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檢查出12厘米的腫瘤,她竟毫無察覺!血壓居高不下,警惕腎上腺腫瘤

揚眼 2024-05-09 14:56:24

“老公,趕緊來醫院,醫生說我腎上長了一個很大的腫瘤,肯定是腎癌啊,嗚嗚嗚……”失魂落魄的徐夢(化名),一屁股癱坐在候診椅上,直到丈夫趕來醫院,將其領去了鎮江江大附院(又名江濱醫院)泌尿外科門診。接診的是科主任陳兵海,查看完徐夢的體檢報告,陳主任問道:“誰說你是腎癌的?”“做B超的醫生說我腎上長了個瘤子啊!”“人家醫生說的是腎上腺長了個腫瘤,跟腎腫瘤完全是兩碼事。”雖然都是腫瘤,但腎上腺腫瘤可比腎腫瘤“善良”多了。因爲它們大多是良性,隨著體檢項目中相關影像學檢查的普及,腎上腺腫瘤的檢出率逐年上升,很多人看見腫瘤兩個字難免心慌,今天我們就來深入講一講,腎上腺腫瘤到底是個什麽病。

切除

體檢發現意外瘤,直徑達12厘米

“身體裏長這麽大個腫瘤,我怎麽會一點感覺都沒有呢?”對于徐夢的疑惑,陳主任解釋,因爲體檢或者因爲其它的疾病去做檢查而發現的腎上腺超過1cm的結節,稱爲腎上腺的意外瘤。簡單地說,就是意外發現的腎上腺腫瘤。臨床上,大多數腎上腺意外瘤是沒有明顯症狀的。

雖然是腫瘤,但陳主任表現得可謂雲淡風輕,不是見多不怪,而是因爲腎上腺腫瘤大多數都是良性的。只要治療及時,並沒有致命風險。

沒有明顯症狀的腎上腺腫瘤,是不是就不需要治療了呢?答案是否定的。一旦發現腎上腺腫瘤,首先要通過腎上腺CT或磁共振進行良惡性評估,還要完善腎上腺內分泌功能評估。對于3cm以上的腎上腺的腫瘤,或影像學上出現特殊征象的腫瘤,一般建議考慮手術切除。徐夢的腫瘤體積大,已經對鄰近組織産生壓迫,手術勢在必行。

近日,陳主任團隊爲徐夢做了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由于腎上腺的解剖位置較深,與其相毗鄰的髒器多且複雜,血供豐富,分離腫瘤的每一步都必須精准。在團隊的默契配合下,徐夢的腫瘤被完整切除,標本直徑達12公分,如此巨大的腎上腺腫瘤,實屬罕見。

腎上腺腫瘤VS腎腫瘤,別再傻傻分不清

“很多人會把腎上腺腫瘤誤以爲是腎腫瘤,但其實兩者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種疾病。”陳主任解釋,腎上腺雖然帶了一個“腎”字,但它卻是一個內分泌腺體,在“功能”上與泌尿系統並無幹系。它位于左右腎上方,可以分泌多種激素,調節人體生理功能。“正常的腎上腺大小長約5cm,寬約3cm,厚約0.5cm,重約5g。”

腎上腺腫瘤和腎腫瘤有哪些區別?首先,發病位置不同。腎上腺腫瘤是發生在腎上腺部位的腫瘤性病變;而腎腫瘤是發生在腎實質內的腫瘤變性。其次,病變性質以及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腎上腺腫瘤多爲良性病變,並無特殊表現,少部分腫瘤具有內分泌功能,會因內分泌功能改變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而腎腫瘤多爲惡性病變,典型表現爲無痛性血尿、腰部疼痛、腹部腫塊,還可能出現貧血、高血壓、紅細胞增多症、消瘦等情況。

血壓居高不下,警惕腎上腺腫瘤可能

與徐夢的情況不同,51歲的劉芳(化名)患有多年的高血壓,期間更換了幾次血壓藥,但血壓控制仍舊不理想。今年,劉芳頻繁地出現頭暈、頭痛、乏力等症狀,隨後來到該院心內科就診,在醫生的建議下,劉芳做了腹部超聲,提示腎上腺占位,進一步腹部CT檢查後提示左側腎上腺腫瘤。原來,導致劉芳血壓降不下來的“罪魁禍首”就是它!

該院泌尿外科團隊及時爲劉芳做了腹腔鏡下腎上腺腫瘤切除術,手術後劉芳的血壓很快就恢複了正常水平。

陳主任解釋,腎上腺腫瘤根據瘤體表現主要分爲功能性和非功能性兩大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的瘤體具有內分泌功能,可能會引起內分泌功能改變,可能導致醛固酮增高引起高血壓,皮質醇增多引起向心性肥胖、高血壓、骨質疏松,性征改變。非功能性腎上腺腫瘤不會引起內分泌功能改變,大多數腎上腺意外瘤患者並無臨床症狀,但是隨著瘤體增長,可能對鄰近組織産生壓迫。

總而言之,功能性腎上腺腫瘤可能會引發高血壓、電解質紊亂、糖尿病等一系列循環及代謝疾病,由其導致的高血壓是繼發性的。一旦切除腫瘤,血壓即可恢複正常,所以這類高血壓是可以根治的。

“腎上腺本身體積較小,而且位于後腹腔,日常難以發現。如果存在頑固性血壓,建議去查一查腎上腺,超聲、CT、磁共振等是檢查的主要手段。”陳主任說,發現腎上腺腫瘤不必驚慌,無症狀、無功能、腫瘤直徑小于3cm且影像學確定爲良性的單側腎上腺意外瘤,可以不用手術治療,定期複查即可。

但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影像學判斷可疑惡性;孤立的腎上腺轉移瘤,原發瘤可控;隨訪觀察中腫瘤增大超過20%或最大直徑超過1cm,或有其他影像學和臨床表現有惡性腫瘤表現的,應考慮手術治療。

通訊員 錢小薔 孫卉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萬淩雲

校對 李海慧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