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親信到棄子:劉邦爲什麽要除掉忠心耿耿的樊哙?

枯木溝 2024-02-02 19:33:43

劉邦和樊哙兩人從沛縣起義開始,並肩作戰,共同打下了漢朝的江山。鴻門宴裏面就描述樊哙爲了劉邦不惜生命。

但是,在劉邦晚年,卻發生了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劉邦下令誅殺忠心耿耿的樊哙。那這是爲什麽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看看劉邦在當時的情況下都幹了啥,以及樊哙這個人怎麽樣。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他在秦國末年發起了農民起義,最後在跟項羽打架的過程中贏了。

在這期間,樊哙一直跟著劉邦,打了不少勝仗,捐了很多力氣給漢朝。他可是個忠實的戰士,在戰場上勇猛無比,聰明能幹,一輩子經曆頗多。

但是呢,劉邦死之後,他決定除掉樊哙。劉邦晚年,家庭矛盾日益激化。他的寵妃呂後與太子劉盈爭奪皇位繼承權,導致朝廷內外動蕩不安。

樊哙作爲劉盈的舅舅,自然站在了呂後一邊。這使得劉邦對樊哙的忠誠度産生了懷疑,擔心他在自己死後會擁立呂後或劉盈爲帝,從而威脅到漢朝的統治。

劉邦怕樊哙跟呂後搞在一起對國家不好,或者擔心他可能會跟異姓諸侯王勾結,一起威脅到他兒子將來的統治。

《漢書·樊哙傳》中提到,樊哙與呂後有著較好的私交。

這讓劉邦對樊哙産生了戒備之心。在劉邦看來,樊哙可能會成爲呂後幹預朝政的助力,從而威脅到自己的統治。

而且,劉邦還覺得樊哙跟呂後聯手想要造反,想奪了他的權利。爲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劉邦決定動手,把可能對他造成危險的人給解決了。

還有一個原因,劉邦爲了鞏固劉氏家族的統治地位,需要削弱其他勢力的影響。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劉邦在晚年開始著手解決功臣問題,以消除未來可能出現的權力鬥爭。樊哙作爲功臣之一,自然也成爲了劉邦清理的對象。

這樣的事在曆史上其實挺常見的。曆史上有很多政治大佬,比如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啊,爲了保護他們的地位和家族利益,就會用一些狠角色來消滅潛在的威脅。

除了前面說的,樊哙自己也有自身的原因,樊哙雖然忠誠勇敢,但他的性格卻比較耿直,不善于逢迎。在朝廷中,他多次因爲直言進谏而得罪劉邦。

而且,樊哙還曾在劉邦病重時,擅自帶領軍隊進入皇宮,清除了劉邦寵信的宦官集團。這一行爲雖然維護了朝廷的穩定,但卻觸犯了劉邦的忌諱,加深了劉邦對他的猜忌和不滿。

真是挺可惜的,劉邦對樊哙的處理,在當時很多人也都覺得很不公平。

比如說,樊哙還在鴻門宴上救了劉邦一回,結果劉邦病重的時候,還有人建議說要除掉樊哙,但是劉邦最後沒聽。這種事,被認爲是劉邦對樊哙的不仗義。

劉邦的行爲也讓曆史學家們想了很多。有些人覺得,劉邦在處理樊哙這件事上,顯現出他對權力的貪婪和狠毒。也有人認爲,劉邦這麽做只是爲了國家穩定,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劉邦決定除掉樊哙,可能是因爲他太貪戀權力和狠毒了,也可能是爲了國家穩定,不得不采用這個方法。

不管怎麽說,樊哙這個事兒在曆史上留下了很深的痕迹,也讓我們開始反思權力、忠誠和道德這些問題。

0 阅读:136

枯木溝

簡介:分享每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