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明朝抗倭名將,戚繼光余大猷被銘記,爲何胡宗憲卻被遺忘?人生兩大汙點成敗筆

讀書悟道君 2024-03-24 14:19:46

由于明朝實行海禁制度,阻斷了海上的一切貿易往來,從而使得當時東南沿海地區的倭寇橫行。

爲了抵抗倭寇,明朝湧現出了一批抗倭名將,其中大家比較熟知的有戚繼光、余大猷(yóu),實際上還有一位抗倭名將,就是胡宗憲。

他的功績並不比戚、余二人差,但爲何在名氣上卻遠不如戚繼光、余大猷呢?追溯他的人生軌迹,不難發現,他的人生有兩大汙點。

胡宗憲的兩大汙點

其一,“不明不白”的晉升之路

胡宗憲是進士出身,曆任益都(山東)、余姚知縣,後來又升爲禦史,巡按宣府(河北宣化)、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43歲的胡宗憲出任浙江巡按禦史,他的抗倭經曆也正是從此開始的。

當時東南沿海倭寇橫行,汪直占據著海外五島,徐海、陳東、麻葉等人占據著其他島嶼,這些倭寇常常到沿海各郡邑劫掠騷擾。

嘉靖命張經爲總督 、李天寵任浙江巡撫,由侍郎趙文華督察軍務,再加上胡宗憲,由此組成抗倭四人組。

趙文華是奸臣嚴嵩的義子,由于有嚴嵩撐腰,所以恣意妄爲。但張經、李天寵並不屈從于趙文華,只有胡宗憲主動依附于趙文華。

後來趙文華抓住機會彈劾張經、李天寵,導致張經下獄被處死,之後胡宗憲漁翁得利,破格提拔爲右佥都禦史替代了張經。

胡宗憲有沒有參與謀害張經的行動,不得而知,但張經死後,他確實是受益者,之後又在趙文華的幫助下,出任兵部右侍郎代替了楊宜。

後來更是兼總督浙江、南直隸、福建等七省軍務,成爲了抗倭前線的統帥。

胡宗憲的晉升之路,與趙文華、嚴嵩關系重大,但他本人在抗倭方面也確實是一把好手。

在剿滅汪直、徐海倭寇集團時,他重在使用計謀,善于利用局勢 。比如他把汪直的母親、妻子照顧的很好,打出親情牌讓汪直心動,把招降提上日程;再如,他使用離間計,離間徐海與夏正,導致徐海集團覆滅。

對于汪直集團也是如此,都以計謀取勝。而且在平定汪直與徐海的過程中,胡宗憲經常親臨一線,身先士卒,冒著危險督戰,他“爲人魁岸彭碩,臂力絕人,尤善騎射”。

汪直、徐海兩大倭寇集團的覆滅,給東南海疆帶來了長時間的安甯,他的曆史功績不可否認,所以,他的升遷也不能完全說是靠拉關系上位的。

但由于趙文華是嚴嵩的義子,而嚴嵩又是中國曆史繼秦桧之後的第二大奸臣,胡宗憲又與他們關系親密,所以,在後世人眼中,已然把胡宗憲劃入了嚴黨,這也是胡宗憲盡管戰功卓著,但仍難逃被人诟病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人生的一大汙點。

其二,胡宗憲到底有沒有聚斂錢財?

有人說,胡宗憲跟後來的李鴻章有點像,相像的地方在于,好事做了不少,壞事也做了不少;正事做了不少,邪事也做了不少;有時侯爲了辦正事,又不得不做些邪事。

胡宗憲遭人诟病的另一原因,就是說他侵吞軍饷,生活奢侈。

他爲了通過趙文華攀上嚴嵩,對趙文華“谄奉無不至,”當上總督後,又時常向嘉靖皇帝獻“祥瑞”、獻“秘方”。

那時的嘉靖喜歡煉丹、長生不老術,還喜歡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于是有很多大臣在辦“公事”時,也爭先恐後辦一些“私事”,就是向嘉靖獻寶,胡宗憲也不例外。

在平定汪直後的第二年,也就是1558年,大批新倭寇增援而來,沿海形勢再次緊張起來。

禦史李瑚上疏彈劾胡宗憲,指出就是因爲它才導致倭寇不斷,要剝奪他的賞賜。

比如當時倭寇逃到柯梅(今浙江)後建造了大船,以便逃走,胡宗憲並沒有繼攻擊,而是讓倭寇逃到了福建,導致其在福建沿海州縣大肆劫掠。所以,福建人很生氣。

但經朝廷討論後,認爲胡宗憲抗倭還是有功勞的,于是留任原職。後來李瑚再度彈劾了胡宗憲,而李瑚和余大猷恰好都是福建人,于是,胡宗憲就認爲,背後肯定是余大猷在告密,之後他也上疏彈劾余大猷,最終導致余大猷這位抗倭名將被捕入獄。

余大猷等人抗倭不力,被嘉靖免職,由于江北、福建、廣東都受到倭寇入侵,胡宗憲名義上是東南數十府的總督,但受空間局限,抗倭力度也是有限的,對此嘉靖也對胡宗憲也進行了嚴厲斥責。

由于趙文華此時已經被革職後病死,胡宗憲沒有了內援和依靠,爲了保命,他向嘉靖進行了一系列的獻媚活動。

他的部下在舟山捉到一只白鹿,胡宗憲認爲此乃“祥瑞”,于是將其送給了嘉靖,嘉靖在得到這只白鹿後,也認爲是吉相,心情大好,進行了告廟祭禮,還厚賞了胡宗憲。

據《明史》記載,胡宗憲爲求嘉靖歡喜,先後獻給嘉靖白龜二只、五色芝五株······十四個“秘方”,包括房中術、壯陽術、養生術之類,胡宗憲也憑借著一系列的進獻,不僅躲過了危險,還得到了一個“太子少保”的封號。

當然胡宗憲在辦這些“邪事”的同時,剿滅倭寇的正事也沒落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截至到1562年,胡宗憲主持的抗倭鬥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勝利,平息了浙江的倭患,並開始剿滅福建的倭寇。

盡管胡宗憲不斷獻媚嘉靖、嚴嵩,但仍免不了被彈劾的命運,有人上書說他侵吞國庫,聚斂財富無數。

嘉靖對此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胡宗憲的確有侵占軍饷和官府庫銀。對此,胡宗憲也進行了辯解,說他爲國家消滅海賊,需要用到間諜或誘餌,這些方面也都是要用到錢的。

嘉靖也認同胡宗憲的說法,因爲實在也收了胡宗憲不少“好物”,同時,胡宗憲也賄賂了嚴嵩不少好處,所以,胡宗憲暫時躲過了一劫。

那麽,他到底有沒有侵占國家財富呢?有,他在江南用編提均徭的方法來增加額外的賦稅,導致老百姓負擔沉重。

他自己也喜歡招待賓客,在他名下召集了不少東南的讀書人爲他出謀劃策,並且爲了給嘉靖進獻寶物,還請了有奇巧技術的工匠,這些也都是要用到錢的,那麽錢從哪裏來,自然是從國庫稅收以及富戶的口袋收取。

所以,盡管胡宗憲抗倭有功,但也不能掩蓋他的缺點。在嚴嵩倒台後,胡宗憲也很快迎來了他的末日。

胡宗憲的倒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嚴嵩倒台,“樹倒猢狲散”,胡宗憲很快遭到彈劾,失去了官位。嘉靖念其戰功,給他留了一條生路,讓他告老還鄉。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封胡宗憲曾寫給嚴世蕃的賄求信件,又將他送進了大牢。這一次,胡宗憲沒有逃脫,大臣們反複給了羅織罪名,特別是南京給事中陸風儀一下給他羅列了“十大罪狀”,胡宗憲百口難辨,最終于1565年在犾中自盡,時年54歲。

如何評價他呢?是忠還是奸?他的名氣遠不如戚繼光、余大猷,就是後世給出的答案。但在官場之中,像胡宗憲這樣伺機而動,將正與邪拿捏有度的官員,並不多見,也算是獨樹一幟。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