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精神做個SPA,解決精神內耗,分享我的戶外露營思路與裝備

中山狐愛數碼 2024-02-18 00:52:15

思路篇:

隨便找趟飛機無目的地飛一下,這種散心的方式太浪漫也太浪費了。作爲打工人,時間和預算都只能奢望的情況下,旅遊實在有點幻想。我既不喜歡跟團,也沒有條件去越野。越野光油耗一項就能把我勸退了,更別說腿腳早就不是年輕可以隨便折騰的時代了。

我的露營比較簡單,無目的找一個周邊地方待一下,有星空或者大海都好,最好兩者都有。而且,必須能半天內趕回去,畢竟上有小下有老。而且得交通、通訊都發達,保障安全性。我就一打工人,沒啥戶外生存能力,危險應對能力,安全第一。

裝備篇:

一說到露營的話,相信不少朋友都會想起帳篷、天幕一類的專業用品。帳篷我有,但住不慣,氣味有點大;天幕就一簡易遮陽棚,吹吹風可以,休息有點危險。我在戶外露宿不多,主要是安全性考慮,另外家人不好這口,戶外基本上solo。相比于折騰帳篷,我更喜歡待在車裏。雖然說,不是那種專業房車,但湊合在車上躺一晚上還是沒有壓力的。去年換車選擇埃安Y plus,主要原因是二排空間以及補貼。

至于大家關心的埃安續航問題,我直接說答案,市區75折(限速60路段我開65,限速80開85),高速7折到65折(壓著110-140時速跑)。咱家不是跑網約車的,壓根不考慮省電的問題,也很少有機會能一口氣跑超過500公裏。

受限于動手能力,戶外燒烤、煮食甚至功夫茶這些我都是一竅不通的,因此不存在各種烤箱、煮食用品之類的用品。我在家裏都折騰不來的事情,壓根不可能在戶外完成。

不存在煮食的話,也沒有什麽戶外劈柴、鑽木取火的操作。至于什麽防身用品?我本來就是打算不對勁就撤,工兵鏟啥的壓根用不上。因此,我的裝備非常少。

1、 奧然露營車

裝備不多,直接一個露營車就全部拉走,甚至背包都能塞進去,肩膀舒服多了。

這款露營車的容量爲150L,承重能力號稱400斤。個人覺得再大一點就好了,不過受限于埃安Y plus的尾箱偏小,以及小區的電梯也小,這個尺寸倒是挺合適的。

說起來,這露營車還是從我家周邊快遞小哥身上得到的啓發,剛好大媽有券,果斷下手了。雖然不算太大,但湊合裝一下戶外裝備或者戶外拍攝裝備還是綽綽有余的,要是大家想看我的戶外攝影裝備,我下期搞搞。

能省力的時候絕對不會費勁,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我都堅持這個思路。

個人覺得,露營車需要考慮的是容量以及承重能力,當然了,還得考慮折疊後是否方便攜帶和存放。不可折疊?這是住別墅的大哥才折騰得起。而且,不能折疊怎麽外帶?

承重能力要看整車的結構,這話題涉及到的科學理論我不大熟悉,所以直接選擇抄快遞哥的作業。至于標稱的承重能力,個人覺得參考一下算了,畢竟數千元的攝影三腳架承重能力都有水分,更別說這種百元級別的露營車。

除了結構,采用的腳輪也非常重要。一方面是承重,另外一方面是通過性。小輪子利于收納,但通過性和可靠性存疑,我個人還是喜歡這種粗大的坦克輪,有一種越野車的感覺。這款露營車采用的是八寸輪子,挺讓人放心的。

萬向輪無論是用在什麽場合,我一定會選帶鎖定的,這樣子能避免出現各種意外情況。

骨架的材料均爲鋼管,外表面有噴塑防鏽,據說內壁厚道達到2.5mm,不過手上沒有適合的工具可以測試。

折疊收納的時候,只需要在中間位置的鋼骨架拉一下即可;反之,打開也是稍微拉開,從中間向下壓。相信這樣的使用方法,完全可以說有手就行。

拉手是塑料的,但拉手的杆子是鋼的,而且還能二段調節,並且收納也方便。不過,可能對于身高超過180CM的魁梧大漢來說不大友好,我170是湊合。

2、 北歐ins風簡約木座椅

貌似這東西已經買不到了,畢竟是高仿的。

五年前買的,不知不覺孩子都三年級了,時間過得真快啊。

款式比較簡約,但都能輕輕松松折疊,方便收納和外帶,這也是我符合我的選購思路。

3、 電小二戶外電源 1000W

由于我的車是沒有外放電功能的,而且不考慮戶外煮食和懶折騰,我放棄了訂購安裝。埃安Y plus 70系列,也就是510續航的系列只有頂配才有外放電,我是中配,需要選裝,而且必須等一個月左右。當初急著換車,而且選裝反而沒有我喜歡的顔色。我首選是粉紫,次選是天青,其他無愛。

多年前我就擁有一個電小二的千瓦戶外電源,基本上可以彌補沒有外放電的問題。至于,大家擔心的高速堵車做飯問題?不好意思,我工作的地方離家鄉就22公裏,我天天回向下。

千瓦的意思是指最大輸出功率1000W,湊合微波爐開800W的檔慢慢煮還是可以的。

煮食是可以實現的,就是功率控制在800W-1000W左右比較穩定,超過的話,直接罷工。

戶外電源這東西,必須看最大輸出功率的,低于千瓦的,我個人覺得就是一個超大超重的戶外電源,建議放棄。

有條件的話可以考慮1500W到2000W的産品,實用性更加高。當然了,這東西和新能源車一樣,電池越大越貴。我這個是衆測獲得的,屬于早期産品。

配件裏面少了一個搭電線(選配件,要額外加100塊),就是汽車不能啓動強行搭電的線材。之前我的老爺車好幾次靠電小二續命,畢竟老爺車還是折騰多。

雖然産品是老款,但參數非常硬核。锂電池電池組能量爲46Ah,AC輸出能量爲800Wh。提供兩路AC輸出,可以提供1000W,峰值輸出爲2000W,基本上除了空調以外什麽家電都能扛。

DC輸出方面,提供了兩路USB-C PD輸出,最大輸出爲18W;兩路USB輸出,可以提供5V2.4A輸出。另外還有12V10A車充輸出,功能非常完善。

接口方面,提供了兩個AC五口輸出,兩個USB-C輸出、兩個USB輸出以及12V10A車充輸出。AC和DC均有獨立開關,更加方便。其中,AC輸出爲標准的220V50Hz正弦波輸出,完完全全和我國使用的交流電一模一樣,安全高效。要知道,不同國家和地區,交流電的標准是不一樣的,比方說,美國日本均爲110V,要是我們的220V直接接上會馬上掃掉。部分地方還有100V電壓的交流電,甚至220V交流電,也有著50Hz和60Hz兩種不一樣的波紋。而電小二提供的220V50Hz是我國標准的交流電電壓和頻率,因爲對于國內用戶來說,十分可靠。

充電方面,提供了三種充電方式,可以使用太陽能板充電,也可以使用傳統的市電充電和車充。

太陽能板屬于選配件,暫無條件測試。而市電充電的話,實測月六個半小時,比起標稱的7個小時更加快。車充的話,標稱爲14小時,受限于今年特殊環境,無法進行14個小時的連續駕駛,僅僅測試過三個小時行車,充電達到25%左右,效率還是非常不錯的說。

有意思的是,市電充電器是來自于航嘉,可以提供24V7.5A180W的充電功率。

4、佰信雙肩減重攝影包

作爲半職業攝影師,到戶外很難技癢忍不住拍幾張的。上班我有專門的包包本著我的遊戲本和日常所需的小配件、工具,出外我就是攝影包外加輕薄本。

早就不年輕了,已經不是當年背著一機三鏡外加15.6寸商務本出差的時代了。戶外要是需要處理事情,我的老爺(八代酷睿i5 8250U,四核八線程)輕薄本也是湊合可以的,文案、圖片(RAW後期)甚至簡單的視頻也能搞搞。

至于大家關心的包包裏面有啥,剛好忘記了帶微距,湊合就帶了一機兩鏡頭外加小監視器。

滿裝的話,兩機三鏡不是問題,但是帶了另外的一個機器就不能帶監視器了。

雖然說這包屬于入門級而已,但是能夠快速側開拿相機的設計對我來說很實用的說。

機器還是2019年的尼康Z6,拍攝不錯,視頻偏弱,尤其是對焦。至于人像嘛?我除了拍女兒,基本上沒啥人需要拍的。

挂機頭就2470F4,一方面F2.8買不起,另外一方面是重量。雖然說從光圈到素質必然是大三元更加出色,但是各方面都超越了我的承受能力了。

不過,世事無絕對,也許有一天工作需要還得咬咬牙換的。

手上光圈和光學素質最好的就這個5018S,5018G我也有,光學素質還是有明顯區別的。不吹不黑,Z口鏡頭挺貴的,但素質真說得上好。

5、唯卓仕DC-550觸屏監視器

監視器也是迫不得已買的,不是尺寸的問題,而是相機自帶的屏幕不咋的,經常欠曝或者過曝看不出來。尼康寬容度高,RAW基本上能拉回來,但拍視頻就扛不住了,這破機器沒有log內錄,開Prores RAW需要另外花錢,而且沒有外錄機也是白搭。

也是因爲這個原因,一直舍不得買阿童木監視器NINJA V。一方面是尼康z6保底明年年底就要換了,另外一方面是很多老師說了,加了NINJA V對焦更加不靠譜了。

遇到室內比較複雜的光線,戶外大太陽、深夜光線不足的時候,帶個小監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對于索尼log灰片錄制,雙原生ISO的,還可以套LUT方便查看。

唯卓仕5.5寸小監,各方面素質都不錯,而且重量和價格對我來說比較輕松,首發直接買的。

6、 金竈800W電磁爐

雖然說不會做飯,燒烤,但是在外面燒水泡個茶還是挺樂意的。

不得不說,這爐真的挺貴的,一般的貌似200左右搞掂。不過200多的沒用過,不敢說有啥區別。

水煲倒是很便宜,20左右,便宜耐摔,清潔也容易,還能直接煮茶。

7、攀峰抗菌保溫杯

以前收到不少禮品都是馬克杯,現在年紀大了,不少朋友送我保溫杯泡枸杞,但我還是掏錢買了一個自己更喜歡的。

我比較喜歡攀峰的單手秒開的設計,外出確實很方便,對于天天開著車工作、外出的朋友來說尤其方便。而且攀峰的保溫性能確實不錯,保冷性能效果非常好。可以持久有效的保溫保冷。根據實際使用來看,開水放入其中後,6小時後還有75度左右,24小時後還能保持48度;而冷飲的話,6小時後還能保持4度,24小時後保持在8度,而兩天內依然可以保持15度的範圍。

獨特的氣孔設計,無螺旋設計避免了很多因爲堵塞打不開的問題,而且外塗層耐髒耐摔,內塗層容易清洗且具備抗菌能力,這是過往我用過的保溫杯沒有的。

8、 折疊桶

小時候看到爺爺出差時候帶的折疊杯,現在水桶都可以折疊,挺方便的。往車尾箱底部一放,必要時候在外面取水還是挺方便的。

當然了,飲用的我不用這東西裝,我更信賴瓶裝水。山泉水,河水之類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全一點好。

10、 氛圍燈+音箱

搜索RGB藍牙音箱,喜歡哪款買那款,那個叫脈動的我也買過,音質也是差不多差,聽個響就好了,幾十塊的東西,你玩什麽音質啊。

要是嫌棄藍牙音箱音質不好,又或者喜歡安靜,直接買個氛圍燈就好,便宜而且亮度可以,建議選擇暖光的,白光的有點刺眼,要用來看書的話建議買多幾根。

這東西就是擺攤用的帶磁吸的LED燈條而已,USB充電挺方便的。當然了,更便宜的話,可以去買擺攤用的省電燈,更加劃算。

11、 iKF T3無線藍牙耳機

聽歌的話,搞個無線耳機更加方便一點,而且室內室外都方便。

iKF T3屬于三段均衡調音,適應的音樂比較廣泛,而且沒有音染的話更加耐聽。得益于40mm大發聲單元,低頻動態出色,無論是ACG類型、流行類型以及看電影、看NBA都有非常好的體驗。中頻人聲表現也是挺不錯的,男聲、女聲都挺給力。

三段ANC主動降噪、三麥克風主動ENC降噪、AI降噪,能夠達到聽和講都非常清晰。

而且125小時長續航,豐富的APP功能以及HI-FI音質認證,性價比不錯。

小結:

以上的僅僅是我的露營方式,不會做飯不會泡茶,也不會和親友組隊戶外旅遊,我就單純出去轉轉,或者是拍攝星空、流星雨的時候找個地方候著。

雖然說表示什麽名山大川,美好風光,但光是短暫逃離一下城市也是好的。畢竟神經不能只蹦著,能有半個晚上做一下自己也是不錯的。至于裝備,除了戶外電源外,多數都是我日常家居用的,成本不高。

我們小區三輛坦克300,加起來一年都不夠五箱油,一年360天就占著車位不動。打工人折騰不起使用頻率很低的東西,更不會爲遙遠的詩和遠方埋單。

0 阅读:17

中山狐愛數碼

簡介:愛硬件,愛評測,愛跑分,愛折騰,愛真相,不愛人雲亦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