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毛岸青逝世,李敏李讷含淚送別哥哥,追悼會規格定爲副國級

文史風雲 2024-05-10 19:01:57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2007年4月2日,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氛圍,一派莊嚴肅穆。

絡繹不絕的來賓,表情凝重,他們中有革命先烈的後人,也有社會各界的賢達,其中不乏黨、政、軍中的重要人士,以及年逾耄耋的老革命和老幹部。

而讓他們不惜拖著自己衰老的身軀,前來齊聚一堂,共同送別的人,便是毛主席的次子,也是他留在這個世間唯一的兒子,毛岸青。

毛岸青

時至中午,追悼會正式開始,看著躺在靈柩中,蓋著黨旗、面容安詳而平和的毛岸青,他的兩個妹妹李讷和李敏,終于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輕輕啜泣起來。

這既是對親人本身的懷念,更是一種對過去時光的追思。

原因無他,因爲毛岸青這一生,實在充滿了太多太多悲歡離合,以及無法逃避的身不由己。

骨肉分離

1923年11月23日淩晨,伴隨著一聲響亮的啼哭,一個男嬰,降生在了湖南長沙的一所醫院中。

看著可愛的孩子,母親的嘴角也露出了慈愛的笑容,自言自語道:孩子,就叫你“岸青”吧!這是你爸爸很早就爲你起好的名字哩!

這個孩子,就是毛主席的次子,毛岸青。

而他的母親,就是毛主席摯愛的伴侶,楊開慧同志。

楊開慧

在人生的晚年,毛岸青經常會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生活。

在他的記憶裏,童年時代雖然不乏清貧和動蕩,卻也充滿溫暖:父母爲了黨組織的事業奔走各地,但總會帶著自己跟哥哥一起。

父親在忙碌之余,還會親自教自己讀書寫字,有的時候表現好了,還會給自己買好吃的零嘴,或者給自己一個大大的擁抱。

那時候的毛岸青心裏想的很簡單,那就是親人生活在一起,永不分離。

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既然選擇了革命的道路,立志解放人民,毛主席以及他周圍的親人,他們的命運,就早已經注定了波折和不安,一帆風順,只能是個奢望。

1930年10月,因爲叛徒的出賣,楊開慧在長沙板倉被捕。

國民黨反動派對其威逼利誘,企圖迫使她跟毛主席脫離關系,從心理層面給毛主席帶來打擊。

但楊開慧堅貞不屈,絕不背叛黨和毛主席,最終于1930年11月14日壯烈犧牲。

去世前,楊開慧深情地吻了年僅7歲的毛岸青的臉頰。

而這成爲了毛岸青一生中,永遠的傷痛。

跟母親的永別,似乎也讓毛岸青在一夜之間長大起來。

只不過這個時候毛岸青還不知道,命運給他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艱難維生

楊開慧犧牲後,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以及弟弟毛岸龍,瞬間陷入了孤苦無依的生活之中。

三個年幼的孩子不知將向何處去,還好此時他們的叔叔毛澤民正在上海從事革命組織工作,因此他們被親戚帶到了上海,交到了毛澤民的手中。

可黨組織的工作千頭萬緒,毛澤民也同樣沒有時間照顧三個孩子。

所以,他們又被毛澤民送到當時地下黨所創辦的革命幼兒園中。

毛岸青本以爲自己的人生,可以就此安定一段時間,卻沒想到打擊接踵而至。

先是弟弟毛岸龍因爲急性痢疾生命垂危,送到醫院後搶救不利而夭折。

隨後,還沒等毛岸青從失去小弟的悲傷中走出來,因爲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加上叛徒顧順章的出賣,上海的地下黨組織幾近解體,而毛岸青和哥哥毛岸英只能被迫疏散。

兄弟兩人,再次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困厄中。

無可奈何之下,只能選擇在上海的街頭流浪。

這個時候的上海,雖然號稱“遠東第一都市”,繁華無比,但在這種繁華之下,卻是普通百姓的血淚交織。

岸英、岸青兄弟兩個人,拖著疲憊而瘦弱的身軀,在街頭尋覓一線生機。

有時候他們零零散散撿一些舊報紙拿去換幾個銅子,再買幾個包子充饑。

有的時候,他們也會幫人推車和打零工維持生計。

而到了晚上,無處可去的兩兄弟,只能睡在破廟裏。

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僅要面臨艱難的生活,更要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

比如在一次幫人買報的過程中,面對巡警的敲詐勒索,兄弟兩人奮起反抗,卻最終因爲年紀太小,力氣不足的原因,反倒被巡警欺負。

一陣陣警棍和拳腳,落到了兄弟兩人的身上。

岸英想要保護弟弟,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弟弟被一棍子打在了頭上。

這場噩夢過去後,岸英帶著弟弟四處求醫,但終究因爲身上的錢財不足,沒能夠給岸青有效的治療,讓岸青留下了腦震蕩的後遺症。

這份痛苦,最終伴隨了岸青的一生。

而沒過多久就是寒冬,兄弟兩個人沒有錢購買衣物和柴火,就只能擠在一起取暖。

身體勉強恢複的岸青,跟大哥岸英相互依偎著,彼此鼓勵。

雖然世道艱難,但兩人卻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定有找到父親、家人團聚的那天。

命途多舛

嚴寒散去,春暖花開,岸英和岸青兄弟兩人,也終于走出了煎熬。

其實在國民黨反動派的打擊稍稍有所放松後,地下黨組織便有條不紊的恢複起來。

而這時候他們也沒有忘記,拜托上海的一些對我黨有好感的社會賢達人士,去找尋那些失散的孩子們。

其中董健吾先生,便爲了尋找毛岸英和毛岸青兩兄弟而殚精竭慮。

最終在多方打探之下,董健吾先生,找到了兄弟兩人。

初次見面,董健吾先生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照片中那兩個生氣勃勃且聰明伶俐的孩子,居然被上海的流浪生涯折磨的面黃肌瘦,衣服和褲子都是破的,腳上的布鞋都漏出了大腳趾。

董健吾先生心疼地眼淚止不住向下流。

于是他連忙招呼兩兄弟,來到了自己的家中,跟自己的妻子黃慧光生活在一起。

這一待,又是整整四年。

最開始,兩兄弟這裏還能接到地下黨組織的一些金錢贊助,至少衣食無憂。

董健吾

可太平的日子沒過多久,隨著時局變動,地下黨組織的聯系又開始時斷時續,而黃慧光此時已經有好幾個孩子要養。

因此,岸英、岸青兄弟兩人,又不得不陷入了寄人籬下的處境中。

直到四年後的1936年,黨組織重新在上海聯系上了董健吾,兩兄弟這才結束了這段數年之久的艱辛生活。

他們滿心期盼著,回到父親身邊。

可對毛主席來說,身爲共産黨人的孩子,決不能搞特殊,更不能變成“溫室裏的花朵”。

于是,毛主席硬下心腸,舍棄了父子見面的機會,把岸青和岸英送到了蘇聯,去學習技術,希望將來回國,他們能夠更好地建設國家。

兄弟兩人便就此開始了一段留蘇生涯。

留蘇生涯

在蘇聯的這段日子,是岸英和岸青人生中,難得的一段安定歲月。

彼時的蘇聯,已經建立起了穩固而相對發達的社會主義制度。

而岸英和岸青,也珍惜這段來之不易的生活,在蘇聯如饑似渴地學習著文化知識。

岸英很快擔任了共青團的支部書記,而岸青則說得一口流利的俄語,經常爲來到蘇聯的幹部擔任翻譯。

兄弟二人的青春歲月,如朝陽般徐徐升起。

雖然不久之後爆發了蘇聯衛國戰爭,岸英和岸青兩人,也向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提出了想要去前線參軍的想法。

斯大林

但最終,蘇共只批准了岸英前往伏龍芝軍校學習,而岸青則因爲身體的原因,留在了後方。

盡管如此,岸青還是積極參與了不少大後方的支援工作:挖戰壕、修工事,甚至進入工廠成爲一名生産零件和設備的工人……

這方方面面,無一不體現出岸青對于革命事業的熱情。

在他的身上,看不到所謂“領袖之子”的養尊處優。

對岸青來說,他只是人民的兒子,一名普通的革命戰士。

在閑暇之余,他還會跟蘇聯的工人們打成一片,在夜空下啃著黑面包,唱著蘇聯的革命歌曲。

毛岸青

岸青期待著,期待著能跟哥哥一起回國,一起投入到國家的建設中,一起努力,真正讓中國富強起來,當然,他也期待著跟父親重新見面和團聚的那一刻。

而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一刻很快就到來了。

發光發熱

1947年,毛岸英回國後一年,毛岸青也回到了心心念念的祖國。

而回國之後的毛岸青,被毛主席安排到了黑龍江克山縣參與土改工作。

毛岸青心裏清楚,這個安排和決定,充滿了父親對自己的期待。

他也知道,父親想讓自己從基層幹起,去真正接觸到底層人民群衆的生活。

因此,毛岸青在土改工作中,起早貪黑,跟當地的同吃同住。

毛岸青

在八個月的時間裏,整理了當地大量的資料和數據,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寶貴建議,爲當地的土改進程和農村建設,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到了1949年,考慮到新中國剛剛建立,跟蘇聯的外交關系是重中之重,懂俄語的毛岸青就來到了北京,進入了中宣部,成爲了俄文翻譯。

而在次年,朝鮮戰爭爆發,毛岸英又主動參加了抗美援朝,成爲了志願軍戰士。

兄弟兩人,都滿懷著希望,在屬于自己的崗位上,期待爲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可天有不測風雲,毛岸英犧牲了在朝鮮戰場上。

毛岸英

當噩耗傳回國內,毛岸青無法遏制自己內心的痛苦。

從小照顧自己,一直愛著、保護著自己的哥哥就這麽犧牲了。

原本逐漸康複,走向緩和的身體,又開始舊疾複發,毛岸青無法承擔更多的工作,只能選擇長期療養。

直到後來,毛岸青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他的人生才開始重新燃起希望。

五十年代末,在一次革命家屬的聚會中,毛岸青結識了邵華。

邵華是毛岸青大嫂劉思齊同母異父的妹妹,此時正值青春年華,活潑開朗、聰明陽光,大大的眼睛裏,總閃著熱情的火焰。

第一次見面,毛岸青就被這個姑娘打動了,她的樂觀和積極,就像一束陽光照射進了毛岸青傷感的內心。

在聚會後,毛主席敏銳地觀察到,毛岸青對于邵華有著難以言說的好感。

于是毛主席便鼓勵毛岸青,希望他能夠主動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在父親的支持下,毛岸青鼓起勇氣,向邵華表明了自己的愛意。

意外的是,原來邵華對于毛岸青,也早就有所欣賞,她很喜歡毛岸青身上那種認真和誠懇的勁頭。

經過一段時間的交往,兩個年輕人終于走到了一起,並且在1960年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兩人在婚後的生活,甜蜜而幸福。

毛岸青的身體一直不好,多虧了邵華的照顧,才能生活得相對舒適。

後來,他們還有了自己的愛情結晶,那就是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

而在毛岸青的余生中,他將全部力量都投入到了翻譯和研究馬列主義以及毛主席思想的宏偉事業中,爲黨的思想建設領域,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並且出版了多部文集和著作,留下了豐富的精神遺産。

因此,在他2007年去世的時候,經過黨中央的一致決定,給予毛岸青副國級別幹部的待遇來舉行追悼會。

而李敏和李讷,攙扶著嫂子邵華,跟哥哥毛岸青做了最後的道別。

毛岸青的一生,或許不夠光彩照人,但他無愧爲毛主席的兒子。

他用自己並不寬厚的身軀,肩負起了屬于自己的責任。

縱然病痛纏身,卻沒有放棄對于理想和革命的追求。

參考資料:

《毛澤東與毛岸青的父子深情》孟紅

《毛岸英兄弟的蘇聯之行》高峰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3 阅读:781
评论列表
  • 2024-05-11 00:23

    向偉人的後代岸青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