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封殺”中國半導體,韓國遭了大殃,荷蘭趁機大賺一波

看度時政聚焦 2024-04-10 11:59:33

文/戰海

從2022年開始美國爲了阻止中國科技快速發展的勢頭,開始限制中國進口先進半導體成品和制備設備。不光美國自己不賣,稍微沾點兒“美國制造”的産品都不讓賣,美國這招不但害苦了不少中國的芯片企業,美國本土的芯片企業也深受重創。但最受傷的,還是“躺槍”的美國盟友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荷蘭和韓國。

(三星作爲韓國最大半導體生産企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

荷蘭的阿斯麥爾公司是全球光刻機的龍頭企業,作爲制造高制程芯片不可或缺的部分,阿斯麥爾沒能抗住美國的壓力,停止向中方供貨,這對阿斯麥爾造成了直接的打擊。但環球網援引根據韓國《東亞日報》的報道顯示,在中美這場“神仙鬥法”中,最遭殃的還不是阿斯麥爾,而是韓國的半導體企業。

(阿斯麥爾在光刻機領域處于壟斷地位)

韓國的半導體産業世界領先,半導體産業在韓國工業占比中越來越重要,能夠讓韓國半導體成長速度這麽快,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國。由于中國的信息化速度加快,在手機、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産品的更新叠代明顯快于其他國家。能夠在“卷死人”的中國手機市場裏突出重圍的産品,拿到國外市場上都是“大殺特殺”的存在。從被制裁前華爲手機席卷歐洲市場就能看出。

(在被制裁前,華爲的消費類電子産品在歐洲市場可謂“大殺特殺”)

這些中國制造的消費類電子産品中有不少使用韓國成熟的半導體芯片,在被“封殺”前,由于這方面韓國有比較成熟的供應鏈,因此中方企業並未考慮國産産品。然而封鎖開始後,國內手機廠商立即轉向了國內的芯片供應商,隨著中芯國際、長江存儲等一系列國産芯片廠商的崛起,韓國廠商的産品不再受到中國追捧,原因也很簡單,只要是中國企業進入的行業,“白菜化”只是時間問題。

(中芯國際是目前國內芯片研發龍頭企業)

以儲存芯片爲例,此前市面上的儲存芯片以韓國三星、日本東芝、美國鎂光等巨頭爲主,而當時這些廠商爲了提價,三天兩頭“廠房著火”。然而在美國開始制裁中國後,中國本土的長江存儲迅速崛起,在大量國産訂單的支持下,讓長江存儲得以投入更多的科研經費,在儲存芯片領域制程工藝上迅速趕上第一梯隊,並將儲存芯片的價格“打了下來”。如今再也聽不到“儲存芯片生産廠起火”的消息。而長江存儲也被業界戲稱爲“消防隊”。

(長江存儲成了芯片行業的“消防隊”)

而這還僅僅是儲存芯片領域。此前阿斯麥爾公司的高管就無不擔憂表示,如果美國的制裁再繼續下去,未來當中國的光刻機逐漸成熟,那麽阿斯麥爾的壟斷地位也將不保,美國的“制裁”實際上是在以“適當的壓力”幫助中國迅速推進芯片生産全流程的國産化。而韓國媒體表示在中韓半導體貿易下降的同時,日本和荷蘭對華半導體出口卻上升了不少。實際上也是因爲日本和荷蘭的光刻機産品趕在美國封鎖前,加速對華出口,趁機大賺一筆。因爲他們都知道,如果再不賣下次能賣的時候,中國可能已經不需要了。

(韓美日荷四國,對華出口半導體趨勢圖,2023相比2022)

中國目前已經從半導體設計軟件、光刻機到産品,整條産業鏈都擁有了技術儲備,未來只會更好。

0 阅读:153

看度時政聚焦

簡介:精彩的短視頻世界,盡在神鳥知訊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