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發|琳頓再獲3000萬元融資,電磁閥和減振器産線將于6月底拉通

36氪 2024-04-10 09:10:27

文|韓永昌

編輯|李勤

36氪獲悉,近日上海琳頓汽車底盤件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琳頓”)完成3000萬元Pre-A輪融資,由藍湖資本領投,高榕創投、毅園資本、駿之彥跟投。本輪融資將主要用于加速新産品量産。

這是琳頓在半年內完成的第二輪融資,2023年9月,琳頓曾獲由高榕創投領投、毅園資本跟投的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琳頓成立于2023年7月,專注于汽車電控減振器的研發、生産以及與整車的匹配和調試。公司核心團隊由在國際頭部汽車供應鏈企業深耕多年的工程師團隊組成,聯合創始人、CEO葉國弘博士是中國現代減振器技術引入者,曾任采埃孚中國區總裁。

琳頓專注的電控減振器産品,是一種基于電子控制技術的汽車底盤零部件。它能夠實時感知並響應車輛行駛狀態、路面狀況以及駕駛者的操作,從而調節車輛的減振效果。

隨著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的加速,汽車底盤的個性化與智能化需求愈發強烈,電控減振器的需求也逐年增大。這是智能電動汽車想要兼具操縱感和舒適度的必要零部件,因此近年來頗爲熱門。

在汽車工程領域,底盤的 xyz 軸通常用于描述車輛的運動狀態、姿態和各種動態參數。琳頓所生産的電控減振器,能夠在 xyz 三軸融合控制的線束化進程中,對底盤 z 方向(上下)的運動給予控制,同時影響汽車動力的發揮以及制動的有效性。

目前,琳頓正在同步開發兩款總成産品:外置式單閥電控減振器和外置式雙閥電控減振器。這兩款産品都裝配了琳頓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電磁閥,現階段的性能數據滿足正向開發的設計要求,産品可與外資品牌同台競爭,特別是在反應速度和匹配支持上在行業中擁有優勢。

據琳頓團隊預測,自2025年起,中國的中高檔車型將會逐漸普及雙閥電控減振器,雙閥系統相比單閥系統增強了性能,可以獨立控制壓縮和複原阻尼,從而實現更精准的阻尼特性,最終使線控底盤控制策略可以做得更精細,系統可以更簡化,底盤調試可以更快。

琳頓CEO葉國弘博士說:“這項技術特別對于簧上質量有明顯上升的車型(比如新能源車),能提供一個更好的舒適感受和更直接的駕駛體驗,是從半主動向全主動懸挂技術前進道路上的新裏程碑,是行業中的一個全新賽道。”

在産能端,據葉國弘博士介紹,琳頓內部設備自動化團隊在同步設計和制造電磁閥和減振器所需的生産線,兩條産線將于2024年6月底拉通。琳頓第一階段全自動産線預計可實現每年100萬支電控減振器和電磁閥産能。

研發與産線設備的自制能力可以幫助琳頓的産品快速驗證和叠代,使其工業化進程所需的時間大大縮減,也爲將來快速擴産和成本控制打好了基礎。

隨著電動汽車的滲透率更高,汽車對底盤的高要求也會隨之而來。具備快速響應能力,並且能根據路況實時調整駕駛模式的電控減振器,也就成爲了車企的“剛需”。本次融資的完成,也將進一步加速琳頓的産品研發與量産進程。

藍湖資本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胡磊表示:“我們長期看好新能源汽車賽道在國內乃至全球的蓬勃發展,也非常高興能投資像琳頓這樣優秀的初創企業,我們相信憑借創始團隊豐富的産業經驗與優秀的産品設計制造能力,公司在未來有機會成爲又一家優秀的汽車核心零部件企業。”

高榕創投項目負責人表示:“電控減振器是懸架系統的核心執行部件,對汽車的舒適性、安全性和操控性有顯著提升,過去一年行業保持高增速。葉國弘博士所帶領的團隊,具有産線設計、正向研發、底盤調教、前裝量産、對接主機廠的端到端綜合能力。過去半年,公司的産品研發取得重要進展,我們期待並相信琳頓會成爲一家世界級的汽車智能底盤零部件公司。”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