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鞏帶領徒弟祭拜恩師馬季,神情哀傷,可歎門下無人繼承發揚相聲事業

五四觀娛 2024-04-04 17:37:30

4月4日清明節,馮鞏帶著賈旭康、侯林林等徒弟,去祭拜自己的老恩師馬季先生。

馬季的墓前除了墓碑,還有一座馬季面部的雕像,旁邊寫著一句古詩:平生道路九羊腸。

這句古詩取自宋代詩人楊萬裏的《曉過皂口嶺》,意思是:這一生的命運如道路般坎坷曲折。

馬季出生于1934年,2006年因心髒病突發離世;如果健在,今年正好90歲。

馮鞏給恩師清理了一下墓碑,獻上鮮花,並帶著徒弟們在墓前三鞠躬,以示敬意。

在老恩師墓前,馮鞏一度眼眶濕潤,似乎有很多話想說,最後只彙成了一句:“明年我們再來看您。”

1983年,馬季擔任了首屆央視春晚的主持人,並表演了《山村小景》《小小雷鋒》和《說一不二》等經典相聲,也是第一個將相聲帶上春晚舞台的先驅者。

1984年,他在春晚“推銷”《宇宙牌香煙》;1987年,他帶領徒弟們表演了群口相聲《五官爭功》.......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1984年,陳佩斯與搭檔朱時茂表演了小品《吃面條》,後面幾年又表演了《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羊肉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自此,相聲和小品這兩種語言類節目,在春晚占據了絕對的“主流”地位。

馬季在世時,曾對馮鞏說:“你要想當一個相聲演員說好相聲,必須兩條腿走路,一條是表現,一條是創作。”

後來,雖然馮鞏將主業放在了小品和影視表演上,但他的相聲基本功一直沒落下,近幾年在遼甯春晚表演了《故鄉情》《鄉音總關情》等相聲作品,頗受好評。

更重要的是,馬季培養出了姜昆、馮鞏、劉偉、趙炎等一批相聲名家,可以說他的弟子延續了相聲整整一個時代。

如今,馬季的徒孫賈玲、白凱南、潘斌龍等人,也已經成爲傑出的喜劇明星,但在相聲上的成績一般。

馬季在世時,曾經有人問他:“爲什麽別人都批評郭德綱,而你不批評呢?”

馬季笑著回答:“我年紀大了,不去嫉妒別人”。

他如此評價郭德綱:“他的出現讓相聲又熱起來了,這是多好的事啊!我不管在媒體上看到、聽到多少矛盾,我也不想做調解人,我也不想參與這些矛盾,我就覺得這些現象值得可喜,作爲相聲這是好事。”

馬季還曾親自爲郭德綱書寫了“德雲社”三個大字,這三個大字和題字時的照片,至今還被郭德綱珍藏在自己的書房裏。

馬季的兒子馬東,與郭德綱是很好的朋友,他形容郭德綱的相聲是“驚爲天人”。在德雲社二十周年慶典上,馬東不僅前去捧場,還在現場做起了主持人。

在馬季的葬禮上,郭德綱穿著貂皮大衣參加,很多人站出來指責他:“太過傲慢,不尊重馬季。”

郭德綱在社交賬號回應:“這也太荒唐了!”然後就關閉了評論區。

現在的郭德綱,或許比馮鞏、姜昆更有資格,向馬季的在天之靈問一句:“先生,這相聲盛世,可如您所願?”

0 阅读:92

五四觀娛

簡介:間歇性吐槽愛好者,娛樂圈生態觀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