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複原50多套漢服南京女孩將壁畫服飾變成現實

荔枝新聞 2024-05-16 15:40:53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5月18號將舉辦國際博物館日主題活動,“隋炀帝”等“古人”將穿著複原漢服驚豔亮相。“隋炀帝”所穿的漢服是南京女孩張則甯按照史料複原制作而成。八年裏,張則甯走遍國內十多個城市的博物館,將壁畫中的平面服飾變成了現實。

在工作室密集的縫紉機聲中,記者見到了張則甯。一襲素色服飾,宛如古畫中走出的女子。近乎毛坯的工作室,書架上擺滿了畫集,包括永樂宮壁畫服飾圖案、敦煌壁畫全集、法海寺壁畫服飾資料等;桌上,則鋪滿了張則甯的手繪稿。

眼前的這套漢服,是張則甯複原的第一套,靈感正是來源于永樂宮壁畫上捧金爐的玉女。半臂上印著完整的龜甲紋樣,腰帶上則有玉格帶裝飾。張則甯說,這套漢服開啓了她複原漢服的信心:“我有客人跟我反饋,她說她穿著這套執香仕女漢服,去看了永樂宮還拍了照片,發給我。因爲永樂宮門票就是執香仕女。她說你看門票上,我穿的跟她同款。我覺得就特別好。”

從事材料研究工作的她,非常熱愛傳統文化,尤其是漢服,業余時間也常常組織各類漢服活動。2015年,張則甯去了一趟敦煌,被壁畫上精美的服飾吸引,希望能還原,展現在世人面前。

2015年,在愛人的鼓勵下,張則甯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專心從事漢服複原研究。逛博物館、翻閱畫冊,研究紋飾,找面料,自己印花、繡花,成爲了她的日常和生活。

張則甯告訴記者,做第一套確實比較難,好在工科生的嚴謹和學術研究的經曆幫助她克服了困難:“比如說我們在做壁畫的時候,因爲它是平面,有的衣服結構我們不是很清楚,比如說我一開始2017年做永樂宮的壁畫,就我看不到它的背面,後來做到平陽府朝元圖,就是去年,我才看到它背後真正的這個衣服應該是什麽樣的結構。有時候先查資料再做,就感覺像在做一篇論文。”

漢服複原屬于漢服文化圈裏比較小衆的一種,複原過程中,張則甯發現壁畫當中人物發型發飾也非常特殊。但因爲相隔的時間太久遠,也沒有任何類似的可以參考,因此需要尋訪大量資料:“我們附近有一個溧陽博物館,有一套宋代女子的銀冠。我是看了一篇文獻發現的。如果我們不去的話,可能很多人也都不清楚。可是如果我做複原,大家都知道了,原來宋代是這麽精美的一個發飾發型戴在頭上。我還想用什麽樣去複原它,我是用3D打印 ,還是用金屬去敲金,把它做出來。”

近十年,張則甯跑了十多個城市,反複去看壁畫、查資料,複原了50多套不同朝代的漢服。以永樂宮壁畫、敦煌壁畫、唐伯虎仕女圖等文物文獻資料爲基礎,推出了敦煌莫高窟61窟張娘子複原《馥蓉》,唐伯虎《王蜀宮伎圖》複原的《引鶴》等複原作品。不同的作品,材質用料都不一樣:“我們會用一些仿真絲的緞面的這種手感的面料去做。像剛剛全套衣服,最裏面那一層,我們用的是絲棉的,是貼合身上最舒服的面料。然後往外面的,我們就考慮到它的這個飄逸感,做裙子要輕飄一點。然後如果做曲裾的話,整體要厚重一點。”

目前,張則甯複原的漢服,每月會銷往全國乃至全球各地,她的工作室收入也逐步穩定。只做定制漢服,雖然不會面臨囤貨的風險,但也決定了規模和利潤空間不大。不過,張則甯說,會將這一熱愛堅持下去:“我們做漢服複原,就是想把那個曆史和文化融合在我們的一件漢服上。然後讓年輕人穿著複原款的漢服走在街上,就像行走的曆史一樣。”

(江蘇新聞廣播/徐仁飛 金晶 梁振華 編輯/汪澤)

0 阅读: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