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唯一一個自己亡國,自己複國的君主,死于自家人之手

劉濤慢敘曆史 2024-03-16 14:48:56

看的順眼請點個關注~高頻率更新中外曆史故事,供君解悶~

五胡十六國時有好幾個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其國君的姓都相當罕見,甚至到後世這個姓氏都很少出現在史書上,比如說慕容,比如說赫連,還比如說今天文章主人公的“乞伏”。

早在漢朝年間,有一支鮮卑族“乞伏氏”從漠北遷徙到隴西,定居當地,繁衍生息,人口逐漸增多。前秦天王苻堅在位期間,冊封乞伏氏族長爲鎮西將軍,鎮守勇士川(現在甘肅省榆中一帶)。

苻堅南征時,任命當時的乞伏氏族長乞伏國仁爲前將軍,領一支騎兵南下。大軍開拔後不久,隴西傳來消息說乞伏國仁的叔叔造反,苻堅認爲乞伏國仁是忠誠的,便命他帶兵回去鎮壓叛亂。乞伏國仁卻磨磨蹭蹭,暗中跟叔叔謀劃,等待前線的消息。

淝水之戰苻堅戰敗,偌大的前秦土崩瓦解,乞伏國仁二話不說,召集周邊鮮卑部落,要自立爲王,大部分部落畏懼他的兵鋒,都乖乖聽命,少數不肯服從他的,就被他帶兵吞並。

公元385年,乞伏國仁自立爲大將軍大單于,定都勇士川,設置官員,其中他的弟弟乞伏乾歸被封爲上將軍。

388年,沒來得及享受帝王生活的乞伏國仁病死,乞伏氏的官員們認爲乞伏國仁的兒子乞伏公府年幼,不能鎮住場面,便合夥擁立乞伏乾歸爲新的大將軍大單于。乞伏乾歸即位後,將國都從勇士川搬遷到金城(現在甘肅省蘭州市)。

乞伏乾歸頭腦很清醒,知道乞伏氏的國力偏弱,單憑他們自己不足以立足于亂世,便主動派人與前秦交好。當時的前秦皇帝符登對主動示好的乞伏乾歸很滿意,派人到金城,冊封乞伏乾歸爲金城王。

穩住了與前秦的關系,乞伏乾歸調兵遣將,對付邊境上擁兵自重的幾個羌人部落。他先後擊敗了兩個有五千多兵馬的大型部落,又拉攏了一個七千多兵馬的部落歸附乞伏氏,一時間名聲大振,周邊的吐谷渾、鮮卑和盧水羌人部落紛紛派遣使者來示好,離得近的直接向乞伏氏投降。對于來投降的,乞伏乾歸都給了官職爵位,加以安撫。

在這一時間段裏面,乞伏乾歸表現出了極大的度量,招攬四方豪傑,他手下有一個太守起兵造反,失利後投降,乞伏乾歸不僅饒了其性命,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這個叛亂的太守。

391年,乞伏乾歸擊敗了附近的鮮卑大兜氏,地盤進一步擴張,惹來了剛立國的後涼的關注。後涼皇帝呂光派弟弟呂寶領兵攻打乞伏氏,乞伏乾歸親自出兵,以誘敵深入的計策,且戰且退,再派兵斷了呂寶的後路,前後夾擊下,大敗呂寶的兵馬,擊殺後涼將士一萬有余,連呂寶本人都落水而亡。

這一戰讓乞伏氏的聲勢又上了一個台階,符登加封乞伏乾歸爲大都督、左丞相、大將軍、河南王,領西北五州州牧,加九錫之禮。

不過,這麽豪爽的封賞,是因爲當時符登被後秦打的連戰連敗,幾乎走投無路,所以想要用官職換取乞伏氏的救兵。乞伏乾歸跟符登來回討價還價,直到娶了符登的妹妹爲王後,他才派遣了兩萬騎兵往東,去救援符登。

這支援兵出發的太晚,半路上就接到了符登兵敗身亡的消息,便返回乞伏氏的國內。

符登的兒子符崇即位後,一方面認爲乞伏氏的救援不力,另一方面也自知打不過後秦,便在投奔了仇池國王楊定後,二人合兵四萬人,攻打乞伏氏。

剛開始乞伏乾歸看不上楊定和符崇的組合,認爲楊定窮兵黩武,來攻打自己純屬引火自焚。他任命乞伏氏的兩名將領出兵迎擊,可楊定好歹是亂世名將,一戰擊潰了乞伏氏的前軍,嚇得乞伏氏其余的將領想要連夜遁逃。

軍中一名司馬揮舞著長劍,極力勸說其他將領,在他的激勵下,乞伏氏將領們合兵一處,向大勝之後得意洋洋的楊定發起反擊。

兩軍惡戰整日,乞伏氏大軍獲得了勝利,斬殺敵兵一萬七千人,楊定和符崇,都在亂軍中陣亡。

乞伏乾歸得到捷報後大喜不已,再發兵向西,吞並了隴西和巴西的全部土地。

地盤暴增,又有擊殺後仇池國開國之主楊定和前秦最後一個皇帝符崇的老大聲勢,乞伏乾歸宣布大赦天下,自封爲秦王,仿照漢制,設置門下省和尚書省,推行國內的漢化。史書中將乞伏氏建立的秦國,稱爲“西秦”。

西秦往東是後秦,往西是後涼,處于兩個大國的夾縫之中。當時後秦正在向東擴張,一時半會的顧不上西邊的鄰居。

但後涼想要進軍中原,就必須拿下西秦,兩國之間的戰爭頻繁。後涼的國力在西秦之上,但後涼除了呂光之外,缺乏將帥之才,所以大部分時間,都是後涼出兵攻打西秦,順風順水的殺到西秦境內後,再被西秦的軍隊擊退。

乞伏乾歸一邊抵抗著後涼的軍隊,一邊不斷攻打和拉攏周邊的小勢力,398年,西秦擊敗了吐谷渾,迫使吐谷渾首領稱臣進貢,將兒子送到金城做人質。399年,一支五千戶人口的鮮卑部落從東方遷徙到西秦境內,投奔乞伏乾歸。

當後涼和西秦交戰不休的時候,後秦趁著慕容氏內鬥,奪取河東之地,又抓住東晉內亂的機會,占據了洛陽,其國勢與後燕相當,成爲北方最強大的兩個國家之一。

400年,騰出手的後秦決定向西出兵,以大將姚碩德挂帥,皇帝姚興領兵後援,大舉進攻西秦。

乞伏乾歸親自出馬,傾全國之兵,在隴西設下營盤阻擋姚碩德,他開始還信心滿滿,對手下將領說,姚興和姚碩德在中原縱橫無敵,是依仗他們強大的騎兵,但隴西山川險惡,沒有騎兵奔馳的地方,所以這一戰西秦是地利人和,只要能斬殺姚興,那他們就能順勢向東,一口氣拿下關中之地,繼而窺伺中原,將來複刻前秦的地盤!

在乞伏乾歸的激勵下,西秦將士們士氣滿滿,要拿下姚興的人頭,立下不世之功。

待姚興和姚碩德彙合後,後秦大軍主動出擊,攻打西秦的營盤,乞伏乾歸領兵迎擊,雙方混戰一場,大戰之中還刮起了狂風,天昏地暗,讓戰場的厮殺越發慘烈。

戰役的結果是,西秦慘敗,乞伏乾歸狼狽的逃回金城。他召集大臣們,說道:“自古以來,沒有不滅亡的國家,興衰皆有天命,如果上天讓我們有複興的機會,那我們就暫且等待。諸位,我要去依附別人,了此殘生,請你們保重自己!”說完,他就帶著幾百名騎兵,繼續往西,投奔南涼國王禿發利鹿孤。

就此,從乞伏國仁算起,建國僅十五年的西秦,宣告滅亡,乞伏乾歸成爲亡國之君。

禿發利鹿孤接納了乞伏乾歸,讓他帶著自己的部衆居住在晉興。南涼將軍禿發俱延認爲乞伏乾歸野心勃勃,現在只不過是日暮途窮才投奔過來,絕不是出于真心,將來肯定會成爲禍患,不如將他遷徙到更爲偏遠的乙弗部落,監管起來。

禿發利鹿孤不同意:“乞伏乾歸與我們有姻親,現在他們來歸附,沒有做什麽不利于我們的事情,我們若是平白懷疑他們,以後又怎麽能勸說別人來投?”

然而,乞伏乾歸確實沒有死了做帝王的心思,他積極的與周邊部落勾連,嘗試恢複自己的力量。他的行爲被禿發利鹿孤察覺,禿發利鹿孤便派遣了一支軍隊,駐紮在晉興不遠的地方,監視乞伏乾歸。乞伏乾歸大爲驚恐,他叫來兒子乞伏熾磐說:“我本來以爲禿發利鹿孤是親戚,才來投奔,沒想到他見利忘義,想要謀害我們父子,只不過忌憚我的威名,一時不敢動手。我們不能把性命寄托于別人之手,現在姚興強盛,我打算去投奔他,但我們一起走一定會被禿發的騎兵追殺,那我就打算把你們兄弟和母親當做人質,這樣禿發利鹿孤就不會懷疑我,我找到機會到姚興那裏,有我的名聲和姚興的力量,姓禿發的也不會對你們有什麽不利的動作。”

說幹就幹,乞伏乾歸將自己倆兒子和妻子都送到禿發利鹿孤的都城,換取了信任,然後找了個時機,一溜煙兒逃出南涼,跑到了長安。

昔日一國之主來投,姚興很是看重,任命乞伏乾歸爲河州刺史,歸義侯。次年,因爲西秦故地的那些少數民族時不時造反,姚興便撥給乞伏乾歸軍隊,讓他回到金城鎮守,保全後秦的西部邊境,鎮壓當地少數民族。乞伏乾歸有了後秦做後盾,四面出擊,與周邊的仇池國、後涼、吐谷渾和羌族叛軍連年作戰,贏得了大多數戰爭的勝利,

不過,姚興也擔心乞伏乾歸在西秦故地時間長了,尾大不掉,正好乞伏熾磐也從南涼逃到了後秦,姚興便趁著乞伏乾歸到長安述職的機會,將乞伏乾歸留在長安,封爲尚書,改任命乞伏熾磐爲西夷校尉,去金城鎮守。

407年,赫連勃勃造反,建立大夏政權,史稱“胡夏”,崛起在後秦的北方。姚興深受其苦,大怒之下,發兵兩萬人征討赫連勃勃,與此同時,姚興還派出三萬兵馬,想要用“假途伐虢”的計策,順路拿下河西地區。兩線出擊,兩線失利,往西的三萬人被南涼殺的大敗,往北的兩萬人更是全軍覆沒,領兵大將成了赫連勃勃的俘虜。

在赫連勃勃的打擊下,後秦損兵折將,失去了大片土地,國中的矛盾日益激化。

409年,乞伏熾磐認爲時機已到,突然出兵,攻占了重鎮枹罕,並派人聯絡長安的乞伏乾歸。乞伏乾歸連夜遁出長安,前往枹罕的途中,還借著往日的威望,收降了一支五千人的鮮卑兵馬。

在枹罕,乞伏乾歸集結了三萬大軍,自稱爲秦王,大赦天下,宣布恢複“秦”國,當年臣服于他的郡縣和部落紛紛前來投奔。時隔九年,西秦再次出現在了亂世之中,乞伏乾歸也成爲了曆史上唯一一個自己亡國,自己複國的帝王。

當時後秦被胡夏糾纏,南涼也在上次大戰中損失了許多實力,乞伏乾歸複國之後,兵戈不斷,從後秦搶走了略陽和隴西等地,又擊敗了南涼,繳獲了十多萬的牛馬,遷徙了上萬百姓充實自己的地盤。

412年,乞伏乾歸親自領兵三萬,大敗最強大的羌族部落之一西羌彭利發,收納了一萬三千戶的羌人百姓。回兵後,他遷都譚郊(現在甘肅省臨夏市),攻入南涼境內,占領了三河郡。

這時,西秦的地盤超過了第一次立國的巅峰,擁有了現在甘肅省西南部和青海省東部的大片地盤。

當然,這所謂“大片地盤”,只是對西秦自己而言,實際上西秦的國土仍遠遠比不上東邊的胡夏和後秦,只能在西北一隅稱王稱霸。

412年,西秦開國之君乞伏國仁的兒子,乞伏公府起兵造反,乞伏乾歸和他十幾個兒子都在混亂中被殺。

在外領兵的乞伏熾磐迅速返回,輕松的鎮壓叛軍,將乞伏公府車裂,隨即自己即位爲新的西秦國主。後來乞伏熾磐滅亡了南涼,逐走北涼,西秦國力達到鼎盛,從甘肅武威到天水、隴南,再到青海東部,共有11個州,30個郡。

428年乞伏熾磐病死後,西秦迅速衰落,在北涼、吐谷渾和胡夏的夾擊下,僅僅過了3年,431年6月,西秦亡于胡夏之手。

6 阅读:3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