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親戚不拜年,90後斷親被怼:孩子長大後,孤單的後果能扛嗎?

大道微言 2024-02-18 20:47:38

過年有個熱門話題:你走親戚了嗎?

不止一個父母吐槽,90後的人不肯走親戚,就連親戚來家裏,也不願意從房間出來。

這下好了,惹怒了父母,你不走親戚,不拜年,你自己爽了,吃虧的是你孩子,孩子長大後,孤單的後果能扛嗎?他會怪你自私。

有位網友吐槽,自己家有兩個兒子,兒子長大後都在城市生活,各自有了小家庭。

由于不經常回家,孫子和孫女見面一點都不親,堂姐弟年齡就差2歲,可姐姐一點都不讓弟弟,玩具會搶,零食也會搶,兩人在一起就鬧矛盾。

他很難受,讓兒子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說堂姐弟是至親,應該相互禮讓,是父母沒教好,他們才不懂得謙讓。

兒子很委屈,他們認爲兩個孩子沒有生活在一起,又都是獨生子女,在家習慣了擁有全部玩具,他們想爭一下很正常,大人沒必要介入。

父母想讓孫子孫女長大後常走動,機會並不大,如果大學去了不同城市,你讓他們怎麽見面?

這個問題很現實,也讓父母啞然。

在老人心中,子女團結一些比較好,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可以有親戚幫助。

舉個例子,我母親就是如此,她一遇到事情,就很習慣給弟弟和姐姐打電話。

弟弟和姐姐家有事,她也總是放在心上,盡自己的能力幫忙,在她看來,姐弟之間就要相互幫襯,要不然親情的意義是什麽。

她非常希望我們也重視親情,過年過節,必須買禮物去舅舅和大姨家走動。

弟弟弟媳常年在外地,他們更想擁有自己的空間,去看電影或者在家安心睡個懶覺,母親不願意,爲了拜年的事情,沒少跟弟弟發脾氣,說自己還在,兒女別想斷親,斷親就是不孝順。

或許這就是上一輩人的想法,他們重視親情,也不許兒女疏遠親情。

唯恐兒女斷親後,下一輩孩子變得孤單,遇到事情的時候,沒有兄弟姐妹幫忙,孤獨,才是父母恐懼的根源。

站在年輕人的角度,父母的想法是故步自封,你若有出息,根本不需要親戚幫忙,你若沒出息,也沒有親戚幫。

有句古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

將人性的善惡分析得一覽無余,就算是親戚,也喜歡攀比。

你家孩子考上了好大學,擁有了一份很好的工作,很可能就會遭到親戚的嫉妒,親戚希望你過得好,但不希望你過得比自己好。

如果無法避免人性的弱點,那麽這樣的親戚放棄也沒多大影響?

我很贊同一位老師的話:“年輕人斷親,不是無情無義,恰恰是重感情。”

比起去親戚家說些客套的話,年輕人更願意跟志同道合的人來往,他們雖然不想走親戚,但跟朋友的聚會不會少。

走親戚的年輕人,大多有一種體會,那就是跟親戚實在沒有共同語言,要麽被對方追問個人問題,要麽就是坐在那裏玩手機,還要陪小孩子玩耍,要多無聊有多無聊。

而跟朋友在一起,可以有滔滔不絕的話題,彼此還能提供情緒價值,怎麽可能孤獨呢,當你遇到事情的時候,朋友比親戚靠譜多了。

站在這個角度,我們應該理解年輕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征程,真沒必要把想法強加在兒女身上。

父母一輩大多有兄弟姐妹,90後大多是獨生子女,本身成長環境就不同,對待親戚的態度出現變化也正常。

只要年輕人積極向上,有事業的進取心,父母就沒必要強求,與其逼年輕人走親戚,不如鼓勵他努力工作,當你強大了,根本不用擔心缺親戚。

0 阅读:219
评论列表
  • 2024-02-19 16:07

    本來就是,親情是雙向奔赴的,如果爲了形式,那大可不必,還沒有同事朋友間的日常分享跟陪伴多。

  • 2024-02-19 12:36

    最後一句話點題了

大道微言

簡介:人間正道,大義微言;以案釋法,警鍾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