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手冊:如果爆發全面核戰,國內有哪些地方可以避難?

同溫層壹號 2024-05-09 20:43:09

所謂“好戰必亡,忘戰必危”,我國雖然一貫堅持和平發展的理念,但國際局勢風雲變幻,西方的挑釁越來越猖狂,大國間的角力也愈發激烈。在這種背景下,沒人敢否定大規模核戰爭的可能性。

那麽,一旦核戰爭爆發,作爲普通民衆的我們,該如何自保,躲在哪裏最安全呢?就國內而言,這幾個地方也許是最佳避難所。

第一,地鐵站和地下停車場

如果所在城市遭遇核彈攻擊,快速躲避沖擊波和輻射的威脅是首要任務。當前,我國有很多城市修建了地鐵站,而且都處于地下十幾米處,核爆的光熱輻射很難浸透到這麽深。因此按照就近原則,躲入附近的地鐵站是最省時省力的保命之法。如果沒有地鐵站,小區或商場的地下停車場,也是不錯的避難所。

第二,防空洞

我國很多城市在建設過程中,都規劃了人防工事,就是爲了讓民衆躲避空襲、核打擊的威脅。與地鐵站相比,城市防空洞的結構更堅固,抗打擊能力更強,有些甚至還配備了生活設施。如果你家附近有防空洞,將是躲避核打擊的最佳選擇。

第三,多山地貌

我國境內山脈衆多,這也是各省份氣候各異的原因之一,因爲崇山峻嶺,本就有抵擋寒流、抵禦大風的功效。在核爆炸中,高速、高輻射氣流是主要殺傷方式。如果能以厚重的山體作爲掩護,抵消輻射風,存活率將大大提高。所以說,如果提前收到核打擊預警,時間足夠充裕的情況下,不妨准備妥當,前往附近的山區避險。具體而言: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秦陵、大巴山、南嶺等知名山川,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四,新藏高原

我國的新疆和青藏地區,是理論上最佳的核戰爭避難所。1,地廣人稀,不是政治、經濟中心,不容易成爲打擊目標。2,山川衆多。3,海拔很高,空氣稀薄,輻射物質傳播較慢,如果核打擊點距離較遠,則可以完全無視威脅。

總而言之,如果遭到核戰爭威脅,我們應當遵循這樣的原則:往深處鑽,往遠處跑。

另外,我們也無需過分誇大核爆的破壞力。

據測算,一枚百萬噸級當量的熱核彈頭,其沖擊波的半徑是5公裏左右,光熱輻射對無保護人員的殺傷半徑最多十幾公裏。除非在爆心附近,只要躲入地下室,就能免于一死。

而且,核打擊也並非如傳聞中那般“核爆過後,百年廢土”。一般情況,核爆炸一周後,輻射值就會大大降低,半個月後,就能在地面行走,進行戰後清理和重建工作。比如當年被原子彈轟炸的廣島和長崎,很快就展開重建工作,根本沒變成什麽“廢土”。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核戰爭的規模足夠大,結果又不一樣了。

根據科學家測算,如果大量的核武器被引爆,尤其是對城市、工業區這樣的目標投下核彈,會導致大量的煤煙進入大氣層,並沿著水平方向四處擴散,遮蔽陽光,讓城市陷入黑暗。這種黑暗將持續若幹星期,在此期間,地面氣溫不斷下降,在內陸地區,降溫可能會達到40℃,足以讓夏日變爲嚴冬。

再加上放射性塵埃的高劑量輻射,地球的生態鏈會被廣泛破壞,造成農作物短缺、食物鏈斷裂,饑荒、輻射病蔓延,人類和其它動植物開始大規模死亡。

而且,核爆産生的氮氧化物還會破壞臭氧層,對大氣産生不可逆的負面影響。

“核冬天”理論絕非危言聳聽,事實上,發生在66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事件,就是由小行星撞擊地球,形成類似核冬天的效應。當時,大氣層內煙塵滾滾,遮天蔽日,地球氣溫陡降,隨後進入漫長的冰河世紀,所有生物都遭到滅頂之災。

所以說,核戰的潘多拉魔盒一旦打開,就是人類的末日,理論上大家都得同歸于盡。珍惜和平吧!

1 阅读:70
评论列表

同溫層壹號

簡介:網羅熱點奇聞,分享獨家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