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宇宙第二大行”,建信人壽爲何能虧40億?

野馬財經 2024-05-10 17:15:09

作者 | 謝美浴

編輯| 付影

來源 | 獨角金融

2024年,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信人壽”)未能迎來“開門紅”,一季度虧損12.53億元。

而建信人壽2023年的年度成績單也不盡如人意,營業收入降超百億至414.17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403.33億元;2022年同期營業收入爲567.57億元,保險業務收入506.1億元。

此外,建信人壽2023年淨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0.32億元,2022年同期淨虧損17.67億元。

背靠銀行股東的險企擁有諸多天然優勢,而建信人壽背靠號稱“宇宙第二大行”的建設銀行(601939.SH、0939.HK),爲何難回盈利軌道?

1“連盈”時代按下暫停鍵

建信人壽成立于1998年,前身爲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有限公司,2011年經股權轉換成爲中國建設銀行集團成員。建信人壽是國務院批准的首批銀行控股的保險公司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至2021年,建信人壽一直保持盈利狀態。2021年,建信人壽營業收入600.49億元,淨利潤11.88億元。

到2022年,建信人壽首次出現虧損,淨虧損17.67億元;2023年虧損進一步擴大至40.32億元。

圖源:Wind數據

保險業務收入大幅下滑,是影響建信人壽2023年業績的因素之一。2023年,建信人壽營業收入414.17億元,其中保險業務收入403.33億元;2022年同期營業收入爲567.57億元,保險業務收入506.1億元。

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的2023年保險業數據,2023年1-12月,保險業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12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行業彙總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9.13%。

此外,據2024年第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十家“銀行系”險企共攬保費3642.93億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6.19%。

而建信人壽2023年保費收入爲397.13億元,較2022年下降20.6%,在十家“銀行系”險企中降幅最大;此外,保費下滑的還有工銀安盛保險,2023年保費收入404.95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17.65%;農銀人壽2023年保費收入301.64億元,較2022年同期下滑9.32%。

建信人壽評級報告顯示,公司規模保費主要來自傳統壽險、分紅險和年金險,2023年上述險種保費收入占比分別爲69.3%、11.76%和11.4%。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合資信”)指出,受業務轉型影響,加之資本市場波動造成投資收益同比減少,建信人壽營業收入較上年有所降低。

業務轉型或與“一把手”的變動有關聯。公開資料顯示,2022年12月29日,建信人壽董事長謝瑞平卸任,到2023年9月19日,林順輝獲批建信人壽董事長任職資格。

圖源:罐頭圖庫

而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債資信”)則表示,建信人壽保費收入下降主要受到公司壓降趸繳業務規模所致。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理事長柏文喜認爲,趸繳業務雖然可以快速形成業務規模,但長期而言,增長壓力會越來越大,並且可能導致內含價值偏低和業務結構失衡。

而建信人壽壓降趸繳業務可能是爲了降低業務風險、提升業務質量,這種調整符合監管要求和市場趨勢,具有可持續性,但需要公司在其他業務領域加強發展以彌補趸繳業務減少帶來的缺口。

另一面,2023年,建信人壽原保費收入前五的産品主要銷售渠道均爲銀行代理,合計收入約295.08億元,占保險業務收入的73.2%。

柏文喜表示,建信人壽對銀行代理較大的依賴性可能帶來一些風險,比如銀行代理渠道的變化可能會直接影響保費收入,而且過度依賴單一渠道可能會限制公司的市場適應性和靈活性。

他認爲建信人壽應該考慮多元化銷售渠道,比如發展在線銷售平台、個人代理渠道等,提高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風險抵禦能力。

2發債“止渴”,償付能力小幅提升

2023年,建信人壽的退保金61.01億元,與2022年退保金62.35億元相比,已有所改善。

而從退保率上看,2023年第4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建信人壽2023年綜合退保率爲7.77%,居銀行系險企第一。

圖源: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報告

從産品上看,建信人壽聚富6號年金保險(萬能型) 2023年累計退保規模高達129億元,退保率93.01%;龍生福瑞6號年金保險年度累計退保規模爲21.18億元,退保率84.82%,銷售渠道均爲銀行渠道。

到2024年第一季度,部分産品高退保率的情況仍未發生轉變。建信人壽2024年第一季度退保金額前三的産品分別爲龍耀一世B款終身壽險、建信優享瑞盈1號年金保險、聚富6號年金保險(萬能型),合計退保金額約10.05億元。

綜合退保率前三的産品分別爲財富人生終身壽險(萬能型)E款、聚富6號年金保險(萬能型)、龍耀無雙兩全保險(萬能型),退保率分別爲23.9%、19.46%、13.74%。

而在償付能力方面,得益于成功發行20億元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及其他綜合收益環比上升,建信人壽核心資本及實際資本均有所提高。

2023年第四季度,建信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爲95%,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174%,均較上季度末小幅提升。2024年第一季度,這兩項數據分別爲98%及179%;據該公司預測,2024年第二季度,其核心和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將分別下滑至88%和171%。

圖源:罐頭圖庫

另一面,建信人壽2023年多次受到行政處罰。

2023年8月,建信人壽湖北分公司存在編制虛假資料問題,被處16.5萬元罰款,兩名相關責任人分別被處警告並罰款1萬元和警告並罰款2萬元。

2023年10月,建信人壽總公司存在“健康險事業部未按規定標准運營”和“報送監管的報表不准確”2項問題,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罰款2萬元。

2023年11月,建信人壽上海分公司因“在部分保單的銷售過程中,未告知投保人關于合同免責事項的部分內容”問題,被處罰款29萬元,1名責任人被給予警告並處罰款4萬元。

3青睐信托投資,陷入違約“煩惱”

聯合資信在評級報告中指出,受投資收益減少及提取壽險責任准備金規模較大等因素影響,建信人壽發生虧損。

具體來看,2023年建信人壽提取壽險責任准備金從2022年的385.23億元降至284.32億元。

投資收益方面,2023年建信人壽投資收益78.76億元,2022年同期爲110.4億元,降幅約40%。主要是可供出售金融資産投資收益降幅較大,2023年爲26.44億元,2022年同期爲46.27億元。

圖源:罐頭圖庫

實際上,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大多數保險公司2023年的投資收益都不算理想。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指出,投資收益下降主要是因爲去年證券市場出現較大的調整,而壽險責任准備金更多是一種賬面處理,並非實質經營性虧損,因此爲了減少這方面的損失,公司會聚焦于控制投資風險,采用更保守的投資策略。

2023年,建信人壽的政府債券從2022年的106.23億元增至401.75億元,增幅278%;金融債券也有所增長,爲339.62億元,2022年同期爲152.25億元;信托計劃、理財産品等其他債權投資小幅增長至203.82億元。

圖源:建信人壽2023年年報

建信人壽的基金投資仍占大頭,2023年爲719.72億元,2022年同期爲649.92億元;永續債從2022年的46.52億元降至39.85億元;股票投資變幅不大,2023年爲31.7億元;股權計劃、資管計劃、理財産品等其他權益投資增長24.78億元至96.1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建信人壽披露2023年納入合並範圍的結構化主體中有5只信托計劃,合計實收資本70.01億元。

圖源:建信人壽2023年年報

除“中信信托·雄風21號深圳深業物流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持股比例99.92%之外,其余4只信托計劃建信人壽持股比例均爲100%。

值得關注的是,深業物流由寶能集團旗下的深圳市钜盛華股份有限公司控股。

據“網易清流工作室”報道,2023年底深業物流對非銀金融機構的逾期金額逼近200億元,被逾期的非銀金融債權人多達24家。在2022年及2023年的逾期列表中,出現了一筆12.01億元的非銀行金融貸款,本息均逾期。

這筆12.01億元的非銀行金融貸款與“中信信托·雄風21號深圳深業物流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是否爲同一筆,還需打個問號。

不過建信人壽評級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個別信托計劃資産劃分爲不良類資産,其中一筆存量信托計劃投資違約金額10億元,建信人壽已對其全額計提減值。

柏文喜表示,信托投資也伴隨著較高的風險,包括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建信人壽青睐信托投資,可能爲了提高資産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同時也可能是爲了分散投資風險,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的收益潛力。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投資信托計劃需要謹慎評估相關風險,並確保與公司的風險管理策略和資本充足率要求相匹配。

你買過建信人壽的産品嗎?體驗如何?評論區聊聊吧。

0 阅读:140
评论列表
  • 2024-05-11 15:36

    建信人壽不注重提高産品收益,提高市場競爭力,只靠母公司強下任務發展業務,不虧損才怪

  • 2024-05-10 20:35

    好好查查林順輝,必有收獲

  • 2024-05-11 02:33

    子公司建信人壽收入都這麽高,一個銀保客戶經理年收入在小縣城有十幾萬,不虧才怪了,建行員工有些員工都沒有這麽高的收入

野馬財經

簡介:關注金融創新的財經新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