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特灣海戰:日本海軍全打光,陸軍慘敗,日本帝國直接被打到絕望

意智說曆史 2024-05-11 09:12:41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爲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于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付東升

編輯|t

引言

你見過賭棍嗎?或者說,在電影裏或者電視劇裏看到那些孤注一擲賭一把,最後一敗塗地的行爲嗎?

在二戰時期,還真就有這麽一個戰役,日本人賭國運的失敗,誘餌戰術的失利讓自己變成了美軍防空炮火下的獵物,一架又一架戰機化作一團火球墜入太平洋,昭示著日本人在太平洋戰場上逐漸失利,而這場戰役,就是著名的,萊特灣海戰。

(後世的萊特灣海戰作品)

一、日本人的豪賭

時間回到1944年10月20日,當年麥克阿瑟在誇下的“我一定會回來的”的滔天海口,在戰局越來越傾向于盟軍的大環境下成了真,隨著美軍在萊特島的登陸,一場太平洋戰場的大規模反攻即將展開。

(萊特灣參戰部隊)

日本人也不是傻子,雖然1944年的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中國戰場上他們早就撈不到好處,八路軍和新四軍讓他們深陷泥潭,而如果連賴以生存的東南亞地區都被美軍搶回去,那麽這群鬼子全都得用小刀剌肚子去。

所以對于美軍的反擊登陸行動,日本人和美國人都非常重視,一方面是如果日本輸了就全完蛋了,一方面是如果美國贏了這場戰役,那以後就是一順百順。

所以在之後的日子裏,美軍共投入17.4萬兵力,1280架飛機和160艘軍艦,日本也擠出8萬多守軍、716架飛機和65艘軍艦對陣。光從噸位上來說,這是人類曆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

(萊特灣海戰)

二、早已注定的勝敗

其實從兵力上看,就不難發現日本人其實根本就沒得打,不管是數量還是質量都差的太遠了,但是日本人賭國運的想法又上來了,于是他們決定,在這裏,跟美國人,死磕到底。

1944年10月20日﹐美軍一支部隊進攻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這標志著萊特灣海戰正式打響。

而日本人也在當天進入快速反應狀態,雙方正式交火。

日本人的主意是,調動一支誘餌艦隊吸引注意力,然後再讓主力艦隊突然出擊,襲擊美軍艦隊側翼,從而給美國人包個餃子,最後打贏這場戰役。

(一架日本的魚雷轟炸機)

其實從戰略角度上講,日本人的這個戰略部署其實問題不大,如果真的順利執行下去的話,沒准還真能給美國人制造巨大的麻煩。

但問題就是,日本人在二戰的特點就是,當他們覺得一切都該順順利利的時候,總能個給你整出點奇怪的亂子出來。

首先就是小澤治三郎率領的誘餌艦隊的配置問題,明明是個誘餌,卻配置了數量龐大和超高質量的戰略物資,其中航母有足足四艘,但是護航編隊卻極度缺乏,戰鬥機也是數量寥寥,四艘航母加起來不到一百架飛機的數量,怎麽看都不太夠用,而旁邊負責伏擊的部隊卻配置了一大堆重火力,這種釣大魚的做法也很快被認定是個扯淡的典範。

(後世作品的萊特灣海戰)

不過就單純的作爲誘餌這件事來說,小澤治三郎的艦隊的確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務,不僅捕捉到了美國航母的雷達坐標,更是發動了一波空襲,六十多架戰鬥機和轟炸機直插美國第三艦隊,日本飛行員幾乎是貼著海平面飛行,直到最後一刻才拉高飛機,將炸彈幾乎是甩在美國人的軍艦上。

(正在開火的艦炮)

而另一方面,美國人也發現了日本人的轟炸機編隊,一時間各種防空火力齊射,日本人的飛行員雖然作戰意志不可謂不勇猛,但是在美國人密不透風的火力網下沒討到多少好處。

第一批次的轟炸機雖然幾乎完美的執行了轟炸任務,也對美國人的艦隊造成了不小的麻煩和損傷,但是小澤治三郎可是明白得很,自己這點兵力,想要孤軍深入搞死美國艦隊那絕對是癡心妄想,所以在完成誘餌的任務之後,小澤開始命令艦隊和艦載機返航,引誘美軍艦隊深入。

(爆炸起火的日本軍艦)

三、反效果

不過也許是小澤的轟炸作用有點太明顯了,讓美國人誤以爲這不是佯攻部隊,而是日本人的主力艦隊,所以派出了幾乎相當多的力量前去追擊小澤治三郎,所以小澤這撤退的道路那真是險象環生,在返航途中,小澤艦隊不斷發動反擊,雖然最後成功逃脫,但是也是元氣大傷。

(爆炸起火的軍艦)

現在,釣魚的餌被魚一口吞了,連魚線都給你咬斷了,旁邊釣魚的倆人自然也沒好了。

先說這“漁夫”一號,栗田艦隊,這是這次海戰日本的“主C”,不僅有一大堆戰列艦和巡洋艦,更是配備了著名的“大和”“武藏”“長門”“金剛”“榛名”這種二戰“網紅戰艦”。

本來他們目的是在聖貝納迪諾待命,然後攻擊萊特灣內陸艦隊,結果誰知道被美國潛艇海鲫號發現,隨即一旁的鲦魚號發現了他們,兩艘潛艇發射了幾枚魚雷,當場重創高雄號,擊沉摩耶號。

(萊特灣海戰藝術作品)

栗田艦隊方寸大亂,但隨後美國航母也發現了他們的行蹤,司令哈爾西把第三艦隊的三艘航母都派往戰場,經過一番混戰之後,目標最大的大和和武藏成爲了首要攻擊目標,大和號幸而逃脫,但武藏號被美國航母的艦載機直接炸沉,所有日軍戰艦均遭炮火,沉的沉,逃的逃,栗田司令只能下令讓殘部撤退。敗下陣來。

(航行中的美國艦隊)

而二號“漁夫”西村的南路艦隊也沒好到哪兒去,他們碰上了美國的第七艦隊,在戰鬥中,山雲號被擊沉,戰列艦山城號被打倒幾乎無法自主行動,更重要的是西村艦隊的牌面扶桑號被美國艦隊的六艘戰列艦,四艘重巡洋艦圍攻,最後因爲彈藥庫殉爆直接斷作兩截沉入大海。

萊特灣一戰之後,美國人成功登陸菲律賓,切斷了日本人從東南亞獲得資源的道路,導致陸軍慘敗,對太平洋戰場的戰局推進起到了關鍵作用,而日本人則因爲這次失利折損了本就所剩不多的海軍家底,加速了日本人玩兒完的速度,而在萊特灣之後,世界上幾乎所有人都明白,法西斯快完了,不管是德國,還是日本。

參考資料:

英 威爾莫特 H.P.萊特灣海戰[M].民主與建設出版社,2020.

美 霍恩費舍爾 Hornfischer, James D.萊特灣大海戰[M].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

8 阅读:1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