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鑄曾擔任縱隊政委,爲何從四野脫穎而出,超越了羅榮桓和譚政?

陶陶讀曆史 2024-05-11 12:48:16

第四野戰軍戰將如雲。在四大野戰軍中,四野的開國將帥最多。開國1614名將帥中,四野就出了521個,包括2位元帥、3位大將、19位上將、57位中將、440位少將。

但在其中,一個未曾參與授銜的一個普通縱隊的政委,卻在後來的發展中脫穎而出。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後,原東野七縱政委陶鑄被調入京,破格進入政治局,排行第四,僅次于他的四野老上級——林育蓉。

甚至連他的老上級,同樣從事政治工作的羅榮桓、譚政的發展都不如他。

那麽在軍隊中並不怎麽顯山露水的陶鑄,又是如何在戰將如雲的四野中脫穎而出,一躍成爲正國級的國家領導呢?

首先我們要看資曆,陶鑄原名陶際華。1908年 1 月 16 日出生于祁陽縣石洞源鄉下院子村一個貧困的知識分子家庭。他父親名叫父陶鐵铮,是個老革命。他畢業于衡陽南路優級師範學堂,曾參加同盟會,投身于反清鬥爭和武昌辛亥起義。父親的言傳身教,爲陶鑄種下了一顆革命的種子,並將他培養成一個文武雙全之人。

1918 年 6 月,父親因支持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而慘遭北洋軍閥殺害。陶鑄一家的生計很快受到影響,陶鑄不得不辍學養家,當了一個木匠。隨著革命高潮的到來,陶鑄立即放下了手中的工具,前往大革命的策源地——廣州,報考了黃埔軍校。

1926 年 6 月,陶鑄被保送到黃埔軍校第五期入伍生隊,接受了四個月的艱苦訓練。同年 10月,正式升入黃埔軍校軍官班步科,編爲第一學生總隊第三大隊第十二區隊學員。

雖然陶鑄主要從事地方工作,但他確實是一個黃埔軍校的學生,是徐向前、陳赓、林育蓉等人的學弟。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後,陶鑄先後參加了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廣州起義失敗後,陶鑄輾轉回鄉,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系,秘密從事兵運工作。

從1929年開始,陶鑄一直在白區工作,先後擔任過省委秘書長、漳州特委書記、廈門中心市委組織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等職。他動員工人,擴大紅軍、發動地方暴動。

陶鑄能力驚人,先後建立了閩南工農紅軍遊擊總隊和閩東武裝自衛隊。對于這些番號,讀者們恐怕不是很熟悉,當說到人民解放軍第20軍、第23軍,恐怕就如雷貫耳了。都說粟裕有三大嫡系部隊——華野一、四、六縱。而20軍的前身是華野一縱,23軍則爲華野四縱,兩者皆爲華野的王牌部隊。陳毅後來曾拉著陶鑄的手說:“你才是新四軍的創始人。”

而20軍和23軍,就是由陶鑄打下的基礎。直到最近的軍隊大改編,20軍和23軍都將陶鑄視爲該軍的創造者之一。

除了創建軍隊,陶鑄還具有極強的特工能力。1930 年5 月25 日,他以卓越的軍事組織才能和超人的膽略,出色地指揮了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鬥爭,親自率領“特務隊”的 11 名隊員從敵人戒備森嚴的廈門監獄裏成功營救出被關押的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劉端生、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陳柏生等 4 0 多位同志,整個行動只用 20 分鍾,僅自己卻無一傷亡。

1933年,陶鑄以優異的成績,被調往上海從事工作。誰知由于叛徒出賣,陶鑄不幸被捕,關進南京國民黨憲兵司令部,並被判處無期徒刑。而這一關,就是4年。

在監獄期間,陶鑄保持著作爲一個共産黨員的忠貞和堅持,他橫眉冷對敵人的多次誘降和威脅。他還利用放風時間,與其他同志聯系,建立獄中黨支部。在監獄中,他也不忘學習,比較系統地涉獵政治、經濟、哲學、曆史、文藝等理論,對找得到的馬恩著作進行了深入鑽研。後來他曾戲稱自己是“監獄大學畢業的”。

經過了監獄的“沉澱”,陶鑄更是脫胎換骨,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抗戰爆發後,國共合作。在周恩來、葉劍英的交涉下,陶鑄被營救出獄。1938年10月,武漢淪陷,奉周恩來的指示,他負責指揮抗日武裝在鄂中開展敵後遊擊戰。

陶鑄接到命令之後,很快就動身前往了大洪山,連行李都沒來得及收拾。到了湖北,陶鑄先是聯系了自己曾經的學生——地下黨員蔡松雲,並在蔡松雲父親的幫助下,設法買來了8支槍。

僅僅憑著這8杆槍,陶鑄竟發展出3000多人的遊擊隊,創建了鄂中抗日遊擊根據地,樹起新四軍的抗日旗幟。1939 年 11 月至 1940 年初,豫南、鄂東、鄂中等地黨組織和抗日武裝力量逐步統一起來,成立了豫鄂邊區黨委和豫鄂挺進縱隊,開辟了豫鄂邊抗日根據地。

在與日寇的作戰中,陶鑄所領導的部隊捷報頻傳,部隊戰鬥力越來越強。李先念後來說:“鄂中陶鑄,以8條槍起家而發展起來的幾支武裝,成爲以後發展、堅持鄂豫邊區抗日遊擊戰爭的骨幹力量。”

此後,陶鑄的武裝力量並入了南下的新四軍五師之中。解放戰爭爆發後,新四軍五師經過中原突圍,一部分編入西北野戰軍,更多一部分成爲了中原野戰軍的主力部隊。

1940 年 3月,陶鑄前往延安參加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因七大暫緩召開,他被留在延安正式分配工作,擔任中央辦公廳黨務材料室副主任、中央書記處辦公廳黨史資料編輯委員會委員。

1945年6月,抗日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爲了解救淪陷于日寇之手的南方人民,毛澤東決定派遣陶鑄前往湘豫桂邊區發動遊擊戰爭,創建根據地。而擅長軍隊建設和根據地經營的陶鑄被任命爲邊區黨委副書記兼部隊副領導,跟隨一支南下隊伍,奔赴遠隔重山萬水的南疆敵占區。

誰知部隊剛走到洛陽,就接到了中央的急電,停止南下,調轉北上,電令特別強調:“日夜兼程進入沈陽。”

蘇軍解放東北後,東北便成爲國共爭奪的焦點,誰能奪取這塊工農業重地,誰就能獲得這場內戰的全面勝利。東北需要人才,特別是陶鑄這種文武雙全的蕭何式人才。

陶鑄得令後,火速離開部隊,只帶了10幾人組成的小工作隊,有馬騎馬,沒馬就憑兩條腿走,日夜兼程。在錦州,陶鑄碰到了林楓率領的一支幹部隊,這才坐上了火車。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陶鑄終于在9月中旬到達沈陽。

陶鑄剛到東北,便被委以重任,成爲遼甯省省委書記。陶鑄工作能力驚人,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建立了4個保安旅,一個工人訓練總隊,一個回民支隊和沈陽市公安大隊。

1945年11月,蔣介石在美國的援助下,從海陸空三路向東北殺來。而蘇軍也強迫我軍立即撤離沈陽。迫不得已,陶鑄帶領保一旅、保四旅、工人訓練總隊、回民支隊和公安大隊,經新民撤往法庫。

以這些部隊爲班底,遼西軍區得以建立。隨著戰局的發展,遼西省委機關搬遷到吉林的白城子,遼西省委便改爲遼吉省委。

在根據地,陶鑄招兵買馬,擴充部隊,先後將大批地方部隊訓練、補充進主力部隊。同時,陶鑄還在遼吉根據地推進土改,發展生産,爲前方部隊提供了大批糧食和兵源。

1947年4月,以遼吉軍區爲基礎,組建了西滿軍區野戰軍,其後又改爲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也就是後來我們所熟知的第44軍

由此可見,陶鑄點燃了星星之火,並蔓延到四大野戰軍之內。每一個野戰軍,都有陶鑄所留下的血脈。

在搞好地方工作的同時,陶鑄還進入了軍隊,就任第七縱隊政委。他與司令員鄧華一起,參加了四平戰役和彰武戰役。

在戎馬倥偬的間隙,陶鑄還會抽空回到鄭家屯,領導遼吉省委工作,培養幹部,動員大批翻身農民從軍。

因此在四野諸政委中,陶鑄是尤爲突出的,他一肩挑兩擔,既要領軍,又要治民,還有管理後勤和擴軍工作。

在冬季攻勢中,陶鑄、鄧華帶領七縱攻克沈陽以北的外圍駐點。在此期間,陶鑄又迅速擴充了五個獨立師,兩個蒙古騎兵師和兩個朝鮮族步兵師。其擴軍招兵練兵能力之強,令人咋舌。

遼沈戰役後,中共中央東北局任命陶鑄爲沈陽特別市市委書記和軍管會副主任、沈陽衛戍區政委。

第四野戰軍成立後,陶鑄又被任命爲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副主任,和譚政搭班子。由此他告別了沈陽,隨軍揮戈南下。

遼沈戰役後,陶鑄緊接著參加了平津戰役。在北平城下,陶鑄又接到一個秘密任務,即進入北京城,和傅作義談判。他被委任爲解放軍前線司令部全權代表,同國民黨守軍傅作義將軍進行和平談判。

要知道傅作義首鼠兩端、高深莫測,北平城內特務橫行,陶鑄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但他卻置生死于度外,最終爲北平和平談判立下了汗馬功勞。

傅作義對陶鑄這位談判對手由衷地欽佩,稱他“能文能武”,慨歎“共産黨能人荟萃,得天下是必然的”。

平津戰役結束後,陶鑄組織和率領南下工作團,隨第四野戰軍南下追殲國民黨軍隊,接管地方政權。1949 年 5 月,他擔任武漢軍管會副主任。不久,任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南局常委、中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等職。

建國後,陶鑄脫去了軍裝,主要從事地方工作。陶鑄曆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軍政委員會委員,中南軍區政治部副主任、主任,中南軍區黨委常委,中共廣西省委代理書記,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四書記、華南分局代理書記,華南軍區第二政委,廣東省人民政府代理主席,中共廣東省委書記、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委、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廣東省省長,第八屆中共中央委員,中南局第一書記等職位。

陶鑄雖然軍隊工作搞得很好,但是不得不說,搞地方建設才是他的強項。從 1949 年隨軍南下到 1966 年離開,陶鑄在中南地區工作 17 年。他主政廣西期間,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即取得了清匪反霸的全面勝利,這是個了不起的成就。

在地方工作中,陶鑄艱苦樸素、嚴于律己。每次到基層工作,事先總要“約法三章”:不准迎送;不准請客;不准送禮。並讓隨行人員監督檢查,具體落實。他特別反對擺闊氣、講排場,堅決反對假公濟私。他在廣州工作和生活多年,居住的房子從來沒有更換過。

1956年,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陶鑄到某縣檢查工作,縣委領導在招待所設宴爲他接風。陶鑄看到餐桌上的雞鴨魚肉,眉頭一皺:“現在國家這麽窮,你們卻這麽奢侈!我們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建立新中國,就是因爲我們能吃苦,能與老百姓共患難。就算將來富裕了,也要勤儉。如果我們沉湎于酒色之中,我們就會失去民心,失去江山社稷。”說完收拾行李就走了。

1958 年,陶鑄帶領一些幹部到粵東檢查工作。有個縣爲表示歡迎,大擺筵宴,陶鑄見後非常惱火,匆匆吃完飯就退席了。

1961年時任中南局第一書記的陶鑄在湘南視察工作時,定下鐵的規定:不管到了什麽地方,一律不准招待,不吃雞、不吃肉、不吃魚,只吃素菜,發現超過規定的飯菜,立即令人撤走。

陶鑄是湖南人, 湖南省歸中南局領導, 陶鑄若是想關照老家的親屬是非常方便的事。但他卻從不這樣做。他說:“我是共産黨員, 不是舊社會的官老爺,不能搞‘一人得道, 雞犬升天’的事。”陶鑄的母親在老家農村生活, 湖南省幾次想把老人家遷入城鎮落戶, 都被陶鑄制止。陶鑄說:“農村老人那麽多, 你們都給遷了再考慮我的母親。”

古人講究“立功、立言、立德”。陶鑄無論在哪個方面,都是無可挑剔的。

在“立功”方面,陶鑄軍政一把抓,爲全國革命的勝利下了卓越貢獻。解放後,他長期耕耘于地方,又爲地方經濟的恢複和發展立下了奇功。

在“立言”方面,陶鑄不僅拿得起槍,還拿得起筆,寫得一手好文章。他一生詩文無數,質量上佳。而他的散文《松樹的風格》,更是家喻戶曉、脍炙人口。

在立德方面,陶鑄公正無私、一心爲民,不講排場,不講特殊、艱苦樸素、不忘初心,是不可多得的英傑人物。

正是因爲其無可挑剔的才能和品格,使他得以在1966年破格進入政治局。毛澤東審定政治局名單時,專門用紅筆將陶鑄排在了前列,由此可見主席對陶鑄的肯定和器重。

由此可見,陶鑄從名將如雲的第四野戰軍脫穎而出,絕非偶然。他雖然不顯山不露水,也不怎麽指揮戰鬥,他的作用卻是毋庸置疑的。縱隊政委,不過只是他衆多身份中的一個,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一個。

26 阅读:553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