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以爲糖尿病無解,但其實不過是陰虛,一張方子就解決!

楊玉蓮的筆記本 2024-05-03 21:56:53

糖尿病,我們大家都知道,簡單講,就是體內的血糖過高。如果考究一些,你可以去查百度百科,它會告訴你,所謂糖尿病,就是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或是胰島素利用障礙所致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代謝紊亂性疾病,以高血糖爲主要標志。

所以,從糖尿病的名詞解釋來看,很難不讓人把關注的焦點放在胰島素身上;從糖尿病的病名來看,大部分的患者都注重的是降糖。

因此,一講到糖尿病,首先讓人聯想到的就是胰島素,除此以外,還有就是現在五花八門、層出不窮的降糖藥。可是大家別忘了,血糖升高只是糖尿病的症狀之一,一味地降糖,只是治標,並不能治本。

其實啊,我們國家是世界上最早認識糖尿病的國家之一。關于糖尿病的記載最早見于漢初《淮南子》,書中有曰:“嫁女于病消者,夫死後難複處也。”這裏的“病消”說的正是消渴病,爲古代最早的糖尿病病名。糖尿病在中醫認知中大都屬于“陰虛”範疇。

去年,我接診過一位糖尿病患者,有十年病史,之前,爲了控制病情,她嘗試過很多藥物,但病情時好時壞。大概一個月前,她再次出現各種不適,包括特別口渴,想喝水,尿多,乏力,便溏。家人看著她日漸消瘦,就勸她,還是找一個中醫看看,不能這麽挺著了。刻診,見患者脈沉細無力,舌淡紅,苔薄白。化驗發現,尿糖四個加號,空腹血糖19.3。于是,開出方子:人參、陳皮、桔梗、砂仁、山藥、天花粉、桑螵蛸、黃芪。

結果如何?

患者服用一個月後,口渴症狀大大改善,幾乎就消失了,食量增加,小便量減少,尿糖一個加號。這時候,原方基本不變,繼續服用一個月。最後,患者諸症悉平,尿糖和空腹血糖狀況恢複正常。

這其中是什麽道理呢?患者已經有十年的病史,糖尿病患者發展到一定程度,往往出現氣陰兩虛的局面。這是規律,是陰液和水谷精微長期流失、脾胃運化長期失調的結果。怎麽知道氣虛?患者消瘦、乏力、便溏、脈沉細無力,這是脾虛氣弱的表現。怎麽知道陰虛?她口渴、多飲、多尿。

那我們來看一下方子:

人參、黃芪——健脾補氣之品,

天花粉、山藥——養陰生津桑螵蛸——縮尿,改善患者小便頻多的現象;

砂仁——理氣;

桔梗——載藥上行,讓津液上濡口腔,改善口渴的問題;

黃芪——大補脾肺之氣。通過健脾益氣,促進氣血和陰津的生化,從而改善氣陰兩虛的局面。行醫治病,其實跟警察破案差不多,只有找到迫害身體的真正凶手,案件就會被偵破,病自然也就好了。

1 阅读:130

楊玉蓮的筆記本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