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種婆婆,甭管兒媳多孝順,也很難換回她的真心

成濟說情感 2024-05-14 02:31:36

文|婚姻咨詢師劉潔

在婚姻裏,婆媳關系是每個女人都要面對的難題。

很多時候,你覺得自己很委屈,明明已經對婆婆不錯,怎麽就是得不到她的認可?

其實,這也不能全怪婆婆。她們那一代人受過的教育、成長的環境和我們這一代人不一樣。所以,有些東西我們很難理解。

比如,婆婆覺得兒媳婦應該怎麽做才是個好媳婦,可兒媳婦的做法和她想的不一樣,這不就容易産生矛盾了嗎?

再加上性格上的差異,比如婆婆比較守舊,兒媳婦就比較開放,一來二去的,關系能好才怪。

所以,要想處理好婆媳關系,不是兒媳婦一個人努力就可以。需要雙方能理解和溝通,還要有時間慢慢去磨合,才能讓關系變得更好。

婆婆身上如果有這三個特征,往往會成爲婆媳關系中,難以逾越的鴻溝。

01

固執己見,難以接受新事物

有些婆婆因爲年紀和生活經驗的原因,思想比較傳統,對新事物、新觀念,根本就接受不了。

在她們眼裏,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那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完全是正確的。所以,很難接受年輕人的想法和做法。

北北屬于時尚一族,她喜歡在空閑時做瑜伽,做烘焙,還經常和朋友們外出旅行。

但婆婆卻對此嗤之以鼻,認爲這些都是“花裏胡哨”的東西,一點兒用都沒有。不如留在家裏,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來得實在。

所以,每當北北想要和婆婆分享外面的世界時,婆婆總是用一句“你們這些年輕人,就知道玩”來回應。

久而久之,北北也就不願意再自討沒趣了,很自然的就跟婆婆拉開了距離。

愛因斯坦曾說:“創新是首要的生存策略。”

但是,在這些婆婆眼裏,創新和改變,往往等同于挑戰和威脅。

這種固執己見的態度,很難正常溝通,更別說去處好關系了。

02

過分幹涉,缺乏邊界感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長輩對晚輩的生活,似乎有著天然的“指導權”。

但是,在現代生活中,這種過分的幹涉,往往會導致家庭矛盾。

特別是當婆婆對兒媳婦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插手時,兒媳婦就會覺得,自己的私人空間被侵犯,心生抵觸,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麽好態度了。

珍珍的婆婆,就喜歡對她的生活指手畫腳。從買菜做飯,到打掃衛生,甚至是她和老公之間的相處方式,婆婆都要一一過問。

最讓珍珍難以接受的是,婆婆還經常在她不在家的時候,悄悄進她的臥室,翻東翻西,窺探她的私人生活。

這種過度幹涉的行爲,讓珍珍感到非常不舒服,爲此和婆婆有了越來越多的摩擦。

雨果曾說:“親人不睦家必敗。”

當婆婆過分幹涉兒媳婦的生活時,不僅會讓兒媳婦感到壓抑和不滿,也會破壞整個家庭的和諧氛圍。

最爲重要的是,當兒媳婦有了不滿之後,彼此間的矛盾會越來越多。I do

03

偏心自己的孩子,做不到一碗水端平

在婆媳關系中,還有一種常見的情況,就是婆婆在處理家庭矛盾時,偏袒自己的孩子。

這種偏心的態度,會讓兒媳婦覺得,自己始終是個“外人”,不被公平對待。

阿娟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每當她和老公發生分歧時,婆婆總是無原則地站在老公一邊,對她指責批評。

甚至在阿娟懷孕生子後,婆婆也只對孫子熱情,而對阿娟的付出視而不見。

這種偏心的做法,讓阿娟覺得心寒,對婆婆有了越來越深的怨恨。

有句老話說得好:“手心手背都是肉。”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婆婆卻難以做到這一點。

她們在處理家庭矛盾時,毫無原則的護短,根本沒有公平可言。這種偏心帶給兒媳婦的,只有排斥和孤立,破壞家庭和諧。

通常情況下,婆媳關系中的矛盾和沖突,往往不是單方面的問題。

作爲婆婆來說,如果固執己見、過分幹涉和一味偏心話,那麽婆媳之間的關系,很難處得好。

作爲兒媳婦,雖然要理解和尊重長輩的想法和做法,但也要懂得保護自己,不要讓自己在婆媳關系中處處受委屈,越活越卑微。

0 阅读:7

成濟說情感

簡介:感謝大家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