,ABA取了一個“A”,因此新聯盟的名字就叫“NBA”。

多數一句,現在美國還有一個叫ABA的籃球聯賽,北京奧神昔日就在這個聯賽打球,但這個ABA是後組建的,跟咱們說的這個ABA沒有任何關系。

前文說到過,現如今的NBA聯盟有四支球隊是來自于ABA,這四支球隊是印第安納步行者,聖安東尼奧馬刺,丹佛掘金和布魯克林籃網,但其實,NBA非常想邀請第五支ABA球隊的加盟,這支球隊叫肯塔基上校,但是因爲種種原因,最終未能成行,上校被迫解散。

關于上校爲何沒能加入NBA,說法不一,有說是芝加哥公牛的老板不同意,也有說是印第安納步行者的老板不同意,反正最後上校是沒進得去,不過在這裏我提這一段並不是解密上校爲啥沒進去,而是因爲在上校隊解散的過程中,誕生了NBA曆史上最大的垃圾合同,沒有之一,這份合同在30年的時間讓NBA白白損失了近3億美元!

肯塔基上校隊隊徽

這三十年NBA使用了渾身解數,各種耍賴推诿上法院想要解除合同,但直至現在也未能成行,只能年年老老實實交錢,而這份超級垃圾合同,就來自于解散了的肯塔基上校,有時間的話,咱們好好聊一聊這一段。

好了,各位看官對于昔日的ABA聯盟有何評價,咱們評論區一起討論吧,喜歡煙花君文章的,請點擊關注+小贊,煙花君會持續給大家輸出優質的原創內容。

0 阅读:472

籃球小煙花

簡介:享受籃球的快樂,每天帶給大家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