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榮臻與張宗遜發生過分歧,後傳出長期關系不睦,究竟所爲何事?

洞鑒五千年 2024-05-13 11:22:42

我國有十大元帥,而聶榮臻元帥一直都是頗具爭議的一位,因爲和其他元帥比起來,聶榮臻元帥沒有很突出戰績。

抛開對手的實力不說,大部分元帥在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大放異彩,獲授元帥軍銜無可爭議,聶榮臻在解放戰爭和傅作義打了三年。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央在對將領進行評定的時候,不會出現不公平的現象,因此聶榮臻的實力是強大的。

時間回到1945年,那是日本投降、抗戰結束的時候,當時黨中央將晉察冀地區交給聶榮臻元帥,讓他“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基礎上加訓軍隊。

在這樣的背景下,聶榮臻元帥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訓練軍隊上,時刻准備迎接接下來“可能爆發的沖突”。

然而誰都沒想到,後來的對手能夠如此強大,以傅作義帶領的軍隊對聶榮臻發起了猛攻,對方是國民黨比較強大的戰隊。

在這樣的情況下,導致我國晉察冀地區軍隊損失較爲慘重,而作爲指揮員的聶榮臻也備受爭議,也成了授銜時爭議的點。

其實後來經過中央的分析,這場戰爭根本不是聶榮臻元帥的過錯,而是我方這邊的各個勢力都不及對方。

首先是我黨對聶榮臻同志的安排不夠妥當,聶榮臻屬于政工型人才,在軍事方面的確不拔尖,而他能堅持對抗三年也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了。

其次聶榮臻元帥碰到的對手是國軍統帥裏最強的傅作義,傅作義被稱爲“國民黨五大悍將之一”,我黨也拿不出幾個與之有一樣能力的人。

最後是在戰爭初期聶榮臻元帥失了先機,總之這都不能證明聶榮臻的實力弱,只不過各種巧合造就了失誤。

至于張宗遜,早年曾在中央紅軍承擔保衛工作,毛主席與彭總都非常了解,後來還成了彭老總的直接下屬。

張宗遜身材高大魁梧,有著爲人低調、性情剛直的性格,也讓毛主席對他誇贊不已,而他也在軍隊裏發展十分順利。

在1955年9月全軍授銜的時候,張宗遜被授予開國上將。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就是這兩個人,一個元帥和一個上將,很多人都說他們之間有著不可調節的矛盾,這是咋回事?

其實這還需要從1946年的大同集甯之戰說起,這場戰爭是聶榮臻指揮的,當時的對手就是傅作義,最後失敗了,還是在以多對少的情況下。

而當時的張宗遜將軍是前線指揮部司令員,戰後則與聶榮臻吵了起來,兩人互不相讓,都認爲對方的責任更大。

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宗遜被調離,去了西北戰場輔佐彭老總,後來也成爲了彭德懷的得力手下,擔任西北野戰軍第一副司令。

聶榮臻和張宗遜在1946年開始合作,聶帥對張宗遜很客氣,信任他的指揮能力,但隨大同集甯之戰的失敗,聶榮臻十分生氣。

在大會上,聶榮臻認爲張宗遜當時不該武斷分兵,需要對失利負主責,而張宗遜當場反駁,認爲發動戰役的時機不成熟。

後來隨著聶、張兩人不斷指責,到後來變成了一場矛盾,甚至到了難以繼續共事的地步。

聶榮臻是晉察冀元勳人物,地位自然不會輕易改變,最終中央把張宗遜調走,此後他也在西北戰場作出了不小的貢獻。

有人說,按照張宗遜的資曆,其實他和聶帥的差距沒有那麽明顯,就算評大將也是有資格的。

客觀而言,張宗遜的聲譽和地位確實是受到了大同集甯之戰的影響。

至于說聶帥與張宗遜的關系長期不佳,其實也是因爲他們後來沒有工作交集,私下自然也不會有來往。

但有意思的是,這位將帥在晚年寫的軍事回憶錄裏,都提到了大同集甯戰役,而雙方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依舊是當年爭論的焦點。

0 阅读: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