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出異物後腹瀉,網紅牛奶品牌回應“賠付5元”|聚焦“3·15”

國際金融報 2024-03-15 19:59:25

食品安全關乎民生,一直是“3·15”的重頭戲。其中,乳品的生産、灌裝、運輸條件更爲嚴苛,對其的監管也是逐年加強,卻還是問題頻發。

近日,多名消費者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反饋自己購買的網紅品牌認養一頭牛牛奶出現問題,包括喝出異物、産品變質、包裝“完好”但漏奶等。

不同于伊利、蒙牛等傳統乳企,認養一頭牛擅長以互聯網營銷方式打造“爆品”。2020年“雙11”期間,這家誕生僅4年的乳企就取得了超億元的銷售業績;去年“雙11”,認養一頭牛拿下天貓常溫乳制品店鋪銷售榜TOP 1。

將自己打造爲網紅品牌、取得不菲成績的認養一頭牛,能否在食品安全上擔得起消費者的信任?

喝到半透明不明物,半小時後拉肚子

3月11日早晨,一位內蒙古的消費者陳女士在喝牛奶時突然覺得喝到異物,吐出一看,是一小塊半透明質地的不明物體,半小時後其便察覺到肚子不舒服;她的丈夫、母親也喝了該牛奶,當天三人均出現腹瀉症狀。

受訪者供圖

陳女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該産品是認養一頭牛的娟姗奶,2月27日在李佳琦直播間購買,活動價爲4箱奶128元(其中兩箱娟姗奶、兩箱純牛奶),疑似喝出異物的那瓶奶生産日期爲2024年2月6日,保質期爲6個月。

發現異物後,陳女士第一時間向認養一頭牛官方店鋪反饋情況,在和客服溝通期間,家人也在另一瓶娟姗奶中喝到了相似異物。其認爲,牛奶過濾後不應該出現其他東西,喝到“異物”後,她便向對方提出需依照食品安全法賠付1000元的訴求。

但客服的回複卻與預想相差甚遠,“生産牛奶的過濾篩網是0.01微米,出現這種情況屬于偶然”,並給出了一份該産品所在生産批次的檢測報告,表示“可以補償5元”。

陳女士對這一回應並不滿意,她對記者表示,作爲有著多年喝奶習慣的內蒙古人,此前未在其他品牌牛奶中喝出類似不明物質,也不像是奶皮;家裏開著暖氣,也不存在低溫影響産品的因素;此外,令陳女士感到滑稽的是,爲了證明産品沒有質量問題,認養一頭牛客服提供了一份産品檢測報告,但該報告由公司本身開具,而非第三方權威機構。

值得注意的是,她在喝完牛奶後半小時就覺得“肚子不舒服”。當天,喝過該牛奶的陳女士及其丈夫、母親,三人均出現腹瀉現象,而其丈夫和母親都拉肚子3次。陳女士表示,自己和家人常年喝奶,沒有乳糖不耐受的現象,喝牛奶拉肚子實屬罕見。

察覺到陳女士態度比較堅定,認養一頭牛更換了一位品牌專員與其進行溝通,但對方只同意退款或退貨,不同意消費者提出的賠償訴求,堅持表示“這不屬于生産過程中的問題”。

當天下午,對方給出最終賠償方案。從“賠付5元”變爲“可以退這箱奶的錢(49元);如果不放心未拆封的剩余産品,可將産品寄回、辦理退貨退款”,並表示額外申請了一份致歉禮品,包括一個定制小牛公仔和一封致歉信。

幾番溝通卻無法達成共識,陳女士當天(3月11日)便在12315小程序上反饋了該問題,但至今還未收到回複。

外包裝完好,卻頻頻漏奶?

像陳女士這樣遭遇認養一頭牛産品問題卻維權困難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龍年春節前夕(2月初),山東青島的王藝(化名)收到朋友送的認養一頭牛牛奶,2月底飲用時才發現,其中兩瓶的瓶身和瓶蓋交界處出現漏奶現象,但瓶身外包裝並無擠壓和破損的痕迹。

起初,王藝以爲是小孩子不小心弄壞的,直到她又拿起全新的一瓶,將瓶身倒置後(蓋緊蓋子的前提下),牛奶就流淌出來,而外包裝肉眼看不出破損,這一情況顯然不正常,牛奶很可能因爲不在密封狀態而發生變質。

瓶身與瓶蓋交界處漏奶(受訪者供圖)

王藝向記者表示,該産品是認養一頭牛A2β-酪蛋白純牛奶(10包/箱),由朋友在線下超市購買。淘寶旗艦店顯示,該産品10包/箱*2箱(共20包)的組合裝售價爲109元,定價比蒙牛特侖蘇還高。蒙牛淘寶店鋪顯示,特侖蘇250ml*24包的組合裝定價爲106元。

其認爲,該産品外包裝看不出破損,應該是瓶蓋和瓶體交接處出廠時就有瑕疵,責任在認養一頭牛廠家。

她在産品包裝上找到了官方電話,但撥通後,認養一頭牛工作人員態度並不好,表示該問題不歸廠家管,確認了箱體無破損無擠壓後,依然堅持說從哪裏買的去找誰。

王藝轉而撥打12345市民服務熱線,“因爲該産品是在青島購買的,所以打了青島市12345,但對方說該産品的工廠不屬于青島,所以不歸他們管。看到瓶體包裝寫的廠家在臨沂,她又聯系到臨沂市12345,但發現,這個奶有兩個廠家,該産品是另一産地生産的......”

經曆一次次“踢皮球”後,王藝選擇吃下這個啞巴虧,放棄了維權,“根本沒有時間因爲一箱奶打那麽多電話,而且每次打電話都要重複一遍問題”。

認養一頭牛牛奶泄露的情況並非個例。王藝表示,臨沂市12345工作人員在回複中提及,之前也收到過相同情況的投訴。

記者也接到了相似的反饋。由于經常在社交媒體上看到認養一頭牛的廣告,2023年12月6日,小智(化名)下單了兩箱純牛奶嘗嘗鮮,卻沒想到第一次買就“踩雷”,遇到的也是包裝破損問題。

據小智回憶,簽收快遞時,外包裝沒有擠壓破損現象。但打開發現其中一箱內有奶漬滲出,有2瓶奶是空包裹(其中一瓶奶嚴重破損,另一瓶奶外包裝並無異樣)。根據小智提供的消費記錄,這是他在認養一頭牛企業店購買的250ml*12包*2箱規格的兒童奶,優惠後實際成交價格爲79.9元,他將此次不好的購物經曆分享到社交平台後,對方進行了全額退款。

食品安全是消費者關心的重點,記者在“3·15”調查中發現,許多消費者在遇到問題後因爲維權時間成本高、賠付金額小、找不到相關主體人等問題而放棄維權。

對此,記者就上述情況向律師咨詢,如果消費者在線下購買到變質牛奶或發現其他問題,將會遇到經銷商(商超)和品牌方兩個責任主體,應該找誰維權、如何維權?

北京市東元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樹貴律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消費者既可以找銷售牛奶的線下超市,也可以找牛奶的品牌方。由于食品消費金額小、維權時間成本高,他建議消費者先嘗試與銷售者(即超市)協商解決,這是最便利、最經濟的方式。如果協商不成,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投訴、向相關行政部門舉報或申訴、或采取法律手段(如提起訴訟)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張樹貴表示,如果遇到牛奶在保質期內變質問題,是因爲在運輸、倉儲環節因高溫導致,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條第二款,第四十四條以及第五十二條等相關規定主張賠償;如果是生産牛奶的工藝、生産過程中的衛生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則可以適用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條之規定,消費者有權主張支付價款十倍或者損失三倍的賠償金。

上市折戟,曾被質疑涉嫌傳銷

2021年,即認養一頭牛品牌創建的第五年就取得了25億元營收,憑借大力營銷和“認養模式”,其在一衆老牌乳企中突出重圍,一時風光無兩。

企查查信息顯示,認養一頭牛公司2021年先後獲得三次融資,投資公司包括美團龍珠、古茗、鮮豐水果等。但其後續上市之路並不順利,2022年7月,認養一頭牛遞交上市申請,2023年1月,證監會以近1.5萬字長文對其提出48連問,要求公司回複是否涉嫌傳銷質疑、自有奶源建設情況等問題。今年2月6日,該公司撤回上市申請,IPO宣告折戟。

具體來看,“認養模式”是認養一頭牛2017年推出合夥人+分享的商業模式,即消費者可以花錢聯名認養奶牛,如果將牛奶分享給好友購買還可以獲得相應的推廣獎勵。該模式也是公司早期得以快速發展的抓手。

據多家媒體報道,當時消費者可以花2999元認養一頭牛,獲得牧場奶牛的“認養權”;或支付1萬元成爲“聯合牧場主”,獲得認養一頭牛的所有權益,並享受牧場經營紅利。如果朋友購買産品,參加“認養模式”的會員可以從中獲得5%至10%的傭金,如果朋友接受邀請加入“養牛團隊”,會員還能獲得3%至7%的拉新獎勵。該體系規則因與推廣效果相關聯,被外界質疑是否涉嫌傳銷。

認養一頭牛去年2月回複證監會時表示,此前第三方電商合作開展的活動是爲了推廣銷售公司的奶卡業務,合作電商將活動分別命名爲“牧場共建人”“聯合牧場主”,旨在增加奶卡購買者的參與感。該公司與合作方、參與人之間均系以真實的商品交易爲前提,不存在“發展下級”、收取“入門費”、“層級計酬”等《禁止傳銷條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于新型傳銷活動風險預警提示》所認定的傳銷行爲。

對乳企而言,自有奶源是保障乳品安全的重要基礎,認養一頭牛的自有奶源建設情況也一直是外界關注重點。截至今年2月,認養一頭牛在河北、黑龍江、山東、吉林有9座牧場,2座乳制品加工廠,自有奶源率近90%,其中有7座牧場爲公司獨立自營牧場,3座牧場爲聯營牧場。

招股書中,公司表示其乳制品加工采用自主生産與外協加工相結合,其牛奶和酸奶是主要營收來源,並披露了相關産品的自有産能情況。2019年,純牛奶和酸奶的自有産能均爲0,這意味著當年其近6億元營收額的酸奶和牛奶産品,奶源均來自第三方;2020年,認養一頭牛94%的酸奶、88%的純牛奶依然由第三方公司生産;直至2020年10月,其山東生産基地完工投産,奶源依靠外采的局面才有所改善。

1 阅读:585

國際金融報

簡介:人民日報旗下權威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