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貢獻突出,爲何在元帥中只排第五?綜合分析後,其實合理

寶寶說過去 2024-05-13 20:46:45

現在的人喜歡追星,願意當偶像的粉絲,而古時封建統治者或者是酒足飯飽的地主階級,閑來無事也喜歡“捧角”。

而在民族受苦受難之時,人們也“追星”,追的就是挽狂瀾之即到扶大廈之將傾的人民軍隊,尤其是在戰爭年代,讓人們最崇敬的當數建立過無數赫赫戰功的元帥或是將軍。

而現在大多數認爲中國十大元帥中的賀龍元帥位列第五,但也有人認爲賀龍元帥的功績戰功應該再往前排一些,會比較穩妥。

難道前四位元帥當真要爲賀龍元帥“讓位”嗎?其中是否有一些隱情?

1955年評“元帥”

新中國建立之初的1955年,國慶六周年的前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于實施了首次的軍銜制,並在中南海舉辦了盛況空前的授銜儀式,其中有10人授予了元帥之職,10人授予了大將軍銜。

肩上有了肩章,這不僅僅是表彰戰鬥英雄的榮譽,而更意味著是解放軍日趨成熟,規範。

而其中軍銜的制度正是軍人等級的標志,有點類似于古代的爵位,一品大員或七品芝麻官之類的排序。

而之所以要等了正長時間才建立軍銜制度,是因爲我軍在成立之初,由于多以遊擊作戰的方式進行戰鬥,環境特殊,其首要目的就是抵禦外敵,至于“軍銜”,當時是無暇顧及。

雖然在1938年和1946年做過評定規劃,但也很難實行,不僅僅當時環境比較艱苦,並且內憂外患頻頻爆發,這件事情就再一次被耽誤了。

全國解放之後,軍銜制度再次被提上了日程,但不想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又使其工作向後延續,直到1955年才最終完成。

有人會說元帥不元帥的,當時的人們也未見的會有那麽在乎,更何況我軍不是一直有軍、師、旅、團、營、連、排、小官兵的排列順序嗎?幹麻還要推行軍銜制。

其實這就是能力和軍功的結合,必須得有軍銜來予以標志。

的確,曾經我黨也對軍銜的等級制度加以抨擊,要求廢除軍官職稱,統一改爲“指導員同志”。

雖然理想是美好的,但爲了激勵衆多忘我犧牲的革命工作者,軍隊中不能沒有等級制度,否則就沒有辦法實行統一的指揮調配。

當然軍隊的待遇也絕不能搞平均主義,首長的責任事關重要,指揮的千軍萬馬,不可有半點閃失。

同時首長在生産生活方面也會有所照顧,因此才會配備警務員和公務員,讓首長的工作更爲順暢。

而其中的差別,其實也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麽大,延安時期我軍的司令員和士兵待遇差別可以忽略不計,每月津貼,基層幹部是3元,朱總司令才比基層多了2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進入了抗美援朝戰爭階段,當時我軍見到了美帝國主義的現代化戰爭水平和各個兵種的協同作戰,其複雜性是聞所未聞的,所以我軍迫切要求軍隊要實行軍銜制。

這是現代化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指標,也有利于在軍中實施有效的管理和完善級別的待遇。

雖然如此,在1955年授銜之時,還是有很多人主動讓賢,退出了軍銜評級。

偉大領袖毛主席就不願意接受軍銜職稱,雖然很多人推舉毛主席爲元帥,但被他多次拒絕。

不僅如此,毛主席甚至還勸不在軍隊任職的周總理,劉少奇,鄧小平等人也不要評元帥,而轉到地方工作的李先念,譚振林等也不要再評大將軍銜之類。

所以本著我黨優良傳統,評定了10位元帥和10個大將。

元帥作爲我黨我軍,軍事領域的最高領導人,其評選標准是非常嚴苛的,要看被授予者的職務和功績,包括但不限于在紅軍、抗日、解放戰爭中同時擔負的要職和領導人的人員才能被受爲元帥。

當然由于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各個方面軍的組成不同,所以也要平均分配。

比如當時的紅第二方面軍,本身幹部就非常的少,但也要在軍中推舉出元帥,畢竟一個當時的一個方面的軍,一個元帥也評不上,多少有一些說不過去,但這絕非是所謂的“平均主義”。

所以賀龍元帥排名第五,是黨中央經過詳細調研考察其功績,與其他人相比較等等一系列的安排才得出的第五名,其公正性是絕對可以保證的。

但如果有人非要爲賀龍元帥鳴不平,認爲賀龍元帥應該在劉伯承之前,或者是排名在第三的林彪元帥之前,這就要從我黨我軍選10大元帥的前四名與賀龍元帥相比較才能得出的結論。

前四名元帥

排名第一的元帥,是朱德總司令。

當時在20年代至50年代前期,我黨在黨內召開大會之時,朱德的名字是與毛主席放在一起的,他象征著中國革命的紅軍軍隊的總司令。

我黨一直安排朱德這樣剛正的人員擔任總司令是有原因的,是因爲他有能拿得出來的、無以倫比的功績。

朱德是1886年四川生人,20歲就已經考取了高等師範,最後又跋山涉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了辛亥革命,在1922年又遠赴歐洲,到德國學習戰術戰法,研究社會主義理論。

1925年,朱德加入了莫斯科共産主義勞動大學,在那裏,他喊出了響亮的口號,“回國以後如打不贏就上山”!

回國之後的朱德的確是這樣做的,剛開始拉起了一只武裝隊伍進行北伐,並在1927年參加了南昌起義。

之後在1928年,紅軍建立了第一個軍隊——紅四軍,朱德就是軍長,是全國第一支主力紅軍的最高指揮官,所以朱德總司令,元帥第一的位置是無可撼動的。

第二名彭德懷,他是毛主席欽點的元帥,“誰敢橫刀立馬,爲我彭大將軍”,這是毛主席對彭老總的贊揚。

與毛主席老鄉的彭德懷,小的時候家裏是一貧如洗,挨過惡霸的欺負,爲了生計當過煤工,但他的志向一直都是軍人,所以很快他便加入了湘軍,卻因爲路見不平殺了惡霸又逃離了湘軍。

在機緣巧合之下,彭德懷秘密將入了我黨,發動了湖南當地的農民武裝起義,而這支部隊被改名爲紅五軍,彭德懷就是軍長。

當時他率領著紅五軍一起上了井岡山,與毛主席,朱德等會合。

在1930年,彭德懷任紅三軍的總指揮,一舉攻下了敵人重兵把守的長沙,是紅軍時期唯一一次占領省會城市的記錄。

到了1950年,我彭大將軍堅決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鮮的主張,並被任命爲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

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了鴨綠江,面對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彭德懷一直指揮在前線,挫敗了美國侵略朝鮮的陰謀,他是人們心中的豐碑。

第三名是林彪,雖然他後期出現了一些錯誤,但他也是早期參加了南昌起義,從營長一步一步幹起來的,並且參加了長征。

在解放戰爭中,林彪的作用至關重要,他指揮了遼沈,平津等重大戰役,基本上林彪解放了大半個中國。

後期,他盲目的自我崇拜,自我迷信,導致後續出現了難以挽回的錯誤,但要綜合曆史來判定的話林彪排名第三。

第四名劉伯承也是與賀龍將軍有順序爭議的元帥。

劉伯承元帥是1892年四川省人,早期也是重慶的軍政府將校學堂畢業的,從司務長一步一步做起,在軍閥部隊中,劉伯承就已是川軍的名將。

劉伯承在1926年加入了中國共産黨,隨後發起了順泸起義,擔任了第15軍軍長。

在劉伯承的軍旅生涯中,他不斷學習,曾前往蘇聯進入高級步兵學校學習。

在1932年,劉伯承率軍進入了江西瑞金,指揮我軍強渡大渡河。

抗戰開始,劉伯承又率部挺進了大別山,在大別山山區與日寇勇猛作戰,發動了百團大戰,屢屢創下殲滅日軍的奇迹。

有如此將帥,當然就成了日本鬼子的眼中釘肉中刺,他們真組織了敢死隊想要偷襲我八路軍總部,刺殺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聽聞此消息,滿不在乎,說:“自打從軍了,就已經做好准備!”

劉伯承繼續與日軍不斷地周旋。

進入了解放戰爭,劉伯承元帥與鄧小平一起挺進中原,決戰淮海,而後又向大西南進軍,在五大戰區中打了最艱苦的戰鬥,所以劉伯承元帥的第四名也是不遑多讓。

賀龍元帥的軍旅生涯

賀龍元帥相較于前四元帥是否有資格將名次前進一步,就得從賀龍他的軍旅生涯說起。

賀龍元帥這個光輝的名字在我軍的武裝鬥爭史上注定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爲當時南昌起義之時,他不是共産黨員,卻擔任了總指揮,可謂是火線入黨第一人。

他1896年出生于湖南,他家鄉窮,但民風彪悍,賀龍雖然上過學,但與富家子弟發生沖突之後就辍學了。

到了1916年,賀龍當時就組織了21名半大小子手持的菜刀,占領了當地的鹽局,拉起了一支農民武裝隊伍,可謂是震驚湘西。

在1927年,毛主席在井岡山對秋收起義部隊進行改編,還用到了賀龍元帥曾經拿菜刀爲百姓謀福利的事做例子。

也由此賀龍開始了北伐的道路。

賀龍從營長、團長,一路高升到了軍長,他本可以享受著榮華富貴,過完這一生。

可是當時在1927年,國共分裂,革命失敗的緊要關頭,雖然蔣介石以江西省主席的職位誘惑賀龍,賀龍卻不爲所動,他一心向著共産黨。

賀龍全家算是滿門忠烈,都參加了共産黨,他的大姐、二姐及妹妹都先後犧牲。

賀龍元帥全家八十多口人被殺光了,只剩下賀龍元帥一個人,這是一個堅強不屈的革命者。

南昌起義失敗,黨中央曾經想保護賀龍元帥到蘇聯學習,他卻還是像要返回家鄉重新拉隊伍,最終他真的創建了革命根據地,也拉起了自己的紅二軍團。

之後紅二軍團和紅六軍團開始了長征,賀龍元帥巧妙地指揮隊伍與敵軍進行周旋,最終到達了陝北。

賀龍元帥從來不打無准備之仗,他行軍布陣猶如鬼魅,打遊擊戰著稱他,本人也是槍不離身。

他曾經在烏蒙山與敵人周旋數月,搞得敵人都不知道賀龍元帥到底要走哪條路,最終賀龍元帥指揮官兵直插雲南,其行軍迅速之快,令兩股敵人合力追擊都沒有攔住他的去路。

毛主席見到賀龍元帥說:紅二、六軍團,10,000人走出來,開始長征,歸來時還是10,000人,這是個了不起的奇迹。

在抗戰時期,賀龍元帥主要擔負起了保衛陝甘甯根據地的重要使命。

解放戰爭中,賀龍元帥也指揮過綏遠戰役,最後統一了陝甘甯,並且爲劉伯承元帥和鄧小平同志進軍大西北付出了所有,給了他們極大的支持。

正因爲賀龍元帥守護根據地,以及作爲後方補給,到了戰爭的中後期,賀龍元帥直接參與戰爭,指揮部隊的次數就少了很多。

結語

我新中國建國之初的元帥、將軍們都是在戰火中曆經考驗,大浪淘沙中才成爲了我軍的領軍人物,但所有的元帥和將軍們都謙虛地說自己只是一個幸存者。

而正所謂“人事有興替”,1955年的授銜儀式10大元帥,大多已年過50,他們在八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就相繼了離開了我們。

不過他們留給了我們寶貴的財富,他們身上有戰功,有榮譽,更有著爲全中國人民奉獻一生的精神。

無論是10大元帥排名第幾,對他們來說,也只是無所謂的話語。

雖然有排名,但他們的功績卻是中國建立之初獨一無二的,少了誰都不可以。

作者:天下行編輯:夜雨聲煩參考文獻:1. 賀龍 (www.gov.cn)2. 朱德是如何成爲“紅軍之父”的 - 偉人風采 - 學習大軍 - 學習大軍網 (xuexidajun.com)3. 55式軍銜_百度百科 (baidu.com)4. 毛澤東堅辭大元帥頭銜_新聞中心_新浪網 (sina.com.cn)由于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與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爲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爲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2 阅读:527
评论列表
  • 2024-05-13 22:35

    排名就是胡說八道,元帥將軍都不分排名,同一檔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