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占位不充電、一邊電池拎回家,這個小區充電口咋總不夠用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9 10:35:17

“幾十個電動車充電口明明離樓很近,但就是不夠用!”有居民向本報反映,西城區陶然亭平原裏小區電動車充電緊張。記者多次前往現場探訪發現,17棟樓的小區明明有超過90個充電口,但大量不充電的電動車甚至雜物占位下,能用的不多。傍晚6點,這裏至少有14輛電動車的電池被居民拆走拿回家。

平原裏小區電動車充電口前足足停了14輛未充電的電動車和自行車。

危險:14輛電動車電池均被拆走

“嘿!又沒地兒停了!還得上前頭去。”5月7日下午4點,記者來到平原裏小區,在15號樓迎面碰上騎電動車回家的居民抱怨道。

離該樓4單元門口不到7米,就有一處兩排20個插座的電動車充電區,卻只有1輛電動車在充電。其余的充電口前,密密麻麻停滿了無需充電的電動車、三輪車,多達13輛。其中3個充電口更是被4輛生鏽變形的自行車、1塊鏽鐵板、2塊磚頭堆成的雜物堆所占據。

2個小時後,傍晚6點,進入下班高峰,那些沒充電的電動車未見挪走。一位回家的居民停車後熟練地將車座下的電池卸下來,准備拎進樓。“你看哪有地兒充,明天還得送孩子上學!”該居民表示,小區不少著急用車的居民都是將電池卸下來在家充,“沒人管,自個兒小心點就是了。”

居民將電動車電池拿回家充電並非個例。記者繞小區發現,至少有14輛電動車的電瓶已被拆卸出來,踏板或座位下面的電池盒內空無一物。

矛盾:充電口被占位導致不夠用

在一名居民看來,拎電池回家充電與省錢無關。“難就難在太難占地兒。”她告訴記者,小區的充電區收費不貴,一晚上也就兩三塊錢,跟家裏差不多。“這離著樓門就幾步遠,要是有位置,我們肯定願意在樓下充,往家裏拎電池我們心理上也有負擔,怕萬一出事兒!”

平原裏小區樓下的電動車電池盒內空無一物。

平原裏小區共有17棟樓,記者走訪看到,整個小區有超過90個電動車充電口。然而,傍晚6點半,能暢通無阻使用的充電口也就在20%左右。“這個小區就是充電口誰先停那兒誰就停,占滿了也沒法挪。”14號樓前,一位居民直言,自己經常“飛線”充電,“我自己留了個位置,隨時回來都能充。”

記者以15號樓前的充電情況做了個簡單估算。20個充電口,只有1個充電口能順利使用,但同時段,附近有3輛被拆掉電池的電動車,以及1輛電動車在“飛線”充電。如果把占位的電動車、三輪車和雜物全部挪走,讓其余19個充電口亮出來,上述4輛電動車就都能停放在充電區正常充電。

敷衍:貼通知容易被計較建議自己挪

北京市住建委曾下發《關于做好住宅區電動車充電樁安裝及後期秩序維護工作的意見》,提到使用公共充電樁充電的,使用人應在電動車充電完成後,及時移出充電車位,提高充電設施的使用效率。電動車充電樁所有權人可以與本小區物業服務人簽訂服務協議,由物業服務人員協助管理、維護電動車充電樁。

面對大量不充電的電動車甚至雜物“霸占”充電口,物業爲何視而不見?記者聯系到該小區物業方北京佳誠物業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卻“打起了太極”。

被占位的充電口旁有居民直接“飛線接”出一個電插板。

一名工作人員先是建議多去幾個樓前的充電區找找,“有些地方挺寬敞的”,隨後表示小區好多居民上了歲數,“貼通知容易天天跟我們計較”,最後又稱“他們要不充電,占著位置也不合適,你該挪挪,沒事兒!”

工作人員口中的“該挪挪”,並不容易。目前大多數新國標電動車在使用遙控器鎖車後,通常無法直接推走。同時,一輛電動車的重量通常在50至55公斤之間,即便是成年男性,想搬開也很難。

至于能不能管管居民“飛線”充電甚至將電池拎回樓內的行爲,另外一名工作人員並未正面回答,僅冷言冷語地表示:“這裏人的素質沒有你想象的那麽高。”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