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強行拖北約下水?俄專家提醒:此舉可能引發“核打擊”風險

鐵血觀世界 2024-05-10 19:39:04

據媒體消息,當地時間5月8日,北約國家立陶宛總理因格麗達·希莫尼特在接受采訪時宣稱:已經獲得本國議會的許可,可以向烏克蘭派遣軍隊進行訓練。在相關報道中提到,目前烏克蘭並沒有向立陶宛申請派兵。這件事可大可小,目前來看只是立陶宛方面的“一廂情願”,且因爲本身的軍事實力並不出彩,所以烏克蘭求援大概率也不會找立陶宛。但這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立陶宛作爲北約成員之一,如果其貿然參戰可能會有引發俄羅斯和北約之間的大規模軍事對抗。

立陶宛總理

第一:針對立陶宛方面這一行爲,俄羅斯軍事專家伊戈爾·科羅特琴科曾表示:若北約向烏克蘭派兵,可能面臨遭到俄戰術核打擊的風險。簡單翻譯過來就是:立陶宛的“批准派兵”,正在加劇北約和俄羅斯之間的對抗情緒,一旦發生擦槍走火的情況,那麽俄羅斯將采取最果斷的反擊措施,也就是戰術核打擊。而且在相關描述中能夠看到,俄羅斯的目標不是烏克蘭,也不是立陶宛,而是整個北約其中自然包括美國。所以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爲,俄羅斯並不願意更多的國家介入,讓俄烏局勢變得複雜難以處理。

俄羅斯戰意昂揚

第二:在采訪環節有一個很有趣問題,希莫尼特指出:向烏克蘭派兵將被俄羅斯視作“挑釁”。個人理解:這可能就是北約的慣用話術,將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描述成一件可有可無的小事。從客觀角度來說,立陶宛派兵進入烏克蘭,就相當于軍事介入正式對俄羅斯宣戰,這一行爲帶來的影響絕非“挑釁”可以比擬。同時側面證明,立陶宛很清楚自己的行爲是在挑釁俄羅斯,但是話裏話外卻好像在說:軍事挑釁一個大國是正確的,是值得鼓勵的。

俄羅斯北約大戰一觸即發

第三:類似的“豪言壯語”也並非首例,此前法國總統就曾對外表示:不排除向烏克蘭派兵。但是在後續的采訪中,馬克龍也解釋了自己這一說法,其中關鍵描述:“不會采取主動形式”。這說明馬克龍也很清楚一旦派兵會帶來的後果是什麽,所以只會在“被動情況”下才會采取行動。可以理解爲:法國遭到攻擊,或者北約某一個成員遭到攻擊,法國因共同防禦要求出兵烏克蘭去抵抗俄羅斯。簡單來說,一些政治大國很懂得審時度勢,也不會將自己放在不利的環境中。而立陶宛方面的表現,更像是一個反面例子。

俄羅斯和北約對峙

最後,俄國防部在6日發布公告:俄軍總參謀部已開始籌備將于近期舉行的南部軍區非戰略核力量演習。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更像是一種防禦性軍演。美國、歐洲經常會組織十幾個國家或者幾個國家的聯合軍隊,前往黑海海域或者其他俄羅斯周邊地區進行聯合軍演。而俄羅斯方面也會采取對應的軍演回應,目的就是避免雙方誤判局勢。綜上所述,立陶宛的行爲更像是在刺激俄羅斯,希望對方能夠做出一些過激行爲,從而利用北約成員的身份,將整個北約拖下水。當然還有一種可能是刷存在感,體現自己存在的價值,只不過這種以犧牲全球和平安全爲代價的“表演”,屬實令人難以接受。

(文/小鐵)

0 阅读:164

鐵血觀世界

簡介:鐵血觀世界,就愛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