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別大意,半馬比全馬更容易跑崩

跑者排球視角 2024-03-29 07:02:03

對于一位跑者來說,跑步的目標是隨著跑步能力的提升而逐漸膨脹的,最開始的時候我相信不會有人把參加馬拉松作爲追求的目標,大多數人都是想著如何能夠順利的一口氣堅持完,而不是跑跑停停那樣,畢竟對于很多人來說,跑步最遠的距離可能就是上學的時候體測的3000米的距離,那個時候這樣的距離對于很多人來說都已經是非常長的距離。然而跑步是被動式的進步,只要你堅持下去,那麽我們自然而然就會成長,逐漸的從5公裏到10公裏,從而有了跑馬拉松的沖動。

很多人跑馬拉松,無外乎現在馬拉松的比賽非常的多,那種和別人同場競技感受跑步樂趣的感覺一定非常的棒,雖然大多數馬拉松分爲歡樂跑、半馬和全馬三個檔次,但跑歡樂跑似乎很不劃算,所以大多數人還是會從半馬的距離開始,一般情況下,我們會在18公裏左右的時候遇到阻力,也就是別人常說的撞牆期,當征服了半馬以後,很多人才會把目標放在全馬上,不過相對于距離上的疊加,心理的考驗更大,當我們跑到半馬之後的時候,可想而知後面的距離有多難跑。

不過只要平時加強有氧,跑者總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賽,所以很多人就有個感覺,那就是半馬比全馬難跑,其實這是針對能力不足的人而言的,能力強基礎好的人,不見得半馬就好跑。因爲在我們跑者內心,跑完全馬以後再跑半馬,就會有很大的心理優勢,自認爲可以輕松拿捏,所以也會不遺余力地去跑,結果就是速度沖的比較快,也特別容易跑崩,而且很多馬拉松賽場的危險就是發生在半馬終點之前的那段距離,因爲很多人都抱著沖一沖的態度。

全馬就不一樣,我們最開始就會想著去控制節奏,因爲一旦前面發力過猛,後面體能跟不上,我們想走可能都走不完,包括到了全馬的終點,我們的沖勁兒也會沒有半馬那麽強,畢竟心率在安全的範圍內,我們也就跑得更安全。因此對于高手來說,半馬往往更難跑,不過總得來說我們還是要做好充分的准備,這樣不管是參加哪個項目,我們都可以輕松應對,如果只是盲目的跟風,不顧自身能力的不足,那麽我們將會跑得非常的狼狽,希望這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

0 阅读:267

跑者排球視角

簡介:以跑者的視角分享最新的球員動態和比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