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價格戰持續升溫,超過40家車企4月齊降價

金羊網汽車 2024-05-07 17:10:01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潘亮

自今年年初起,新能源車價格戰愈演愈烈。3月初,比亞迪、上汽大衆等傳統和新能源車企紛紛降價,加劇了市場競爭。4月21日,特斯拉中國全系車型降價1.4萬元,不到一個月前曾漲價。緊接著,理想汽車也宣布降價,多款車型降價1.8萬-3萬元,並爲已提車車主提供現金回饋。據悉,這些降價和回饋措施有望提振銷量,但隨著價格戰愈演愈烈,市場競爭也日益激烈。據光大證券研報不完全統計,進入4月,已有近40個汽車品牌共128個車系宣布優惠、補貼或降價。

新能源車價格戰愈演愈烈

4月21日,特斯拉中國突然宣布全系車型降價1.4萬元。無論是熱門的Model Y、Model 3,還是高端的Model S和Model X,均受到此次降價影響。令人意外的是,此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曾逆市提價,然而提價不到一個月,便又迅速回調價格,這似乎反映了市場競爭的激烈以及特斯拉在銷量上面臨的壓力。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特斯拉汽車交付量出現了近四年來的首次下降,同比下降8.5%,且低于市場預期。特斯拉CEO馬斯克也曾坦言,2024年的增速可能會明顯低于2023年。

在特斯拉降價後,理想汽車也迅速反應,4月22日,宣布2024款理想L7、L8、L9及MEGA將采用新價格體系,多款車型降價幅度在1.8萬元至3萬元不等。同時,理想汽車還表示將爲已提車車主提供現金回饋,以補償購車差價。4月20日,小鵬汽車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限時5億元的購車補貼,覆蓋多款熱銷車型。另一方面,蔚來汽車則針對燃油車用戶推出了高達10億元的置換補貼,旨在吸引更多傳統燃油車用戶轉向電動車。

除了新能源車企,傳統車企也不甘示弱。一汽-大衆宣布實施限時追加補貼政策,包括現金補貼和置換補貼,部分車型還享受商業險免單優惠。奇瑞汽車也推出了百億補貼置換季活動,涵蓋多款熱銷車型,提供購置稅全免、舊車置換高額補貼等優惠政策。這一系列舉措無疑加劇了汽車市場的競爭,也讓消費者在購車時有了更多的選擇和實惠。

近日,記者走訪了廣州地區的多家汽車門店,發現降價潮正在席卷汽車市場。消費者普遍感受到了各大品牌的降價趨勢,尤其是知名品牌降價幅度較大,讓消費者購車更加實惠且選擇更多樣化。廣州某新能源4S店工作人員透露,自4月以來,隨著優惠政策的不斷推出,銷量和客流量都有顯著提升。價格成爲消費者最關注的焦點,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汽車價格在15萬元到20萬元之間。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盤和林表示,由于新能源車供應鏈成熟和車企成本趨同,未來新能源車價格戰將不可避免。爲減少庫存、擴大銷量,新勢力車企和傳統車企等都在通過降價和其他優惠措施如增配減價、車電分離、置換補貼等吸引消費者,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競爭者。隨著小米汽車旗下的第一款車以21.59萬元起的價格正式上市,加入了這場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據統計,3月份汽車産銷量環比大幅增長,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産銷量同比分別增長28.1%和35.3%。崔東樹指出,今年有上百款新車型或改款車型上市,降價雖然不是最合適的方法,但短期內確實能夠見效,吸引消費者。這場“價格戰”不僅加劇了市場競爭,也推動了汽車行業的變革和發展,爲消費者帶來了更多選擇和實惠。

尋求新出路將挑戰轉爲機遇

激烈“價格戰”對車企的全鏈條生産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爲了應對市場挑戰,各家車企“各顯神通”。據業內相關人士透露,在廣東的一家汽車工廠,集生産、研發、測試、銷售、體驗等環節于一體的高效生産模式令人印象深刻。該工廠在産能滿載時,每53秒就有一輛新車下線。同時,工廠內設有研發基地,配備多個試驗室,這大大縮短了新車和新功能的開發周期。不僅如此,衆多車企也在研發環節上下功夫,汽車架構作爲造車的核心,對汽車性能和體驗有著直接影響。車企負責人表示,架構的研發對于提升産品競爭力和增加企業利潤至關重要。

除了生産與研發,銷售端的“生態拓展”也成爲車企的新焦點。爲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一系列車用拓展産品如車載手機支架、智能雙表盤等應運而生,允許消費者對汽車進行DIY式拓展。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車市的降價規模已超2023年全年的六成,與2022年全年降價規模相當,且主要降價車型爲純電動和插混等新能源車。從降價趨勢看,今年的降價力度在2月、3月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相較于曆史水平也顯得尤爲突出。

雖然國內汽車市場價格愈演愈烈,但衆多汽車企業也將視野投向了海外,“出海”已成爲車企的重要戰略。據了解,3月21日,在廣州南沙汽車碼頭,3000輛國産新能源汽車被裝載駛上滾裝船,隨後將出口到東南亞地區。南沙汽車口岸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今年以來華南地區單品牌國産新能源汽車單次出口量最多的一個批次,也是今年廣州南沙自貿試驗片區第9批出口的新能源汽車,今年以來,南沙自貿試驗片區已出口新能源汽車7251輛,同比增長超33倍。

據乘聯會最新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乘用車出口量高達106.3萬輛,同比增長36%。特別是3月份,出口量達到40.6萬輛,同比和環比分別增長39%和36%,創下了曆史最高月度出口紀錄。2023年財報顯示,處于新能源轉型中的吉利、長城等傳統車企營收和毛利均有所增長。而特斯拉、比亞迪和理想成爲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艾媒咨詢CEO張毅也認爲,各家車企紛紛降價反映出市場的漸趨成熟,未來車企只有在管理、營銷、成本等方面綜合配合下將供應鏈整體效率進一步提升,才能在競爭中勝出。

記者手記:中國新能源車迎來超車機會

經過幾十年發展,國産車的制造能力已趕上合資車和進口車。如今,無論是國企還是民營車企,都已實現自動化生産,大量使用先進生産線和機器人,制造能力與國外品牌不相上下。中國作爲全世界工業化最充分的國家,擁有最完整的工業門類和最強的供應鏈,這是特斯拉等國外品牌選擇在中國建廠以降低成本的原因。

更爲關鍵的是,新能源車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傳統的內燃機和變速箱技術曾是我們的軟肋,但新能源車用電池、電機、電控取代了這些,消除了長期困擾我們的核心技術壁壘。中國在電動機和電池制造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且擁有豐富的核心原材料資源。

目前,中國國産電動車響應迅速,已超越傳統油車。中國在電池、電動機及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具有明顯優勢,這得益于“雙碳”目標、國內努力及大量駕駛數據。中國互聯網在AI、大數據、雲計算的積累也推動了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智能網聯車融合了多項技術,而中國龐大的互聯網産業將促進其新能源汽車産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由于供應鏈成熟和車企成本趨同,未來新能源車價格戰難免發生。爲減少庫存和增加銷量,車企紛紛選擇降價,同時應注重自給關鍵配件和擴大銷售規模,以降低每輛車的平均成本。

0 阅读:1

金羊網汽車

簡介:華南地區權威汽車資訊發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