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蘋果造車搞了10年最後放棄了,小米僅用3年時間就成功了?

小嶽嶽說車 2024-04-24 21:35:56

自從新能源車的概念火了以後,很多人都有一個“造車夢”,就連手機廠家也按耐不住想造車,放眼整個手機圈,蘋果、華爲和小米的造車備受矚目,華爲沒有直接建廠造車,而是選擇用三種模式與車企們合作,到現在問界M9上市62天,大定銷量超過了5萬台,這可是一台售價幾十萬的大型SUV,問界火爆的背後也反映了華爲造車的成功。

小米也不甘落後,在宣布造車以後,僅用短短3年時間就成功了,目前還在做最後的沖刺,等測試完畢就會盡快上市,相信用不了多久了,反觀蘋果造車,搞了10年,投資了數十億美元,大家都翹首以盼的項目,在蘋果首席運營官宣布終止以後,徹底放棄。

蘋果在PC和手機行業的表現,一直以來都是首屈一指的,帶給整個行業很多驚喜,一些顛覆性的設計引領整個行業,很多相關的理念和設計都是蘋果率先提出並且應用的,智能汽車一直是認爲是智能手機的延伸,大家都期待蘋果能夠在汽車上續寫“iPone神話”,毫不誇張的說,蘋果宣布造車的那一刻,在每家車企頭上都懸著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而蘋果宣布停止造車,也讓不少車企都松了一口氣。

看到這條消息時,小編首先是感到震驚,有些不敢相信,其次是惋惜,可惜沒有機會一睹蘋果汽車的風采。不得不說,造車的難度還是很大的,即便是蘋果這樣的行業巨頭,資金儲備雄厚,技術積累豐富,都放棄了造車,新能源汽車絕對沒有我們想象的這麽簡單。不過,在爲蘋果感到可惜的同時,小編還是忍不住把蘋果和小米拿來作對比,爲什麽蘋果造車搞了10年宣布放棄,小米僅用短短3年時間就成功了?小編認爲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受大環境影響,歐美電動汽車需求放緩,按下暫停鍵。因爲自然環境的原因,歐美地區天氣普遍比較冷,生活區不集中,冬天耗電量大,續航短,長途行駛沒有優勢,導致歐美地區消費者對電車並不認賬,當初那些爲了趕時髦買電車的人也都換回了燃油車,所以歐美國家在電車上出現開倒車的現象,通用、福特、大衆等品牌在電動汽車的擴張上開始放緩,奔馳也放棄了全電動車計劃,就連奔馳都踩下了“刹車”,蘋果宣布停止造車,開始轉向,似乎也就不難理解了。我們國內恰恰相反,新能源車發展如火如荼,電車最大的優勢就是環保節能,各大品牌都向電車靠攏,小米能夠在3年時間造車成功不足爲奇。

第二,國內科技發展很快,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國內電車競爭很激烈,同行之間比較卷,這也就促使車企們不斷的去創新,小米造車向國內很多電動車企致敬,吸取了比亞迪、小鵬和蔚來等品牌的經驗,不斷的與同行交流切磋,在競爭中找到方向,在學習中確立目標,有了明確的方向和目標,造車即使再難也能啃下這塊“硬骨頭”。蘋果一直是行業巨頭,旗下的産品都很成熟,很難有和同行學習的機會,而且近幾年蘋果的産品並沒有特別出衆,創新性有所折扣,基本都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創新,所以當蘋果進入到造車這個全新的賽道,雖然手裏拿著錢,腦子裏有技術,但還是暈頭轉向,不知所措,要不然也不會十年都沒有進展,最終以難産告終。

第三,蘋果有了更好的發展方向。蘋果決定造車是在2014年,代號泰坦計劃,當時正好是新能源車的風口,僅憑一張造車ppt,就可以輕松融資幾個億,那時賈躍亭的法拉第未來剛剛成立,蔚來也才剛誕生,庫克非常看好汽車行業,蘋果汽車是公司最受重視的項目之一,從特斯拉、奔馳等車企挖走很多專業人才,這十年來,解散重組,重組解散,起起伏伏,直到去年,蘋果還在做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現在突然宣布停止造車。蘋果這種體量的公司,決策從來不是隨隨便便,每一個重大決策都有前瞻性和戰略性,蘋果宣布終止造車以後,把電動汽車部分員工調到了AI部門,庫克也表示會進一步加碼AI,蘋果歸根結底是一家公司,最看重的還是利潤,蘋果不造車是因爲他們找到了更好的方向,那就是AI,期待蘋果在AI領域的表現。

在小編看來,蘋果造車之所以宣布終止,是因爲蘋果給自己設定的目標太高了,導致騎虎難下,衆所周知,蘋果對産品的標准很高,蘋果希望自己的車能夠重新定義汽車行業,他們造的不是車,是對汽車行業的顛覆,這種把完美追求到極致的態度,是不利于做産品的,畢竟造車很難做到事事完美,國産車就是例子,蘋果現在宣布停止造車,很難說以後不會造,希望以後能看到蘋果汽車。

0 阅读:13

小嶽嶽說車

簡介:推送汽車資訊,講述汽車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