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槍出現後,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紅軍和日寇都不同意

鸢飛九天2018 2024-04-08 21:16:12

在人類數千年的冷兵器文明時代,騎兵幾乎堪稱冷兵器時代的bug,它強大的沖擊力高,遠超人類的奔跑速度,強大的機動性,超強的突擊能力和沖擊力,以及居高臨下的高度優勢,使得騎兵在冷兵器時代幾乎無解。

在冷兵器時代,能夠應付騎兵的,只有騎兵。所以,面對遊牧民族的騎兵,無論被進攻的對象擁有多麽強盛的文明,多麽發達的科技,多麽富庶的地盤,都很難逃過騎兵的蹂躏。

這一點,在中國5000年的封建王朝曆史中,幾乎展示的淋漓盡致。

中華文明自崛起之後,一直飽受騎兵的威脅。先秦時期,有北狄和東胡,秦朝時期,秦始皇修築長城並派遣數10萬人戍邊。強大的兩漢時期,匈奴雖然被屢屢擊敗,甚至打破老巢,但也展示出極強的韌性,成爲東西兩漢最大的外敵。

三國之後,最不爭氣的大一統王朝——晉朝,更是在五胡亂華之下,讓富庶繁盛發達的中原大地淪落胡塵。

在這之後,無論唐朝時期的突厥,宋朝時期的契丹、女真,還是橫掃歐亞大陸的蒙古,包括建立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滿清,無不將騎兵的優勢展示的淋漓盡致。

無論強大如漢唐,還是富庶如兩宋,騎兵的威脅都是十分強大的。遊牧民族對于發達地區的侵略,並不只有中國古代,所有的古文明,無一例外,都曾多次多次受到了遊牧民族的侵略。

仍處于部落時代、文明極爲薄弱,統治手段也極爲落後的遊牧民族,之所以展示出極強大的戰鬥力,其唯一的優勢,正是從小便熟悉的戰馬。

不過,這一切從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之後,遊牧民族的優勢便徹底一去不複返了。

進入熱兵器時代,尤其是具有連發功能的機槍出現之後,曾經橫掃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人類有史以來最龐大陸上帝國的蒙古騎兵,徹底被甩入曆史舞台。

本是一個歐洲三流國家的沙俄,甚至僅憑著一些武裝移民和少量軍隊,就打下了廣袤的西伯利亞和中亞地區,甚至一度將蒙古高原納入勢力範圍。

如今的馬,除了賽馬和少數落後地區用于乘之外,幾乎已經徹底落下離開了戰爭舞台。

因此,網上廣泛流傳的這樣一句話:自從機槍出現之後,遊牧民族就變得能歌善舞了。因爲,他們再無法利用自身騎兵的優勢,四處侵略,瘋狂屠殺了。

那麽,這句傳言是真的嗎?機槍的出現,真的讓曾橫掃世界的騎兵退出了曆史舞台嗎?

第2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德國閃擊波蘭之戰,德國僅僅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占領了波蘭全境,殲滅了超過百萬波蘭軍隊。

而在德國納粹德國閃擊波蘭時,波蘭精銳的槍騎兵絕望之下向德國裝甲部隊發動沖鋒,被認爲蚍蜉撼大樹式的作戰,被嘲笑了整整80多年。

而且,自德國閃擊波蘭之後,雖然二戰歐洲戰場上騎兵並沒有徹底絕迹,但整個歐洲戰場上,成規模的騎兵確實徹底退出了歐洲戰場。

但這並不意味著騎兵就徹徹底退出了戰爭舞台。二戰期間,在遙遠的東方戰場上,騎兵不但長期活躍,而且還在戰爭之中展示出強大的戰鬥力。

1936年10月,由紅四方面軍、紅一方面軍2.18萬余紅軍組成的西路軍西渡黃河,試圖控制河西走廊,打通蘇聯援助的西北通道。

然而,這2萬余紅軍西路軍剛剛完成長征,不但自身十分疲憊,而且後勤補給、武器裝備也十分匮乏,最關鍵的是,西路軍計劃遠征的區域與內地截然不同:

不但環境惡劣,人煙稀少,而且人文環境也與內地截然不同,再加上此地屬經營了數十年的西北馬家軍的勢力範圍。

馬家軍倚仗騎兵優勢和兵力優勢,與完全由步兵組成的紅軍西路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最終,憑借騎兵優勢,西北馬家軍擊敗了紅軍西路軍,兩萬余紅軍幾乎全軍覆沒。

由紅軍組成的西路軍,無論是戰鬥意志還是戰鬥力都是極爲強勁的,這從紅軍殲滅敵人——5.5萬余人的戰果就能看得出來。

那爲什麽紅軍最終還是失敗了呢?

要知道,西路軍雖然當時武器裝備十分落後,彈藥匮乏,但是,機槍其實還是有的,戰鬥力更毋庸置疑,但依然沒有抵擋住低馬家軍騎兵的接連進攻。西路軍的失敗雖然有很多原因,但馬家軍騎兵的優勢,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一個。

當時間進入全面抗戰時期時,騎兵依然在中國戰場上表現出卓越的戰鬥力,無論是已經完成工業化的日寇,還是正面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亦或是堅持在敵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都組成了大量騎兵。

尤其是中國軍隊,無論是正面戰場還是敵後戰場,所面對的都是武器裝備全面,後勤補給完善,輕重火力均占據絕對優勢的日軍,然而,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産黨,依然裝備了大量的騎兵部隊。

裝備占據全面優勢的日寇,也專門培育了大洋馬並組成大量騎兵部隊。

著名的如隸屬第一師團的騎兵第一聯隊,隸屬第八師團的騎兵第8聯隊,規模已經達到師團級別的騎兵集團等等,都是由騎兵組成的日寇部隊。

國民黨的騎兵部隊更是規模更大,抗戰時期,國民黨編成了5個騎兵軍,高達十幾個騎兵師。在敵後堅持抗戰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也組成了大青山騎兵支隊等部隊。

很顯然,騎兵依然在中國戰場上能展現出卓越的優勢,無論是輕重機槍還是火炮,都無法對騎兵展示出壓倒性優勢。

而且,無論是被派往淮北平原的馬步芳騎八師,還是八路軍的騎兵團,面對輕重火力齊全的日軍,不但沒有被消滅,而且在對戰日寇步兵時,還多次占據優勢,取得勝利。

面對機槍的強大火力,爲什麽騎兵依然能發揮出巨大的優勢呢?

這其實與騎兵在戰場上的作戰方式有關,騎兵作戰與許多人想象的那那般拔出軍刀,正面對抗並不同,騎兵作戰,也有極爲複雜繁複的戰術。

例如,遭遇敵人時,騎兵並不只會正面沖擊,他們也會充分的根據地形和雙方的優劣勢,或集中火力,或充分利用騎兵機動靈活速度快的優勢側翼包抄迂回。

而且,越強大的火力,就越需要更多的啓動時間,以當時中國最常見的馬克沁重機槍爲例,這款大名鼎鼎的重機槍雖然火力強大,但是,足足有幾十斤——一個人根本背不動,需要幾個人合作擡擡起來。一旦遭遇騎兵進攻,在還沒等到將重器槍卸下來裝好,敵人的騎兵就已經沖過來了。

更何況,進入火器時代的騎兵,所持的武器也不僅僅只有馬刀,他們同樣會裝備騎槍甚至沖鋒槍,正面戰場上,騎兵的火力並不弱,自然不可能被擁有機槍的步兵吊打。

事實上,真正讓騎兵退出曆史舞台的,並不是輕重機槍,更不是火炮,而是擁有更強機動性、更大適應性的汽車和裝甲車。

作爲騎兵最主要的夥伴,戰馬不僅僅需要吃喝拉撒,需要休息,需要精心照顧,而且,它們的血肉之軀決定了,戰馬不可能長時間高強度的奔跑。

而在這方面,無論是速度還是持續作戰能力,汽車和裝甲車都全方位超過戰馬。

所以,二戰中國戰場之所以沒有淘汰騎兵,不僅僅因爲當時中國軍隊沒有足夠的汽車和裝甲車,同時也因爲,當時中國極爲落後的道路建設。

因此,隨著新中國成立之後,隨著中國道路的不斷修建和中國軍隊裝備的機械化,中國的騎兵也徹底退出了曆史舞台。

7 阅读:2622
评论列表
  • 2024-04-09 23:39

    那時候的騎兵,已經不是傳統騎兵,而是騎馬的步兵。

  • 2024-04-09 09:49

    小編連抗戰時騎兵的作戰方式都沒搞明白。那時候,多數時候,馬只是載具,作戰同樣是步兵方式。說紅軍不同意,那更扯了。

    遺忘的記憶 回覆:
    騎馬步兵
    用戶23xxx28 回覆:
    馬家軍讓解放軍吃了兩次大虧,一次是西征軍全軍覆滅,一次是解放戰爭彭德懷失利
  • 2024-04-12 14:57

    那是因爲那時候機槍和子彈的數量不夠多,你架一堆希特勒電鋸試試,騎兵馬上變得慈眉善目

    不經意時 回覆:
    重機槍能打兩公裏[笑著哭]人還沒看到就被穿了[捂臉哭]當然塹壕除外
  • 2024-04-18 11:53

    那是“機槍還不夠多”,等解放戰爭,從常凱申那裏普及機槍沖鋒槍後,解放軍還不是一下就打垮了馬家軍。

    不經意時 回覆:
    強弱只是此消彼長,相對而言。馬家軍貌似騎兵多,但是沒有什麽炮兵。馬家軍陣地戰輸完,就結束了,已經擋不住了
  • 2024-04-09 10:09

    尤其是蘇聯境內有大量沼澤、森林、山地,相比步兵和裝甲部隊,騎兵在這些地區依然有更好的發揮

  • 2024-04-09 10:06

    二戰時期,蘇軍保有了大量的騎兵軍,當然這些騎兵基本上已經算是騎馬步兵,馬也是爲了讓步兵跟上坦克集群的手段,而不是直接用于沖鋒陷陣了。

  • 2024-04-23 20:36

    遊牧民族戰鬥力可能沒有減弱,但是被工業化國家科技碾壓了,只能退出曆史舞台

  • 2024-04-22 21:58

    因爲這些國家窮,裝備不起大量的卡車,裝甲車。能機械化誰還騎馬啊。[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