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與王朗:一個對人不對事,一個對事不對人

公羊春秋 2024-04-19 16:53:33

王朗: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知道是孔明,故意確認身份,爲下述做渲染

諸葛亮:正是

我就是,你想說啥?

王朗:久聞公之大名,幾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爲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先揚後抑,先奉承再質疑

諸葛亮:我奉诏討賊,何謂之無名?

蜀漢確實是漢室的延續,但是曹氏就真的是賊嗎,曹氏是奪取了漢室統治權,但是沒有對不起百姓,百姓在漢室的手裏只會生靈塗炭罷了。

王朗: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也。

時代變了大人,王朝更替是大勢所趨,也是曆史規律,有德之人指曹氏家族,暗指漢帝無德。

諸葛亮:曹賊篡漢,霸占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這就是諸葛亮北伐的理由,在古代,王室正統才是天道,任何不和王室正統有關的都是違反天意。劉備自稱劉皇叔,就是利用這一點,這樣可以拉攏人心,不戰而勝。

雙方此時的爭論,王朗占據上風,他從曆史大勢上進行分析,王朝更替,是幾千年曆史規律,鐵打的江山,流水的皇帝。從堯舜禹到商湯,從商湯到周文王,從周文王到秦始皇,從秦始皇到漢獻帝,沒有人能阻止曆史的發展,你諸葛亮是逆天而爲。但是轉折來自于王朗下面的對話。

王朗: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卷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自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善舜,這,豈非天心人意乎?

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強要背天理、背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雲: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然爾等腐草之熒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王朗這些話說得一點毛病都沒有。東漢末年黃巾起義, 大將軍何進召董卓進京,引狼入室,董卓專政。天下諸侯你爭我奪,軍閥混戰。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袁術、定陶謙、平呂布,官渡之戰大敗袁紹,平定烏桓,北方最終統一。可以說,如果沒有曹操,真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如果不是曹操,北方戰亂不知要持續多少年。可以參考一百年後的西晉末年,五胡亂華,大小幾十個政權更叠,無數生靈塗炭。曹操以武力一統北方,爲曹魏打下基礎,曹丕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治國謀略,文治武功,創建九品中正制,平定青州徐州,對外遊牧民族,該打就打,該和就和,同時恢複西漢在西域的統治權,重修絲綢之路。另西域各國臣服,另遊牧民族膜拜。而且曹氏並不是像董卓那樣以蠻橫姿態強勢奪取政權,是真正的靠本事爭取來的,以漢獻帝的能力,是遠遠不夠做到像曹氏那樣的功績的,更重要的一點是,漢獻帝已經失去天下臣民的歸附之心,更准確的說法是,漢王室已經失去民心。曹氏父子的文治武功,讓天下百姓尊重,讓群臣折服,百姓不管你們誰做皇帝,只要能過好日子都無所謂,你非要挑起戰火,讓原本過好日子的百姓再度深陷戰亂之苦。所以,曹氏父子的權利是靠自己的本事贏回來的。

諸葛亮固然是一代人才,但是就像關羽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劉備也是有能力的人,漢室血統,禮賢下士,有謀略,有抱負。但是北方跟他一點關系沒有。在兩千多年前的東漢末年,北方才是王朝正統,是國家主力。統一北方就等于得到實際統治權。劉備占據的西川和荊州,充其量只能偏安一隅,想北伐真的是異想天開。統一北方光複漢室,是劉備畢生所願,只不過“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諸葛亮自己比誰都知道北伐有多難,爲什麽執意北伐,無非是爲了完成劉備的遺願,哪怕知道不可爲也要爲之。

王朗以“天下大勢”的曆史角度,來攻擊諸葛亮的北伐大軍。這正好擊中了諸葛亮的軟肋。

我們假設下,假如是一個平民老百姓把王朗的話說給諸葛亮聽,諸葛亮會怎麽反駁,他會說,早年追隨先帝,先帝有知遇之恩,畢生夢想就是光複漢室,無奈先帝去了,白帝城托孤,此等恩情重于泰山,哪怕是死也要爲漢室流盡最後一滴血。

但是諸葛亮不會和王朗這樣說,因爲兩軍對壘,說這話等于自降身價。

諸葛亮在道德上已經被劉備徹底綁住了,即使天下大勢已經明了,自己也不能置劉氏而不顧,不然會被天下人恥笑,自己會被定上恥辱柱。所以,說諸葛亮就是“愚忠”一點不假。

王朗說的話字字有理,但是忽視了諸葛亮的忠心,所以諸葛亮在知道沒理的情況下,抛開“天下大勢”,抛開誰做皇帝誰不做皇帝的糾纏,轉而開始對王朗本人進行“人身攻擊”。

諸葛亮:我原以爲,你身爲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戰士,必有一番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請各位靜聽。

王朗說的話有沒有道理,有,肯定有。但是諸葛亮說是“粗鄙之語”,粗鄙在哪裏,不是站在曹魏的角度,而是在王朗的角度。諸葛亮一開始就給王朗冠上“漢朝老臣”的帽子,然後開始爲下文做鋪墊。

諸葛亮:昔日桓帝、靈帝之始,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郭汜、李厥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爲官,遍地之間,禽獸食祿;致使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顔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爲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危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爲?王司徒之平生,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煤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

看到沒,諸葛亮的話是字字針對王司徒本人,王朗剛才說的話他是全部聽進去了,但是又全部沒聽進去,按照王朗的邏輯,諸葛亮占不到半點便宜,所以他開始對王朗人身攻擊。漢朝實行“察舉制”,如果一個人爲人品行好,孝順,就會被鄉裏縣裏舉薦做官,王朗就是在這一官吏選拔制度上做的官,所以是漢室給了他做官的機會,是漢室給了他一碗飯。但是國家危難的時候你做什麽了?你什麽都沒做,還幫助曹氏奪取漢室的江山,真是無恥至極!

諸葛亮說的話有沒有毛病,沒有。從“忠孝禮義”的角度上來說,王朗確實沒有做到,而諸葛亮可以做到。王朗順應天下大勢,但是沒有“忠心”,諸葛亮不順應天下大勢,但是諸葛亮有忠心,這就是二人的矛盾點。

王朗:你。。諸葛村夫,你敢。。

諸葛亮:住口!你這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于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爲讒谀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還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舞舌,助曹爲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面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顔無恥之人!

諸葛亮上來就罵,不給王朗反駁的機會。他說王朗,天下人皆願“生啖你肉”,事實是這樣嗎?諸葛亮所謂的天下,是針對于依然歸附于漢室的人,不是北方的曹魏政權,北方的百姓深受連年戰亂之苦,對于漢室早已失去信心。所以諸葛亮說的“天下人”,只是在爲罵王朗的時候增加其“不忠不孝”的心理負擔。

諸葛亮罵王朗,主要在三點,一是王朗年紀大了七十多了還不知羞恥,二是王朗爲曹魏效力自稱天數,三是王朗一生沒幹什麽大事,只會瞎咧咧。

而這三點,正是諸葛亮本人都具備的,諸葛亮那是才四五十歲,想比王朗還很年輕,二是劉氏在西川延續漢朝香火,自己才是天數,三是諸葛亮身爲蜀漢丞相,一生打了很多勝仗,爲劉備建立蜀漢政權立下汗馬功勞。

諸葛亮雖未明說,但是這三點對于七十有六的王司徒來說是顯而易見的,一對比,王朗在諸葛亮面前簡直就是一文不值。

王朗爲什麽被氣死,有三點:

第一,王朗本身身體就不太好。七十有六的年紀,在古代是高壽了,出發前就有人擔心他身體,王朗說爲國家出征,不在乎自己身體。

第二,王朗的“忠心”被侮辱。王朗早年確實是個人才,爲官時兢兢業業,處處爲民著想,深受百姓愛戴,而且其本身頗有學問,寫過很多書。當年身爲一個儒臣,帶兵力抗孫策的攻擊,然後兵敗,流亡數日,被曹操召回,輾轉幾年才到達許昌。所以王朗確實爲漢室出過力,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是曹操在他最爲難的時候認同他,給了他繼續爲國效力的機會,後來時局的發展,讓他明白漢室已經無力即將被淘汰。決定“順天而爲”。

第三、兩軍陣前與諸葛亮的對比。上面說到,年紀、忠心、功勞,王朗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王朗在曹魏,是深受軍民愛戴尊重的,但是諸葛亮在三軍面前,一點面子不給,把他說的一文不值。

所以,王朗就被氣死了。

王朗不是不忠心,相反他確實是個好官,只不過是看透世事變遷,順勢而爲。諸葛亮忠心不二,即使看透時事,也甘願“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王朗是“識時務者”,諸葛亮就是“愚忠”。諸葛亮用封建禮儀的“忠”進行道德綁架,將王朗擊敗。

吵架,在一件事上面沒理的時候,就轉移話題進行對其本人言語攻擊,別固執的說事不說人,這是認死理,要說人不說事,這就是爲什麽村裏很多大媽吵架總能贏。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