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國慶閱兵後,李登輝言論令國安部門恐慌:核心出了叛徒

審度 2024-01-02 16:15:26

2007年,一場特殊的審判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此前人們怎麽都不敢想象,一位富有的、在醫藥技術領域有著巨大成功的企業家,與一位參與國家尖端武器研發的專家,竟然私下裏狼狽爲奸,雙雙成了賣國賊。

這起事件或許並不是我國曆史上影響最惡劣的叛國事件,但它卻給我們帶來了極深的恐懼和警醒。

事情的端倪出現在1999年的國慶節,適逢新中國成立50周年,正所謂“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國家安排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以壯國威,多款新研發的尖端武器登台亮相,其中就包括“王牌”之一的東風31型彈道導彈。

彼時,美西方正大書特書所謂“中國威脅論”,但凡有點風吹草動都恨不得弄出點動靜,而要知道,東風31的射程達到了1.2萬公裏,這意味著美國本土也會受到威脅。顯然,我國希望這些先進武器能對敵方造成震懾,然而對方的反應卻讓我們大吃一驚。

東風31等先進武器亮相後,美西方並沒有表現出他們以往的“震驚”,而時任台灣地區領導人的李登輝的一番話更是十分詭異——他居然直接指出東風31是“紙老虎”,性能根本沒有我方公布的參數那般強大。

而事實上,它的實際射程確實比公布的要稍遜一些。在大國的博弈中,這種伎倆十分常見,兵不厭詐嘛,不過,另一個問題就沒那麽簡單了。

東風31的參數一事高度機密,除相關上級領導外,只有極少數參與研發的科研人員知道此事。李登輝敢于言之鑿鑿地拆穿,並拿此事嘲笑我們,說明他一定通過某種方式掌握了一些“內情”。

這個問題令我國安全部門工作人員汗毛聳立,越想越怕,他們最終得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結論:內部出了叛徒,而且這個叛徒級別還不低,能接觸到核心機密!

隨後,中央下達命令要求國安部門不惜一切代價揪出內鬼,不久,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郭萬鈞被鎖定了嫌疑。

這個郭萬鈞前半段人生非常勵志:他于1942年11月1日出生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學生時代的他笃信“知識改變命運”的真理,學習非常刻苦,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入南開大學物理系。那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的人都不算多,進入名校的更是鳳毛麟角,成績優異的郭萬鈞得到了國家的關注,被吸收進國家秘密科研機構。

1986年,國家正式開啓東風31彈道導彈的研究項目,郭萬鈞以我國頂尖導彈技術專家的身份參與其中,並實打實地幫助團隊攻克了不少難關。

可以說,東風31的橫空出世令郭萬鈞坐實了“國寶級專家”的頭銜,在學界擁有了舉足輕重的地位,想必全然不會再爲衣食住行發愁,豈料此人一致命命門直接葬送了其大好人生。

郭萬鈞非常物質,愛慕虛榮貪圖享受,用“行話”說就是“典型的功利主義知識分子”。在他看來,知識是用來換取錢財的籌碼,爲國效力換來的酬勞遠不能滿足他對財富的渴望,而他也從未放棄過“掙外快”的機會,只是苦于圈子小人脈少,遲遲摸不到門路。

直到幾年後,在一個親戚的婚宴上,他總算遇到了自己的“命中貴人”。

當時來看,彼此的相識似乎只是場偶遇,但根據國安人員後來的調查,這其實是一個精心布置的、故意誘導郭萬鈞叛變的險惡陷阱。

婚禮席間,郭萬鈞注意到了一個名叫哦沃維漢的男子,經交談後了解到對方來頭不小,是一名頗有名望的學者和相當成功的企業家。令郭萬鈞倍感驚喜的是,兩人不但是哈爾濱老鄉,甚至還能勉強扯上些親戚關系。彼此剛一相識便相見恨晚,成爲非常親近的朋友。

單從生平來看,沃維漢這個人也不簡單。

他家境貧寒,依靠一股拼勁兒考入名校,還獲得了進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因成績出色,沃維漢得到了導師的青睐,被引薦成爲一名公派留學生,遠赴德國慕尼黑大學求學。

在這個時間點上,沃維漢依舊是一名踏實勤學的好學生,在慕尼黑大學的成績依舊非常出色。然而遺憾的是,沃維漢並不是一個信念十分堅定的人,他很快就習慣了歐洲富足安逸的生活,畢業後沒有選擇回國效力,而是留在歐洲發展。

1989年,台灣特務找上了門,提出願意出資幫助沃維漢一家在德國站穩腳跟,但有個條件,那便是沃維漢需要定期提供“有價值的情報”。此時此刻,後者心中的良知已被物質生活侵蝕殆盡,竟當即答應下來。

在台灣情報局的“資助”下,他不僅拿到了慕尼黑大學博士學位,取得了奧地利國籍,更是被包裝成了一位成功商人。

90年代初期,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逐漸興起了一股招商引資熱潮。眼見時機已到,台灣方面立刻要求沃維漢假借投資之名重返大陸,實則打入我國內部伺機刺探軍情。

1994年,台灣暗中出資幫助沃維漢成立北京沃華生物技術股份公司,爲假戲真做,他還當真帶領團隊在相關領域取得了不小的突破,成爲了我國行業內的翹楚。與此同時,台灣情報局因遲遲不能獲得“決定性”的情報而心生不滿,因此不斷督促沃維漢務必想方設法弄到“更具價值”的情報。

沃維漢心裏清楚,如果他不能如期給出令對方滿意的答複,那麽失去利用價值的他很快就會被抛棄。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郭萬鈞闖入了他的視野。

如今再看,郭、沃二人的人生軌迹實際上高度重合,只不過二人學有所成後,沃早早享受到了優越的物質生活,而郭受限于身份和工作性質,因找不到路子而發愁。

兩人結識後,沃維漢立馬就察覺了對方對金錢的渴望,爲印證自己的猜測,他故意組織高檔飯局,帶郭萬鈞出入高消費場所,後者是來者不拒;尤其是看到沃維漢的專屬豪車時,郭萬鈞的眼睛都直了,臉上滿是羨慕。沒過多久,郭萬鈞便主動打聽“掙外快”的路子。

他的拜金程度讓沃維漢都始料未及,當後者隱晦地提出“導彈資料可以換很多錢”時,郭萬鈞當即透露了一些有關我國尖端武器研發的信息;甚至沃維漢後來攤牌,擺明了他是間諜的身份並拉郭萬鈞入夥時,後者也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顯然,對郭而言,只要能換來他觊觎已久的生活,任何尊嚴和立場都可以喪失,任何風險他都敢于承擔。

正是通過郭萬鈞,台灣情報局獲取了我國東風31型彈道導彈的核心資料,也給了李登輝在世人面前賣弄一回的資本。而諷刺的是,這份情報令沃維漢爆賺一筆,他卻只給了郭萬鈞3萬美元外加一塊金標的“酬勞”。可即便如此,郭依舊感恩戴德。

此事過後,我國安全部門立馬意識到內部可能出了“叛徒”,中央領導作出指示要求徹查此案,務必揪出內鬼。由于了解內情的人實在不多,國安人員很快便鎖定了嫌疑。隨後,郭、沃二人先後落網。

2007年5月,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兩人因向境外提供國家機密被雙雙判處死刑。

有意思的是,判決公布後,西方國家的反應異常強烈。歐盟甚至上綱上線地指責我方“嚴重損害了彼此間的互信精神和尊重”,要求將叛徒赦免。由于沃維漢是奧地利國籍,奧地利政府也積極爲其站台:奧地利外無端指責我國“故意與歐盟作對並公開侮辱歐盟”,借機又大大炒作了一番所謂的“陰謀論”。

只可惜錯誤已經犯下,西方這番上躥下跳式的表演對結果沒有起到任何影響——2008年11月,兩人被執行死刑。

縱使這起事件令我國蒙受了巨大損失,但我們依舊能從其中獲得許多警示:對國家而言,顯然我們如今的處境遠比預期的更爲嚴峻,或許敵人滲透的程度比我們想象得更爲可怕;對個人而言,如果失去了信念而走上歪路,哪怕牟取到巨大的利益也是一時的,人生注定要以悲劇結局。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