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躺在美國砧板上谄媚:殊不知日系車成了中美博弈的炮灰!

大講者普拉斯 2024-04-16 22:09:49

這兩天的日本,可謂是“洋相盡出”。

爲了親近美國,岸田文雄訪美期間谄媚至極,不僅大言不慚稱“美日同盟進入新時代”,同時岸田文雄還恬不知恥說“美國並不孤單,日本與其同在。今天的烏克蘭,是明天的東亞。”

此外,岸田文雄爲了進一步拉近與美國的關系,在美國國會發言期間,還鼓吹“世界面臨的最大挑釁來自中國”言論,試圖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論”來告訴美國人,日本是忠心耿耿的。

關于岸田文雄這一番言論,確實是讓人大吃一驚。

因爲知道日本是美國的“反華馬前卒”,但不知道它會如此明目張膽發表涉華言論,岸田文雄會谄媚至極。

但更讓人理解不了的是,日本已被美國列在了“菜單”上,日本經濟更是躺在了華爾街的財團砧板上,但岸田文雄卻大放厥詞,谄媚至極,這背後到底是爲何?

恐怕只有一點,那就是美國給它畫的餅太大了,讓岸田文雄感受到“衣食無憂”的快樂了。

其實,關于日本,我們並不需要上面出手,光是國人消費者就讓日本感受到“痛”。

很簡單一點,汽車行業。

汽車作爲日本的重要經濟支柱,這些年在中國市場的營收不斷下滑,在中國市場的份額逐年減少,這對于日本來說是巨大打擊。

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而日系車更是常年在中國市場占據了一畝三分地,讓不少日本車企在中國躺著賺錢。

但隨著新能源時代出現後,日本汽車變得舉步維艱。

看看最近這兩年,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可以用暴跌來形容。

在新能源汽車出現之前,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巅峰之際占據了25%的市場份額,大街上每出現4輛車,就有一輛是日系車。

但隨著比亞迪等國産車企品牌打響“價格戰”後,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環境變得慘淡。

以至于日媒感慨:中國電車崛起讓日系車很難生存。

事實上,日本媒體想錯了。

國産車企崛起的背後,不僅要讓日系車無法生存,還要讓日系車徹底崩盤!

這麽多年來,日系車三強:豐田、本土以及日産在中國市場都賺的盆滿缽滿,最高峰在中國市場占據了超過30%的日系品牌汽車,完全不給國産車企生存的機會。

就算國産車在某些方面實現了突破,那外國車企就會通過“價格戰”的方式,讓國産車企沒有銷量,從而在出生那一刻就夭折了。

但來到今天,日系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僅剩14.4%,可以說被國産車橫空腰斬了。

這背後也很簡單,日系車在過往的燃油車時代,打著“省油、耐用、性價比”深得消費者的支持。

但來到今天的新能源時代,隨便一款國産車都能碾壓日系車,甚至在同等價格上,質量更是甩日系車幾條街。

油耗上,日系車比不上國産車的混動車型。

耐用上,日系車那“紙皮”般的造工,早已經成爲了各大車主的茶余飯後的槽點。

智能上,日系車完全沒有。

價格上,當國産車企紛紛打響“價格戰”後,日系車可以說連最後的優勢都喪失。

再說了,那作爲國人消費者,既然今天國産崛起,價格也比外國車便宜,我們自然是多支持國産,不再多看外國車一眼。

畢竟相對于汽車來說,始終是個代步工具,我們既然可以滿足需求,還能支持國産品牌發展,何樂而不爲呢?

那爲何說日系車成爲了中美博弈的“炮灰”?

日本作爲一個極度依賴外銷的汽車工業大國,如今卻喪失了全球汽車出口第一大國的地位,這足以證明,當日本甘願成爲美國的“反華馬前卒”之際,就奠定了日系車的“忌日”。

舉個例子,2022年全球乘用車銷量在7200萬輛,從規模分爲三級市場:

第一級是中歐美市場。

光是中國市場,就高達2340萬輛,占據了全球的三分之一銷量,如果加上美國1380萬,那就是占據全球50%。再加上歐洲零零散散國家一起,也可以突破千萬輛,那中美歐加起來就占據了全球的65%以上。

那如此集中的市場,一旦日本選擇站隊,甘願成爲美國的“反華先鋒”,意味著日系車被綁在了美國的“戰車上”,隨時滅亡。

第二級,是日本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

這個級別的汽車銷量在400萬以下,但這個區間日本也沒有任何優勢,因爲去年印度就超過了日本,以436萬輛的新車銷量成爲了全球第三。

這背後也能看出,自從日本選擇站隊美國後,日系車在各國市場的銷量都大不如前。

第三就是非洲一些發展中國家,但這些國家最大的購買力就是二手車。

這三級劃分出來後,就可以清晰看到,日系車爲何會成爲中美之爭的“炮灰”。

首先,新能源汽車時代,哪些國家吃到了“紅利”?

目前來看只有中美,幾乎吃掉了全球95%以上的份額。

中國有以比亞迪爲首的各大品牌,美國有特斯拉。

特斯拉作爲電車的領頭羊,不管是在中國市場還是歐美市場,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而比亞迪等國産品牌作爲後起之秀,如今也開始追趕,比亞迪甚至實現了反超。(銷量超過特斯拉)

那中美雙方都在新能源賽道上你追我趕,日本只能在一旁看著,不僅分不到羹,而且眼睜睜看著自己手上的份額被搶走。

其次,日系車傳統的“性價比”優勢在中東市場很吃香,但中國品牌崛起後,日系車淪爲了“雜牌”。

據了解,今天中東市場主流汽車品牌不再是日系車,而是中國的比亞迪、吉利、奇瑞、寶騰等等。

看看前段時間的泰國,泰國消費者居然在深夜跑到了比亞迪門店排隊買元PLUS。

除此之外,這幾年國産車企更是紛紛出海建廠,像比亞迪、長城、奇瑞等都開始在泰國、印尼等國建廠,進一步擠壓日系車在東南亞的市場。

最後,隨著我們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不斷完善,不斷開拓非洲市場,那日系車更別想在非洲可以布局了。

那回過頭來,日本是一個極度依賴外銷出口的工業國家,如今卻選擇站隊美國,甘願成爲大國博弈之間的“炮灰”,那日系車只有死路一條,只是時間問題。

因爲光是中美在新能源的激烈競爭下,日本的工業能力就會被收割的“體無完膚”。

看看最近的日元,眨眼間就被美國財團做空。

相反,中國電動車崛起是大勢所趨,更是中國工業發展的冰山一角。

因爲國産車可以依靠工業優勢,對日系車發起沖擊。

國産車還能依靠規模優勢,對日系車造成“圍堵之勢”。

還是那句話,風水輪流轉。

當年的日系車有多風光,今天就有多不堪。

何況今天的國人消費者開始自發性支持國貨,與其花大價錢買日系車,還不如支持我們國貨品牌發展。

既然日本要一條路走到黑,誓要跟在美國背後谄媚,那我們國人消費者也可以用實際行動告訴它,中國人不好惹的,惹怒了不好辦的,分分鍾讓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徹底崩盤都有可能!

總而言之,今天的日系車衰落已經成爲了“必然事件”,不管它是否要緊跟美國,國人消費者都明白了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性。

很簡單,你手上有十萬塊錢,你會去選擇比亞迪秦還是豐田卡羅拉?

我不用做調研都知道,日系車幾乎沒有人會買!

因爲今天的國産車可以碾壓日系車,不管是價格上還是質量上!

0 阅读:155
评论列表

大講者普拉斯

簡介:獨立媒體人 傳遞故事,值得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