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征服西伯利亞毫無壓力?短短80年,1300萬平方公裏殖民地順利到手

奇趣城市 2024-05-10 11:27:27
沙俄征服西伯利亞的過程

俄國的曆史教科書常言:“沙俄不是在步步爲營中擴張的,而是在馬背上征服的。”的確,從1581年沙俄越過烏拉爾山脈開始,他們的東擴就如同展開了一幅迅速鋪開的地圖。

首先,俄國探險家和克薩克騎兵在西伯利亞建立了第一個重要的據點——秋明(現今的秋明市)。這不僅是戰略上的選擇,同時也標志著沙俄對西伯利亞廣袤土地的初步觸碰。

接下來的征服過程,可以說是順風順水。西伯利亞汗國雖然廣袤,但其分散的牧民生活方式和相對較少的人口,使得他們在沙俄集中兵力的攻勢下難以抵抗。

僅用了17年時間,至1598年,俄國便宣布完全征服了西伯利亞汗國。這一過程中,沙俄展現出了決定性的軍事優勢和組織能力。

隨著西伯利亞汗國的落幕,沙俄的腳步並未停歇。他們繼續向東推進,陸續建立了包括托木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在內的多個城市和堡壘。

這些城市不僅成爲了新的行政中心,也逐漸演變成商業和文化的聚集地,極大地促進了俄國對西伯利亞地區的控制和開發。

通過這種方式,沙俄巧妙地將廣袤無垠的西伯利亞納入了自己的版圖,幾乎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沙俄對待西伯利亞原住民的策略

在沙俄對西伯利亞的征服過程中,對待原住民的策略同樣展示了他們的冷靜與計算。

首先,對于那些反抗激烈的族群,沙俄采取了無情的鎮壓政策。正如俗語所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而沙俄在面對不要命的抵抗時,選擇了鐵腕手段,以絕對的軍事力量確保控制權,從而迅速平息了可能的大規模叛亂。

同時,沙俄的擴張也帶來了一些無形的武器——疾病。西伯利亞的原住民之前未曾接觸過歐洲的疾病,因此當面對如天花這樣的新病毒時,他們幾乎無力抵抗,導致人口大量減少。

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減弱了原住民的抵抗力,沙俄無需過多幹預,便在無形中加速了征服過程。

如同一句老話所言,“禍不單行”,對于西伯利亞的原住民而言,外來的侵略者和致命的疾病是雙重的災難。

對于那些不具備足夠力量反抗、較爲順從的族群,沙俄則采取了更爲靈活的管理策略。

他們不僅保留了這些族群的一定自主權,還將其納入了沙俄的行政和經濟系統中。這些原住民被征收稅賦,同時也被動員參與到沙俄的軍事和建設活動中。

這種策略不僅穩固了沙俄的統治,也讓這些原住民在新秩序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正如古語所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通過這種方式,沙俄教會了原住民如何在新的政治格局中生存,從而減少了直接的抵抗行爲。

與清朝的沖突和沙俄殖民的穩固性

沙俄的擴張雖然在初期幾乎無往不利,但當他們的足迹試圖更深入亞洲時,便遭遇了清朝的堅決抵抗。

這一段曆史恰如俗語所言,“牆外行人,牆裏佳人笑”,沙俄的野心在清朝的堅強防禦面前暫時受阻。特別是在1689年的雅克薩之戰中,沙俄與清朝的沖突達到了高潮。

戰後,雙方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不僅標志著沙俄東擴的一個重要節點,也是東亞地區力量平衡的重要文獻。

對比沙俄的陸地殖民與西方國家的海洋殖民,兩者在穩固性和控制上有著顯著的不同。陸地殖民,如沙俄對西伯利亞的控制,因地理上的連續性,使得管理和資源調配更爲方便。

如俗話所說,“近水樓台先得月”,沙俄能夠迅速而有效地對西伯利亞進行軍事和行政上的控制。

相較之下,英國和法國的海洋殖民依賴于遠洋航線和海上力量,雖然曾經輝煌一時,但“遠水難救近火”,一旦本國力量減弱或者殖民地抵抗增強,其控制力便會大打折扣。

沙俄的陸地殖民因此在曆史上顯示出了更高的穩定性和持久性,直至今日,西伯利亞仍然是俄羅斯聯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種控制的牢固程度是海洋殖民難以比擬的。

這一對比不僅展示了不同殖民策略的優勢與劣勢,也反映了地理位置對國家發展策略的深遠影響。

0 阅读:192
评论列表
  • 2024-05-10 18:59

    說明了文明曆史再久遠,一點球用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