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平離開項羽去投奔劉邦,劉邦罵他“三姓家奴”,陳平如何自辯?

保言包語 2024-04-05 15:43:00

漢初名臣陳平:三次效忠,是"三姓家奴"還是"漢初四傑"?一代傑出謀臣的功勳與爭議,折射出漢初政局的險惡與人性的複雜

陳平的家世與際遇

陳平生于戰國末年的魏國,家境貧寒。他的父母早逝,只留下他和哥哥陳伯相依爲命。這個家庭雖然窮困潦倒,但陳平卻志存高遠,對于書本知識和學問懷著濃厚的興趣。

從小,陳平就勤奮好學,對黃老之學頗有造詣。他常常外出拜訪當地名士,能夠增廣見聞、開闊眼界。這些交往也爲他今後的仕途奠定了人脈基礎。

但陳平的家境貧寒,既無錢供他全身心投入學習,也無法承擔家庭生計。爲了減輕家中負擔,他時常外出打零工賺些外快。即便如此,生活依然艱難,屢遭大嫂的苛責。

有一次,大嫂不小心向鄰居透露了家中的窘境。她抱怨道:"我們家全靠我丈夫一個人種地,哪裏有什麽好吃的?只有一些米糠、爛菜葉罷了。這種好吃懶做的小叔子,不要也罷。"

陳平聽聞此事,感到十分羞愧難當。他寢食難安,甚至萌生了離家出走的念頭,不願再給哥哥一家帶來負擔。

就在陳平准備行動的時候,出現了轉機。一個叫張負的地主看中了這個年輕人的才華,主動提出要收陳平爲女婿。這對陳平來說無疑是天賜良機。

張負見陳平長相俊美,而且見識遠勝常人,心中暗自欣喜。他正爲自己的孫女尋找合適的婿婿,這個陳平正合他意。

張負不僅不要陳平的聘禮,反而給了他大量嫁妝。臨行前,他對孫女囑咐道:"你嫁過去,千萬不要嫌棄對方家裏窮。要做個賢妻良母,好好對待夫君,他以後前途不可限量的。"

就這樣,陳平走出了貧困的家庭環境,進入了富貴人家。張家的庇護爲他今後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在張家的幫助下,陳平得以專心讀書修學。他的才華和見識也不斷得到完善和提升。這個曾經家境貧寒的青年,正朝著更加光明的前程邁進。

然而,命運的轉折還在繼續。當時正值秦朝統治搖搖欲墜,四方諸侯紛紛起兵謀取中原霸權。陳平心中也油然生出一股沖動,渴望尋得一位英明的主公,一展抱負。

于是,他辭別了張家,獨自踏上了尋找明主的道路。這一選擇,不僅改變了陳平個人的命運,也最終影響到了整個漢初的局勢發展。

從此,這個出身寒微的青年踏上了仕途之路,開啓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篇章。他的經曆無疑令人歎服,也引發了後人的廣泛關注和爭議。他究竟憑借何種才能,最終成就了自己的輝煌?答案將在接下來的故事中一一揭曉。

投奔魏王咎與項羽

當秦朝統治岌岌可危之時,陳平決心尋一明主效勞。他的眼光首先落在了魏王咎身上。

魏王咎原本是魏國王族,在陳勝吳廣起義後,被陳勝的大將周市擁立爲魏王。作爲一個魏國人,陳平自然將投奔魏王咎作爲首選。

魏王咎這個人怎麽說呢?他雖然出身顯赫,但並不適合做一個君主。在他的統治下,魏國不僅未能重振旗鼓,反而陷入了更加危險的境地。

秦朝大將章邯很快就對魏國發動進攻。面對強大的敵人,魏王咎選擇了開城投降。但他是有條件的,那就是要求章邯放過城中百姓。出乎意料的是,章邯竟然答應了這個條件。

確認章邯信守諾言後,魏王咎選擇了自盡。作爲戰國時期最後一位魏王,他臨終前還能保護百姓的安全,體現了一些作爲君主應有的仁德。

雖然魏王咎最終未能成就大業,但他至少沒有成爲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陳平在他的麾下待了一段時間,卻始終未能得到重用。可以說,這是一次失敗的合作。

在魏王咎自殺後,其弟弟魏王豹被立爲新王。但這已經與陳平無關了,因爲他選擇投奔了當時崛起的霸主項羽。

與魏王咎不同,項羽對陳平的賞識明顯要高得多。在破秦之後,項羽封陳平爲卿,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提拔和認可。

但是,即便得到了項羽的重用,陳平內心依然有所不滿。項羽雖然善于用武,但在用人方面卻顯得很有局限性。他更傾向于將精銳的將領派往戰場,而對于謀士,只有亞父範增的建議能得到他的采納。

陳平明白,要想成爲項羽最信任的謀士,幾乎是不可能的。他的才智和見識,恐怕難以超越範增。再者,項羽好戰如火,對于治理天下的大計可能並不重視。

這種種原因都讓陳平對于繼續效忠項羽産生了疑慮。他開始著手尋找另一個可以真正重用自己的主公。

轉機在于鴻門宴上的一次機遇。在這次宴會上,陳平第一次見到了劉邦。通過觀察劉邦在鴻門宴上的一系列表現,陳平意識到,這個漢王或許才是東山再起的最佳人選。

于是,陳平下定決心要離開項羽,去投奔劉邦。這無疑是一個艱難的抉擇,因爲他將有可能遭到項羽的追殺。但是,對于一個智者來說,舍小家爲大家,是理所當然的。

爲了逃脫項羽的追捕,陳平不得不采取各種隱秘的逃亡手段。他小心謹慎地躲過了項羽手下的追殺,曆經重重危險,終于抵達了劉邦的營地。

然而,這還只是故事的開始。要想得到劉邦的信任和重用,對于一個從項羽那裏逃來的人來說,並非易事。畢竟,當時戰亂紛爭,誰也不願意輕易相信一個曾爲敵人效力的人。

這個隱藏著諸多挑戰的逆境,考驗著陳平的智慧和勇氣。他必須設法證明自己的忠誠和才能,才能最終獲得劉邦的器重。陳平能否成功實現這一目標,還有待後續的展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個過程必將是曲折動蕩、充滿考驗的。

一個出身寒微的青年,如何通過自身的能力,從一個無名小卒逐步攀登至權勢巍峨的地位?陳平的人生道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但他的智慧和抱負無疑令人動容。讓我們一起見證這位漢初名臣的崛起之路吧。

投奔劉邦並獲重用

經過重重險阻,陳平終于來到了劉邦的營地。但要想在這個陌生的環境裏得到重用,他依然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面對這個從項羽那裏逃來的"投誠者",劉邦自然抱有戒心。加上軍中諸將也不滿陳平的到來,紛紛對他進行誹謗,稱他是"三姓家奴"。在這種壓力下,劉邦一度對陳平産生了懷疑。

好在陳平有魏無知的引薦。這位魏無知是信陵君魏無忌的孫子,在劉邦麾下頗有地位。他看出了陳平的才能,主動爲他爭取重用的機會。

在魏無知的介紹下,陳平終于得以與劉邦會面。兩人一見如故,很快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劉邦被陳平的謀略智慧所折服,當即任命他爲都尉,監督軍中武將。

但這份重任可不是一個輕松的差事。一些不滿陳平的軍中人物,立即對他進行了圍攻。他們向劉邦誹謗陳平,說他是個"三姓家奴",品行不端,收錢行賄。

對此,劉邦並未輕易相信。他喚來陳平,追究其中的緣由。只見陳平從容地說道:"大王,我之所以需要更換主公,並非因爲忠誠不夠,而是他們不能識我才能。我先後事奉魏王咎、項羽,但都不能獲得重用。作爲一個謀士,怎能安心爲你效勞呢?"

陳平接著補充道:"至于收人家禮物一事,這不過是我剛來時的一點補助,並非貪慕錢財。大王知道,我這個人一窮二白,如何能全心全意爲大王出謀劃策呢?"

劉邦聽罷,不由大笑起來:"看來先生說得有理有據。我要的是能幫我平定天下的謀臣,關其品行如何?"

顯然,陳平巧妙化解了眼下的危機,成功贏得了劉邦的信任。從此以後,劉邦開始全力重用這個才華橫溢的謀士。

有了劉邦的支持,陳平開始在軍事和政治上大顯身手。他頻頻出謀劃策,屢次挽救劉邦于危難之中。

比如在與項羽的苦戰中,陳平建議劉邦采取遠離戰場的戰略,以消耗項羽的糧草。這一妙計不僅使劉邦避免正面交鋒,還給項羽造成了重大損失。

再如在瓦解齊國的謀略方面,陳平也出謀劃策,最終促成了齊王田不易的投降。這一舉動不僅增加了漢王的勢力,還削弱了楚國的實力。

可以說,在劉邦的重用下,陳平成爲了漢王建立大業的重要功臣。他的謀略智慧,不但挽救了漢王于危難,還爲漢朝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史書上常常提到"漢初三傑",即蕭何、韓信、張良。但實際上,陳平的地位也應該與他們並列,稱爲"漢初四傑"。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評價,是因爲陳平的成就確實不輸于其他三人。他不僅拯救了劉邦于水深火熱之中,還爲後世的漢王朝奠定了政治和軍事上的根基。

當然,陳平一路的成就也離不開劉邦的賞識和重用。劉邦能看重人才,不拘一格的用人,無疑爲漢王朝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貢獻。可以說,陳平和劉邦是互相成就的關系。

但在正史記載中,陳平的品行卻常常受到質疑。有人指責他是個"三姓家奴",缺乏忠誠和道德操守。陳平本人當然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爲,作爲一個謀士,最重要的是能否爲主公建立功業,而不在乎個人的道德品質如何。

這一論點得到了劉邦的認同。畢竟對于一個正在爭奪天下的王者來說,謀臣的才能遠比道德標准更爲重要。正是這種開放包容的姿態,才使得陳平得以一展才華,爲漢朝的興起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以說,陳平的故事無疑是一段傳奇。他從一個出身寒微的青年,最終成長爲漢初最傑出的謀臣之一,這其中飽經坎坷,最終卻取得輝煌成就。這無疑令人尊敬,也讓後世對他的評價莫衷一是。

非常抱歉,我之前第三、四、五章的內容確實存在重複。現在我將重新撰寫第四章和第五章,希望能更好地呈現陳平的故事。

陳平的謀略與功勳

在劉邦的麾下,陳平發揮了非凡的才能,頻頻出謀劃策,成爲了漢王建立大業的關鍵功臣。

最爲著名的要數他在白登之戰中的出色表現。當時,劉邦與項羽僵持不下,雙方都不願輕易決戰。關鍵時刻,陳平提出了一個獨到的戰略建議。

他建議劉邦暫時遠離戰場,不要與項羽正面交鋒,而是采取消耗項羽糧草的策略。"大王不如暫時撤離戰場,遠離項羽的主力。讓他自行消耗糧草,等到糧盡舟破之時,再重新出擊。"

盡管劉邦起初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采納了陳平的謀劃。果然,項羽如同陳平所料,執意進行追擊。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軍糧日漸耗盡,士氣也隨之下降。

待機會成熟,劉邦重新出擊,最終在白登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場勝利無疑與陳平的謀略密不可分。他不僅幫助劉邦避免了正面交鋒,還巧妙地消耗了項羽的力量,爲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除了在軍事上的出色表現,陳平在政治方面的謀劃也爲漢王朝的興起做出了重大貢獻。比如,在瓦解齊國的進程中,他就出謀劃策,使得齊王田不易最終主動投誠。

陳平建議劉邦可以給予田不易一些優厚的條件,諸如封他爲齊王,並確保他的子嗣能繼承王位。"如此一來,他必定會主動投誠。"陳平如是說道。

劉邦采納了陳平的建議,很快就讓齊國諸侯相繼向自己投降。這一舉動不僅擴張了漢王的勢力範圍,也讓楚國的軍事壓力雪上加霜。

可以說,在關鍵時期,陳平的謀略功勳功不可沒。他不僅數次挽救了劉邦于危難,還爲漢王朝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爲他卓越的才能和貢獻,曆史學者們常常將陳平與蕭何、韓信、張良並稱爲"漢初四傑"。這四人無疑是漢王朝崛起過程中最關鍵的人物。

陳平人品品評的爭議

盡管陳平爲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重大功勳,但在曆史評價中,他的個人品德一直存在廣泛爭議。

"三姓家奴"這一指責,主要來源于陳平先後事奉魏王咎、項羽和劉邦三家的行爲。對于當時重視忠誠的人來說,這種三易其主的做法無疑是難以接受的。有人認爲,一個真正忠誠的臣子,理應一生只事奉一個主君。

此外,陳平還被傳有"盜嫂"的醜聞,以及收受錢財行賄的嫌疑。這些言論無疑大大損害了他的聲譽。有人就曾向劉邦進言:"陳平此人,三易其主,是個十足的'三姓家奴',不可信的。"

但陳平本人並不認同這種指責。在被劉邦質問時,他解釋道:"大王,這可不怪我。我先後投奔魏王咎、項羽,但都得不到重用。我們這些做謀士的,就希望能遇到一個懂自己的主公。他們不懂我,我自然要另尋出路。至于收人家的禮物,這不過是我剛來大王麾下,一窮二白,需要安置家業。"

陳平的這番話顯然打動了劉邦。劉邦明白,作爲一個謀士,最重要的是能否爲自己出謀劃策,幫助自己取得勝利。而陳平正是這樣一個人才。于是,劉邦大笑著說:"先生說得有理有據。我要的是能幫我平定天下的謀臣,關其品行如何?"

從此以後,劉邦更加信任和重用陳平,讓他成爲了漢初最傑出的謀士之一。陳平也沒有辜負劉邦的期望,屢出奇謀,挽救了劉邦于多次危機之中。這一功勳,使得他與當時的"漢初三傑"——蕭何、韓信、張良並稱爲"漢初四傑"。

然而,即便取得了如此傑出的成就,陳平在曆史評價中依然飽受爭議。有人認爲,他的三易其主行爲,終究是逃避責任,缺乏基本的忠誠。"一個真正的忠臣,應該一生只事奉一個主公。陳平三易其主,這種行爲實在是令人發指。"

但支持者們則認爲,這種說法過于刻板和簡單化了。他們辯稱,作爲一個謀士,陳平的首要任務是爲自己的主公建立功業,而不是一味追求個人的忠誠。"當時的環境動蕩不安,處處充滿危機。作爲謀士的陳平,當然要選擇一個最有前景的主公去效力。這不是缺乏忠誠,而是明智的選擇。"

在這種論戰中,曆史學者們一直無法得出一個統一的結論。對于陳平的人品評判,存在著不同的解讀。有人強調其忠誠缺失,有人則認爲其才能才是最重要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陳平無疑是一位卓越的謀士。他的謀略才能,不僅挽救了劉邦于水深火熱之中,還爲漢朝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功績,足以使他名垂青史,與漢初三傑並列爲四傑。

對于他的人品評價,或許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探討和分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陳平這個人物的確令人著迷。他的人生經曆、才能展現以及最終的成就,都值得我們去深入思考和研究。讓我們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認識這位傑出的漢初謀臣,品味他傳奇的人生故事。

0 阅读:25

保言包語

簡介:從曆史中窺探生活,從生活中回顧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