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展啓宏圖韶華滿目新——寫在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之際

消費日報 2024-05-10 16:15:14

盛展啓宏圖 韶華滿目新

——寫在第四屆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之際

又是一年與“工美”的約定。榕城福州在最美的季節啓動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擁抱來自全國各地的“工美夥伴”。

這是一場十年之約——從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提出“推動中華文明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到《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印發,再到十部門發布《關于推動傳統工藝高質量傳承發展的通知》……十年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中國傳統工藝繁榮振興的系列講話精神,創機制、建平台、強服務,引領工美産業新質傳承、培育新質消費、創造新質供給、發掘新質動能、培養新質人才,而這些成果終將閃耀博覽會大舞台。

這是一個新的起點——從六朝古都移師東海之濱,新城市、新起點,展覽規模、展商數量、展品數量等指標均創曆屆新高。經過三屆積澱,工美博覽會穩步向前,“朋友圈”不斷擴大,吸引力越來越強,影響力持續提升,引領力也不斷增強,彙聚起雙向奔赴的新動能,奏響新質傳承的華章。

雙向奔赴

凝聚工美産業高質量發展向心力

這是一場有溫度的雙向奔赴。5月的福州天氣宛如初夏,然而遠在三千多公裏之外的西藏昌都卻是冰天雪地,爲能夠及時趕到博覽會現場,當地的工美大師“抄近路”,背著自己的作品騎馬走了兩天兩夜趕到縣城,然後換乘汽車又走了兩天,一路過雪山、行“72道拐”,戰勝了高海拔地區“一日有四季、十裏不同天”的多變天氣。西藏工美大師的千裏奔赴,背後則是在中國輕工聯引領下,千千萬萬工美人助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向心力。

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本屆博覽會展覽面積達6萬平方米,參展商2000余家,參展作品12萬余件,國大師、省大師、大國工匠作品25000多件,首日參觀人數11000人......這不僅是工美行業翹首以盼的饕餮盛宴,更是傳統工藝高質量發展的最好見證!

事實上,工美博覽會只是中國輕工聯推動傳統工藝傳承創新的掠影。近年來,中國輕工勇擔使命,不負重托,組織成就了工美行業一系列大事要事:高水平遴選197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在行業繁榮振興中發揮著領軍作用;成立全國工藝美術標委會,填補行業空白,引領行業規範發展;高標准培訓評賽3萬余名工美技能人才,正在成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骨幹力量;67個特色産區深化發展,167個大師基地傳承創新,108所院校基地應需創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在博覽會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成果,也正是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不負使命重托,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累累碩果。

培育新質集群

展會賦能産業優勢轉化爲區域優勢

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指出,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千年傳統技藝在新時代重放光彩。此次福建展團共有247家工藝美術企業和大師工匠工作室參展,展位數達450個,展覽面積近10000平方米,展品類別涵蓋壽山石雕、青石雕、木雕、陶瓷、漆藝等多個傳統工藝門類,展品數量超10000件,參展規模爲曆年之最。

不只是福建,近年來,在中國輕工聯的推動下,工美産業集群做優做強,集群總數達到67個,特色鮮明、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工美産業集群體系正在形成,正在爲新時代傳統文化複興貢獻更加積極的新生力量。

本屆博覽會上,素有“百工之鄉”美譽的浙江,精心組織參展商,設置400余個展位,展團面積7000余平方米。當地不僅對工藝美術等傳統産業的發展給予高度重視,還以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爲主線,致力于文化傳承與産業提升並重,通過積極打造工藝美術産業集群,地方特色工藝美術得以蓬勃發展。

同樣,青海展團負責人任朝興也向記者表示,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對于推動全國工藝美術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一平台不僅爲各地的工藝美術大師提供了展示才華、交流技藝、宣傳文化的機會,更有助于提升各地區的文化軟實力和推動文旅産業的發展。”

活態化傳承

讓傳統工藝煥發時代榮光

博覽會開幕首日,衆多工藝美術大師將工作台搬到了展會現場,讓觀衆直觀了解傳統技藝的同時,敞開了一扇傳統與現代交相呼應的大門。

已經連續舉辦三屆的工藝美術文創設計大賽也帶著入圍終評的282件作品同期亮相,全景展示傳統技藝活態化傳承的創新發展成果。數千年的傳統技藝,迎著時代春風,持續“減齡”、不斷“煥新”,以國際化的審美、時尚化的外形、年輕態的意趣,攜手走進服務人們美好生活的“春天裏”。

同期舉辦的百名大師進校園成果展,集中展示工美行業高技能人才培育成果。政府搭台、行業領銜、大師登台,青年學藝……蘊含著無數能工巧匠智慧與心血的傳統工藝美術之花,在新一代工美人手中枝繁葉茂。

活態化傳承,工美産業的不斷創新,是天巧與人工的完美結合,是全新建立的一種審美風尚。這也不難理解,爲什麽傳統工藝美術依然煥發著新時代的活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工藝美術産業年收入3萬億元,全産業鏈從業人員超過1300萬,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新貌,爲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強國作出了積極貢獻。

正如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在開幕詞中所說,我們矢志不渝將博覽會辦成工藝美術互學互鑒、共榮共進的建功立業大舞台;辦成大師工匠興業、工美文化強國的奮勇爭先大平台;辦成中國工藝美術聲播神州、名揚世界的高光亮麗大展台。

春風浩蕩滿目新,不負韶華萬裏程。如今,站在新的起點,讓我們踏著海絲之路,向著工美産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奮楫揚帆、踏浪未來。

文|趙曦

0 阅读:1

消費日報

簡介:立足消費領域,依托輕工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