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說三國:二十四王允刺董(4)

知古今 2023-10-22 13:40:56

王允爲了讓董卓信任自己,表面曲意奉承,但在涉及原則、正義的問題上,他仍適時堅持自己的意見,盡量爲東漢皇室和朝臣爭取一些利益。

朝中有個叫楊勳的正義之士,不畏強暴,一直與董卓抗爭,曾與左將軍皇甫嵩一起密謀誅殺董卓。

後來皇甫嵩升官外遷,楊勳勢小力弱,自知憑一己之力,萬難成功,方才作罷。

一次,董卓問王允:“你覺得朝中誰最適合擔任司隸校尉呀?”

王允明知董卓與楊勳之間矛盾很深,但出于正義,仍然不假思索地回答說:“只有楊勳最適合。”毅然推舉了楊勳,也不怕董卓怪罪。

同時,王允一直在暗中積極組織和籌劃反抗董卓的鬥爭。

他與仆射士孫瑞、尚書楊瓒、司隸校尉黃琬、太仆魯謙等人組成刺殺小組,經常秘密會晤,共同商議誅殺董卓的計劃。

面對董卓的強大軍隊,他們先是想法控制一些武裝力量,極力向皇上推薦、保舉護羌校尉楊瓒行使左將軍的權力,舉薦執金吾士孫瑞擔任南陽太守,掌握一定的地方勢力,並命他借討伐袁術爲名,兵出武關,實則爲多路夾擊董卓作准備。

士孫瑞行動不慎,露出些許端倪,引起了董卓的懷疑。

爲慎重起見,王允把士孫瑞留在了都城,隨機應變,順著董卓的意思,擢升士孫瑞爲仆射。

同時,又擢升楊瓒爲尚書,爲反擊董卓作准備。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封王允爲溫侯,食邑五千戶。

王允想拒絕,士孫瑞對他說:“謙虛儉樸,這要看時間行事。在大事沒成功之前,不能有絲毫破綻。你與董卓都加官進爵,唯獨你要表現自己的崇高品節,不接受封爵,難道不是稀裏糊塗,顯露自己的心機嗎?不要因意氣而誤了大事啊。”

王允一聽有道理,便聽命受封。

初平三年(192年)春,大雨連綿不絕,一直下了兩個多月,都還沒有停歇的迹象。

按照例制,天有異象,一般得由天子主持祭祀,祈求上蒼消除災禍。

不巧,漢獻帝正好病了,不能出席祈福儀式,只好請王允等人代勞。

王允和士孫瑞、楊瓒等人借登台祭祀之際,開了個碰頭會,商議謀殺董卓的行動方案。

士孫瑞嚴肅地說:“自從去年歲末以來,太陽陰晦不照,淫雨連綿不斷,這種暗無天日的日子總得有個盡頭吧。現在時機已基本成熟,如果不把握天機,先發制人,恐怕後患無窮啊。請你們認真考慮考慮。”

王允很贊同士孫瑞的意見,決定盡早伺機行動,以圖董卓。

可是,董卓爪牙密布,戒備森嚴,而且他本人力大無比,凶殘毒辣,身邊還有萬夫不當之勇的呂布時刻護衛,如果不采取萬全之策,一旦失手,後果難以設想。

王允建議安插內線,裏應外合,殺董卓個措手不及。

他們獲悉,董卓與其心腹呂布之間存在著很深的矛盾,于是,決定以呂布爲突破口,秘密召見他,發展爲內線。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