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智深與呼延灼,到底誰的武藝更高?從一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來

金剛聊曆史 2024-03-31 00:24:05

水浒的武學體系是博大精深且豐富多彩的,其中以馬戰爲主,步戰次之,再加上法術、暗器等旁門左道,使得水浒的武力體系分外龐雜,且分門別類,有條不紊,令人歎爲觀止了。

水浒裏的“不分勝負”,一般都有後綴描述,區別于《三國演義》及以往任何同類型演義小說,這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三國演義》裏,呂布與張飛鬥一百余合不分勝負,之後就不了了之;許褚鬥趙子龍三十余合不分勝負之後,也就沒有了下文。

而《水浒傳》的幾場著名武將之間的單挑描寫,都有後綴之語,或有旁白加以解釋,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知道武將之間的實力,究竟孰強孰弱,從一些細節描寫可以一窺端倪。

即以魯智深大戰楊志爲例,這是一場著名武將之間的步戰描寫,完全可以媲美溪澗邊林沖步戰楊志的那一段描寫。

魯楊二人,各逞英雄,互施手段,禅杖對上樸刀,打了四五十合不分勝負。之後楊志心裏嘀咕道:“好一個莽和尚,手段高,灑家剛好抵得住”。

從這句話可以大致判斷出魯智深的手段略好于楊志。這一點是沒有爭議的。

有爭議的是,林沖與呼延灼都曾先後戰平楊志,卻未得到楊志只言片語的誇贊,那麽以楊志爲參照,能否得出魯智深的武藝高于林沖呼延灼,甚至淩駕于五虎級別之上呢?

曹哥以爲,單純以楊制使爲參照,是可以得出魯智深武藝高于林沖呼延灼這一結論的。但是這一結論的得出,只參考楊志一節的話,又是有些偏頗的,爲了公允起見,還是要一頭紮進水浒原著裏,從更加隱秘的細節裏一窺究竟,得出我們想要的答答。

原文也有提到呼延灼戰平楊志魯智深之後的表態,大體來說是先揚後抑,先是誇獎魯楊兩人手段高強,不是綠林手段。之後慕容知府問起,呼延灼就說了實話:末將已經兩人手段,只在早晚,一個個拿去解官。

由此可見,呼延灼壓根就沒有把魯楊二人放在心上,之前呼延灼也曾與秦明單挑,雖然又是四五十合不分勝負,但是呼延灼卻在慕容知府前表態說道:恩相放心,秦明這厮棍法已自亂了,等下次再戰定將此賊生擒活捉。

之後呼延灼搦戰,秦明欲待接戰,林教頭半路截出,說道:“待我來戰這厮三百回合,卻再理會。”之後林沖與呼延灼鬥經五十余合不分勝負。

呼延灼先後戰平秦明、林沖、魯智深和楊志,之後幾乎都有後綴描寫,能讓我們大致判斷出呼延灼與這些著名武將之間的實力大小。

對戰秦明之後,呼延灼的表態是:此人棍法已自亂了,不足爲慮;對戰魯楊二人之後,呼延灼先是誇獎兩人武藝高強不是綠林手段,之後卻在知府面前表態說道:適間已經見識兩個手段,也就那樣了,只在早晚一個個都拿去解官。

唯獨對于林教頭的武藝,呼延灼未見任何點評和表態,既不誇獎林沖武藝,亦不貶低林沖武藝,態度相對中允,不褒不貶,這個才是對敵人最大的尊重吧?

大概呼延灼知道林教頭的武藝絕對不在自己之下,所以才不敢在知府面前誇下海口吧?

從這些細節描寫去看,似乎又可以得出林沖武藝≥呼延灼≥魯智深≥楊志的結論。

從林沖說的“待我戰呼延灼三百回合,卻再理會”這句原著原話來看,林沖真的是把呼延灼當作了自己一生的勁敵。

就像《三國演義》裏的張翼德一直把呂布當作一生的勁敵,所以才動不動要與之大戰三百回合,而像趙雲之流,在張飛眼裏就是能被一槍刺死的貨色罷了,不知道趙雲的粉絲爲什麽這麽多?實際上他的武藝一點也不高,不是翼德眼中的競爭對手。

綜上所述,呼延灼的一生之敵是林沖林教頭,而不是魯智深、楊志或者秦明。從這些細節或者後綴旁白等描述來看,呼延灼的武藝其實略高于魯智深的。

水浒裏“三山聚義打青州”一節,主角是呼延灼,魯楊只是配角,魯楊二人輪番上陣卻討不著半分便宜,最後不得不去梁山搬救兵,而且呼延灼在慕容知府面前的表態,也讓我們隱隱感覺出來呼延灼對自己武藝的自信,至少他自己認爲自己的武藝是高于魯智深等人的。

唯獨林教頭的武藝,呼延灼未在知府面前作任何表態,大概是他已經見識了林教頭的手段,不敢在知府面前誇下海口了吧?

那麽您怎麽看?

1 阅读:273
评论列表
  • 2024-04-05 07:18

    第一次聽說呼延灼能打過魯智深。魯達的武藝在梁山絕對能排前三。出了盧俊義和關勝能出其右以外,林沖也不行。

  • 2024-04-05 17:01

    楊志也死了,跟高太尉有仇的,一個個死無對證,魯智深直接圓寂,不敢回京

  • 2024-04-12 06:31

    作者有道[點贊][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