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以赴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貴州日報》今日推出第十六期“悟思想偉力·看實踐創新”特別報道

天眼新聞 2024-05-15 08:30:29

全力以赴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編者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縣域發展和縣域治理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爲我們做好縣域各項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關鍵在縣域,潛力在縣域。近年來,全省各縣(市)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立足實際、競相發展,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不斷展現城鄉融合新氣象。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大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産業。本期專刊,聚焦貴州深刻認識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大意義,進一步增強緊迫感、責任感,全力以赴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總書記的話】

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遊名縣,促進農民群衆就近就業增收,因地制宜推進城鎮化進程。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座談會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

【我們的實踐】

興業強縣富民 縣域經濟迸發新活力

赤水河畔,白酒産業從一家獨大到集群發展;銅仁江口,飄香的抹茶從這裏走向世界;修文猕猴桃、錦屏羽毛球……這些耳熟能詳的“貴字號”産品皆出自身在“城尾鄉頭”的縣域。攤開全省經濟地理版圖,我省約有89%的面積、70%的人口、63%的經濟總量都在縣域。

去年,省政府出台《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今年3月,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貴陽召開,釋放出我省“做大做強縣域主導産業”的強烈信號。

縣域經濟,重點看産業。主導産業是縣域經濟區位條件和資源禀賦的集中體現,是立足當地特色資源、經過長期發展積澱而打造成型的比較優勢,是縣域經濟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

産業提級、項目提速、民生提檔……在市場和政策的推動下,根據資源禀賦,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旅則旅,小縣亦有“大作爲”,縣域經濟正在迸發新活力。

黃果樹大瀑布 圖片來源:安順市委宣傳部

壯大主導産業

擁有14.95億噸磷礦、2.16億噸煤礦儲量,境內“六高一鐵一港口”的立體交通網……各類資源賦予了甕安縣工業獨特優勢。

4月,甕安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園內,貴州江山—甕福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建設正酣。這一由甕福集團和江蘇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強強聯合打造的重大項目是我省當前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落地單個體量最大項目,也是甕安縣完善産業布局、優化産業結構的重大戰略舉措。

“項目建成將成爲磷化工産業中少有的構建磷酸濕熱並舉、有機無機兼備、‘三酸兩堿’齊具的工業4.0智慧化工産業園,預計解決就業約3500人。”江山—甕福公司副總經理張金棟說。

發展縣域經濟,首先要找准主導産業。

在酒都仁懷,包材、物流、酒儲、原料儲備等白酒配套企業相繼入駐,白酒産業鏈不斷完善;在“吉他之鄉”正安,擁有288項吉他相關專利、77項商標的正安吉他撥動著世界“心弦”。

一條條主導産業串珠成線、連片成帶、集群成鏈,成爲支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

位于貴州正安經開區的正安國際吉他園。 正安縣融媒體中心 楊媛媛 攝

發展特色農業

又到了枇杷成熟的季節。4月10日,記者走進荔波縣朝陽鎮八爛村更坡組,沿著産業路蜿蜒而上,漫山遍野的枇杷樹進入視野。

“今天采摘的品種是早鍾,整個果園大概采到5月中旬前後。目前已經采了4000多斤,今年預計能采6萬斤左右。”當地枇杷種植大戶陶小勇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據了解,每年枇杷成熟的季節,就有廣東、湖南等地的客商來批量收購。采摘量大的時候,僅八爛村的枇杷日銷售額就能高達100萬元以上。截至目前,荔波縣種植枇杷2.92萬畝,投産面積1.51萬畝。2023年總産量1.18萬噸,帶動就業1.8萬人,總純收入1.33億元。

優美的果園既是一道靓麗的風景,更是一項長效增收的産業。荔波的枇杷不是特例,威甯的蘋果、鎮甯的蜂糖李、都勻的毛尖、安龍的蘑菇、大方的天麻等一批批獨具特色的農産品源源不斷走出大山,讓千萬農戶因爲山的饋贈挑起“金扁擔”。全省各縣突出地域特點建成産業,以産業振興引領經濟發展,勾畫出一幅産興民富的魅力圖景。

黔南州“好花紅”文化體驗行“流光溢彩·荔波夜”在荔波古鎮啓動。 荔波縣融媒體中心 莫珍桃 攝

增強發展動能

厚植高質量發展沃土,爲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支撐,全省上下大力優化營商環境。

“銀行工作人員上門爲我辦理了貸款,利息很低。”丹寨縣樂飛水産品養殖有限公司負責人吳榮說,這極大地減輕了公司運營的經濟壓力。

在從江縣,從江農商銀行圍繞縣域特色産業,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導向,與從江縣農業農村局聯合成立“金融助力特色産業”工作專班,推出“橋頭堡·振興貸”“鄉村振興·産業貸”等特色信貸産品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縣域經濟落到老百姓具體的感受上,就是水電路氣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需求。當前,以“四改”爲載體的城市更新行動在我省各地多點開花,在此進程中,小巷院落裏有最真切的民聲。

“以前路面雖然是水泥路,但凹凸不平,改造鋪設了瀝青路,也劃了停車位,設立了充電樁。”三都水族自治縣鳳羽街道沿江社區居民莫明詢對改造後的社區十分滿意。

一處處産業的快速發展,一個個項目的加速建設,一項項群衆看得見、摸得著的惠民實事,展示著貴州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道路上乘風破浪的強勁勢頭。(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彭怡 牟紹莉)

【專家的解讀】

因地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我們黨的組織結構和國家政權結構中,縣一級處在承上啓下的關鍵環節,是發展經濟、保障民生、維護穩定、促進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礎”“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培育一批農業強縣、工業大縣、旅遊名縣”。貴州省委、省政府曆來高度重視縣域經濟,黨的十八大以來,先後出台3份文件,推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工業、農業、旅遊業領域湧現出一批卓有成效的典型案例。

貴州磷化集團廠區。

突出優勢:發展壯大工業主導産業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就推動新型工業化作出一系列部署,2021年提出了抓主導産業、抓龍頭企業、抓産業鏈條、抓園區建設、抓要素保障、抓生態環保“六個抓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主攻方向,突出主抓“六大産業基地”,各市(州)、縣(市、特區,以下統稱縣)明確主導産業,逐一制定“一圖三清單”。“六大産業基地”輻射的35個縣工業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如近3年來開陽等規上工業增加值保持兩位數增長。

各縣立足特色,大力把資源優勢轉化爲産業優勢、經濟優勢。一是發揮礦産資源優勢,發展“富礦精開”型産業。大力發展礦産資源精深加工,取得明顯成效,具備條件的新質生産力呼之欲出。比如,福泉市的新能源電池材料、六枝特區的煤焦氫、務川自治縣的氟鋇新材料、天柱縣的鋇鹽精細化加工、凱裏市的光伏玻璃等産業就是其中代表。總投資730億元的“貴州畢節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落地織金縣,成爲貴州史上最大工業投資項目。二是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依托人口基數大,勞動年齡人口占比高、年紀輕,用工成本相對較低的優勢,有效帶動當地農民就業增收。比如,安龍縣、納雍縣等地從小産品切入,發展紡織服裝等産業和農特産品精深加工,以産業帶就業。三是發揮鄉賢返鄉創業優勢,發展能人帶動型産業。打造良好營商環境,吸引在外創業成功人士返鄉考察、投資,推動“人回鄉、錢回流、企回遷”。比如,正安縣全面實施“鳳還巢”工程,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扶持力度,成功打造正安吉他文化産業園。

晨霧中的湄潭萬畝茶海。羅星漢 攝(貴州圖片庫發)

接二連三:推動農業提質增效

在堅守糧食安全底線、守住耕地紅線、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基礎上,圍繞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強省,深化農業特色産業結構調整,強化市場導向、要素保障、標准引領、科技支撐,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聚焦品種品質品牌做好“土特産”文章。2023年,縣域經濟創造了全省83.12%的農業增加值,成爲全省産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延長産業鏈、提升附加值。一是持續做大規模。2023年,全省茶葉、蔬菜、辣椒、中藥材産量分別增長8%、3.8%、3.2%、7%,農業特色優勢産業産值增長5%,湧現出湄潭、關嶺、鎮甯等一批特色農業重點縣,省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1200家,農業特色優勢産業正從粗放量小向集約規模轉變。二是突出要素賦能。選派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金融助理員向縣下沉,幫助地方選准主導産業、提升科技含量、對接金融資源,形成合力提升農業發展能力。三是提升加工水平。以山地特色農業資源集中的縣爲重點,積極推動特色農産品加工向園區集中,分級分類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62%,湧現出修文縣猕猴桃、余慶縣水稻全産業鏈典型縣。四是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發揮山地特色農業多重功能,培育發展觀光農業、農事體驗等業態,推進“山地農業+文化、+康養、+旅遊”等,建設貴定、赤水等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

貴陽路邊音樂會。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濤 攝

聚焦要素:建設世界級旅遊目的地

貴州是“公園省”,很多縣都有優質的旅遊資源,甚至是世界級的旅遊資源。各地聚焦資源、客源、服務“三大要素”,加快補齊交通、高品質住宿、特色餐飲等短板,推出“支支串飛”等旅遊産品,不斷豐富旅遊業態和産品供給,切實提升服務質量水平。通過節會賽事、民族文化、街邊音樂會等方式,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激活文旅發展新動能。

用好自然珍寶、文化瑰寶“兩個寶貝”,吸引各地遊客紛至沓來,“黃小西吃晚飯”深入人心,近悅遠來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正在形成。一是自然景觀吸睛。如,黃果樹和龍宮、小七孔、梵淨山、赤水丹霞、百裏杜鵑、織金洞等,以其獨特的景觀享譽世界,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二是多彩文化增韻。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聲聲悅耳的侗族大歌、苗族飛歌等,爲“村超”“村BA”火爆出圈厚植了底蘊,“黎從榕”正在建成國內外知名民族文化旅遊目的地和大灣區康養“後花園”。修文縣龍場王陽明悟道地、鎮遠古城、平壩區天龍屯堡等成爲亮麗名片。三是紅色文化鑄魂。紅軍足迹遍及我省9個市(州)60多個縣,在貴州留下長征不可移動文物753處。各地依托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建設,推動紅色資源、紅色景點串點成線,以此弘揚革命傳統和革命文化、激發愛國熱情、振奮民族精神。

村超現場。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純亮 攝

久久爲功:持續爲高質量發展築牢堅實“底盤”

各縣持之以恒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競相發展,推動産業化與城鎮化互動、強縣與富民並舉。一是縣域經濟總量穩步提升。全省縣域經濟總量由2012年的4132億元增加到2023年的1.31萬億元、占全省經濟總量的63%。仁懷市經濟總量突破千億元,盤州市、興義市突破500億元。二是縣域綜合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縣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24個縣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0%。近3年,全省縣城新增常住人口超過68萬人,完成進度與“十四五”全省縣城新增100萬人的目標大體相當。三是縣域重點民生持續改善。堅持守底線、促發展,脫貧攻堅成果紮實鞏固拓展,教育醫療水平加快提升,社會保障網更加牢固。

2023年,省委、省政府趁勢而上,下發《關于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幹政策措施的實施意見》明確了40條政策措施,提出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即:到2027年,縣域經濟總量占全省經濟總量比重達65%左右,縣域工業增加值占全省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0%左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0%以上,縣域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省政府在今年3月28日召開了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進一步將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向縱深推進,對于抓實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積極對接産業轉移具有重要意義,必將持續爲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築牢堅實“底盤”。(芶紅禮 作者單位:中共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

走好具有自身特色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路

縣域強,則全域強;縣域興,則全省興。縣域經濟是區域發展的基石,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縣域發展和縣域治理,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爲我省縣域經濟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有關部署要求,立足縣域實際、競相發展,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取得明顯成效的生動實踐證明,發展各具特色的縣域經濟,是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國式現代化貴州實踐的堅實支撐,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我們要深刻認識發展壯大縣域經濟的重大意義,聚焦重點目標任務,更加奮發有爲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村民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朱昌鎮農業園區爲梨樹疏花。王純亮 攝

因地制宜推進縣域産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善于抓最具特色的産業、最具活力的企業,以特色産業培育優質企業,以企業發展帶動産業提升。各縣域始終把産業發展擺在首要位置,立足自身的資源禀賦、區位條件、産業基礎和功能定位,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遊則遊、宜商則商,選好抓好縣域特色産業、發展壯大縣域特色經濟,持續推動特色産業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對涉及新型綜合能源、白酒、算力等“六大産業基地”建設的縣域,支持圍繞主導産業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産業集聚發展,將資源優勢轉化爲産業優勢和經濟優勢。對農業基礎條件較好的縣域,支持因地制宜發展山地特色農業、農産品精深加工和特色生態食品,山地特色農業正呈現出規模擴張和質效提升並進態勢,優質特色農産品“出山”“出海”道路越走越寬。對文化旅遊資源富集的縣域,圍繞旅遊産品創新、業態豐富、質量提升、運營健康,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業,有效支撐了縣域經濟發展。

實踐證明,産業是縣域發展的根基,推動縣域特色産業高質量發展是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首要任務。要全面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縣域發展和治理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強縣域、興園區、抓發展的鮮明導向,因地制宜育産業,躬身實幹增實力。要立足縣域特色資源優勢,推動縣域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促進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留在縣域、下沉鄉村。要把准功能定位、立足資源禀賦,圍繞國家所需、自身所能、群衆所盼、未來所向,科學務實謀劃縣域發展路徑,走出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特色發展道路。要引進和培育有活力、優質市場經營主體,持續激發新動能、賦能新活力,提升縣域特色産業及特色經濟發展的質量效益、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村民在石阡縣龍井鄉衛生院規範化數字門診進行遠程會診。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慧 攝

統籌推進縣域空間布局優化和産城一體化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進以縣城爲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各縣域堅持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爲統領,尊重縣城發展規律和鄉村發展規律,合理規劃布局縣域“三生”空間、富民産業和人口集聚,持續提升縣城綜合承載能力和發展質量,切實增強縣城對縣域經濟、對鄉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推進分類發展。對貴陽、遵義周邊和黔中城市群範圍的縣城,要求融入城市或城市群建設,主動承接人口、産業、公共服務資源等轉移。對具有資源、區位、産業等優勢的縣城,提出要壯大特色富民産業集群,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地就近就業和城鎮化吸納能力,因地制宜發展先進制造、商貿流通、文化旅遊等專業功能縣城。對民族地區的特色小縣城,要加快改造更新,提升宜居宜業水平。堅持空間布局、産業發展、基礎設施縣域統籌。統籌部署縣城的産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環境基礎設施提級擴能等各項工程,持續強“硬件”、補“軟件”,提升縣城品質和治理水平,更好滿足縣域內農民到縣城就業安家和縣城居民生産生活需要,穩步推進“人、産、城”互動融合和一體化發展。縣城宜居宜業水平、幸福感、滿意度持續走高,有效彰顯了我省縣域發展的活力及影響力。

實踐證明,縣城是連接城市、服務鄉村的天然載體,是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戰略支點。要統籌城鄉規劃建設,推進城鄉一體化規劃設計,統籌城鄉生産、生活和生態空間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空間協調聯動,優化城鄉空間融合形態,提升城鎮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提高城鄉空間發展的協同性整體性。要積極探索“産城一體化”發展模式,以“園”興城,以“城”促“園”,突出民族、地域特色,提升産業支撐度,推進宜居、韌性、創新、智慧、綠色、人文等新型城市建設。要堅持把以人爲核心、以産業爲基石、以産城融合爲標志,作爲統籌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建成各具特色、各美其美、富有活力、宜居宜業的現代化縣城,提升縣域公共服務供給水平,不斷完善縣城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並向鄉村延伸覆蓋,推動縣城及縣域經濟更高水平發展。

遊客在盤州市盤關鎮賈西村刺梨基地采摘刺梨。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楊濤 攝

積極探索縣域發展的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縣域作爲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切入點,賦予縣級更多資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權,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我省積極探索縣域發展有關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穩妥推進相關改革試點。全面探索擴權強縣改革,對于應該委托、能夠委托且縣級能接得住的權限,依法依規委托縣級行使,包括縣級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資源整合使用、審批管理等相應權限,同步加強縣級承接能力、監管體系、容錯激勵和追責機制配套建設。通過擴權、賦能、權責利義對等,調動縣級政府發展縣域經濟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縣域經濟社會建設投融資機制。持續規範縣級政府投融資管理,壓實防範債務風險主體責任,提升政府及平台機構投融資效益。在行政審批、用地管理、財稅金融、公共服務、生態環境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放管服”改革,爲經營主體投資興業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爲縣域經濟發展建立了工作機制、提供了制度保障,有效推動縣域工作的積極性。

實踐證明,體制機制創新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要勇于打破縣域經濟發展固有思路、固有路徑、固有體制等依賴,創新體制機制,大力營造縣域經濟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大對縣域特色優勢産業的支持力度,落實新型城鎮化發展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改善硬環境,優化軟環境。要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其貫穿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全過程全領域,改善民生促進社會發展,深化改革增強發展活力。要突出現代市場思維,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爲政府合力,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貴州實踐夯實基礎。(朱滿德 作者單位:貴州大學)

來源 貴州日報

編輯 駱航念

二審 胥芬芳

三審 田旻佳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