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刊:殲-16的三個專業優勢,殲-20永遠無法替代

陶慕劍地球觀察 2024-05-07 13:06:40

近日,美國《軍事觀察雜志》網站刊文將殲-20與殲-16進行了對比分析,展示了西方觀察家對中國戰鬥機技術最新發展的一些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殲-16比殲-20落後一代,但美刊對這款戰鬥機做出了高度評價,認爲殲-16至少在三個專業優勢,是殲-20可能永遠無法替代的。

美國《軍事觀察雜志》網站認爲,解放軍空軍在2010年代中期推出了三種新型戰鬥機,分別是殲-10C、殲-16和殲-20,總數量已經多達幾百架,徹底改變了中國的空中優勢格局。迄今爲止,其中最突出的戰鬥機是成都的殲-20,它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在美國以外大批量部署的第五代戰鬥機。

美刊指出,殲-20被認爲是一款重量級的遠程空中優勢戰鬥機,具有尖端的航空電子設備和隱身能力。而與殲-20相輔相成的,則是另外一款第四代戰鬥機殲-16。殲-16是中國第一種四代機蘇-27(或稱殲-11)的大幅增強改進型,重量級別與殲-20相似,同樣攜帶非常大的雷達,並具有很高的續航能力。

殲-20和殲-16作爲重型戰鬥機,同樣都得到殲-10C的戰鬥支持,後者是一種單引擎第四代戰鬥機。直到2022年,殲-10C的生産規模都比殲-20、殲-16大得多,使得解放軍空軍的作戰中隊能夠以“適度成本”獲得第五代級別的航空電子設備和武器。

殲-10C在一系列空戰演習中表現出色,性能比俄羅斯重型戰鬥機蘇-35高出一倍,被證明是殲-16的近距離“搭檔”。但是,殲-10C航程較短,武器載荷較低,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尺寸比兩種重型戰鬥機都小,限制了作戰能力。

美刊指出,在三種戰鬥機中,殲-20無疑是技術最先進的。殲-20作爲第五代戰鬥機,不僅具有雷達反射截面小的隱身優勢,在超視距空戰中具有很強的生存能力,而且熱信號非常小,大大減少了近距格鬥的脆弱性。

美刊認爲,在更換爲新型WS-10C渦扇發動機後,殲-20不僅提升了續航能力,而且具備了不使用加力燃燒就能超音速巡航的能力。隨著下一代發動機WS-15的集成,殲-20的航程和飛行性能還將進一步提升,超音速巡航能力也將更加強勁。

美刊特別指出,殲-20的第五代航空電子設備也是最先進的,而殲-10和殲-16只是部分引入了第五代戰機的航電設備。

其中,殲-20分布式孔徑系統就是殲-16沒有配備的,該系統對于超視距作戰特別有價值。以至于解放軍空軍在進行殲-20與殲-16的模擬空戰時,有時必須讓殲-20使用角反射器以增強雷達信號。

盡管殲-20擁有空戰中的絕對優勢,但是殲-16卻擁有一些無可替代的專業功能。第一點,美刊認爲殲-16的“非隱身”能力在某種意義上反而是一種優勢。由于不需要像殲-20、F-35那樣必須武器彈艙化,因此允許攜帶更大尺寸的導彈和炸彈,有效載荷也更大。

有些高性能武器是殲-20無法攜帶的,例如PL-XX超遠程空空導彈,只有殲-16這樣的四代機才能挂載。美刊認爲這款導彈采用雙模制導技術,最大射程可達500-600公裏,超過其他國家的任何同類武器,可以抵消戰略轟炸機、空中預警機、加油機等高價值平台。

第二點,殲-16能夠作爲專業的電子戰平台,這也是殲-20無法扮演的角色。美刊認爲,2021年推出的殲-16D電子戰機,被認爲是世界最先進電子戰機的有利競爭者,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都很難有“完全對等”的挑戰者。

第三點,殲-16擁有“雙座機”的優勢。美刊認爲,殲-16的後座飛行員可作爲專門的武器操作員,發揮PL-XX等高性能武器的價值,甚至可作爲空中指揮中心。殲-20雖然也發展了雙座型號,但是定位不同,由于無法攜帶大尺寸導彈,後者飛行員不太可能擔任武器操作員,更可能來使用“忠誠僚機”等功能。

這種“雙座機”優勢,同樣出現在F-15EX戰鬥機身上。事實上,殲-16和F-15EX的造價和維護成本不一定比五代機便宜多少。但是,中美兩國卻都在生産五代機的同時,還大量生産四代重型戰鬥機,充分體現了它們的作戰價值。

美刊指出,盡管殲-20的産量從2022年開始激增,未來産量可能突破100架,從而導致殲-16的采購減少,但預計殲-16仍將保持寶貴的地位。不過,隨著殲-20逐漸通過了第五戰鬥機不穩定的“初期階段”,該機的進一步改進和加速采購,將逐漸在重要性上取代其各種非隱身戰機。(作者:陶慕劍)

1 阅读: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