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壯觀的一次移民:舉國南遷,若沒有這次南遷,漢人可能會滅族

陋室文史 2024-05-09 16:49:18

清朝的建立起源是滿人入關,清朝滿漢蒙中,以滿人爲尊。

後來清朝覆滅,大多數滿人都改了漢姓,譬如我們看的一些清宮劇中的瓜爾佳氏改漢姓爲關,赫舍裏氏改姓康或者賀等。

到了現代社會,漢族成爲我國龐大的人口群體,占據了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

但就是最龐大的漢族,在曆史的長河中卻屢次可能覆滅。

尤其是北宋年間的一場巨變,當時若非舉國南遷,漢人可能就徹底滅族了。

人口較大規模的遷徙,可以追溯到秦朝。

秦始皇在統治帝國的幾十年中,大力改革政治體制,鞏固軍事力量。

爲了確保國家的疆土的統一和穩定性,始皇帝開始推行大規模的遷徙政策,對群衆進行移民。

這種移民進程,並不是出自百姓的自發意願,而是強制性。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移民的政策大約有幾種。

其一,將人口較爲集中的地方的居民移民到邊疆地區,一來是不使邊疆無人駐守,二來是一定程度上維護了邊疆的穩定;

其二,把全國的大財主和富戶遷徙到都城——鹹陽裏來,皇權腳下,對這類人有牢牢的控制權,並且便于時時監控,大大減小了這些富戶反叛的可能性,維持住了政治局面的穩定;

其三,秦始皇確立郡縣制,開設新郡縣的過程中有對流民進行遷徙。

再者是長城這一宏大工程的修築,舊時代沒有機械設備,需要大量的人力,這也是人口大規模遷的原因之一。

相比于秦朝的遷徙,曆史上有更大規模的幾次人口南遷。

一般認爲規模最大,對人口影響波及最廣人口遷徙事件,是靖康之變帶來的遷徙。

靖康之變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恥。

流傳千古的《滿江紅》中民族英雄嶽飛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表達出宋朝人民對金人的憤恨。

宋朝幾代重文輕武,武官沒有得到足夠的權利和地位。

軍事力量是國家安邦定國的重要基石,文武失衡,國家安全和領土主權得不到保障。

軍事力量不完備的條件下,宋朝還妄想收複燕雲十六州,聯合金國意圖滅遼國。

哪知宋朝兵力質量堪憂,在遼國中戰敗,還是靠著金人才奪得了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遊牧民族與中原的重要分割點,拿下十六州,遊牧民族的騎兵入大宋就如入無人之境。

所以,自古以來燕雲十六州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金國必不會拱手相讓。宋朝這一戰可以說是吃力不討好,賠了夫人又折兵,白白損失大量人力物力,最後爲金國拿下十六州做了嫁衣。

失去了十六州這層天然屏障的保護,1127年,金國南下攻破宋朝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逼迫宋仁宗,宋徽宗議和割地賠款。

此外還擄走皇城內大量的財寶和皇族女眷。

東京城內有趙氏皇族,後宮嫔妃,朝臣三千余人北上金國。

這便是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恥”。

金人攻破東京後,燒殺搶掠,對于百姓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連宋徽宗都帶著大臣南下避亂,記載有曰:“男子婦孺老幼,遇金人殺掠者幾半”,大量的流民在遷徙的途中遭到南下女真人的殺戮。爲了躲避金人,百姓們紛紛南下躲避。

靖康元年,女真人繼續揮師南下,攻陷開封等地,軍民十幾萬人背井離鄉逃亡江南。

到了靖康二年,女真人又擄走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北宋滅亡。

宋高宗在河南商丘繼位,建立南宋,這一舉動于風雨飄搖的國家來說並沒有起到多大穩固的作用。宋高宗也隨著流民開始了他的遷徙生涯。

據史料記載,靖康之變幾年後,黃河流域基本上是人去樓空,甚至有“幾千裏無複雞犬”的說法。

大量的流民甚至宗室貴戚都逃亡到了閩南(今福建地區),泉州也成爲南宋趙氏宗室子弟的主要居住地。

閩南雖在古代是“蠻荒之地”,但從客觀來講,其地理位置是優越的,氣候宜人且擁有天然港口。

南遷人口大量流入之後,帶來巨大的發展動力,閩南的經濟蓬勃發展,此後長時間呈現出經濟繁榮的景象。福建漳州趙氏族譜有記載曰:“趙氏造父之後,始祖趙匡胤。嗣北宋金人之役,南遷入浙。”

人口南遷大部分入閩南的事實,可見一斑。

由于古代信息體系不發達,文獻中並沒有關于遷徙人口准確的數據;但現代曆史研究認爲,此次南遷的人口有流民,朝臣,官眷和皇親貴胄等,總數不少于500萬人。

是曆史上規模最大,最壯觀的一次人口遷徙。

相比于秦朝人口遷徙,靖康之變帶來的人口南遷規模最大,波及範圍最廣。

這次南遷,再一次爲南方帶去了先進生産技術和生産力,尤其北人善于騎射作戰,大大增強了南方的軍事力量。

經濟文化,軍事重心自北向南移動,社會結構版圖南移,對南方地區産生了深遠影響。

可事情往往具有兩面性,隨著大規模的人口遷徙,導致了南北勞動力的失衡。

因地少人多,南方人均耕地明顯減少,因爲土地分配使用帶來問題,以及其他因人口數量多帶來的各種問題也層出不窮。

直到宋高宗紹興十一年,宋金兩國議和,明確規定了南宋不得再接收逃亡的流民,這些流民歸金國所有。

這次大遷徙的帷幕這才緩緩落下。

結語:

回顧曆史上的數次人口大遷徙,大多是因爲戰亂,南方更適于耕種,經濟發展等原因。

南方似乎自古以來就是適于遷徙的好地方,就連在現代都有大規模“南下打工”的人口遷徙。

所幸我們出生在了現代社會,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即便是背井離鄉南下發展,也不必忍受戰亂和饑荒了。

10 阅读:6491
评论列表
  • 19
    2024-05-13 19:58

    宋是垃圾的,那麽多朝代只有宋是在鼎盛時期被別人按在地上摩擦的,而且是從頭到尾一直被按著摩擦

    西瓜霜 回覆:
    少看地攤僞史!!
  • 2024-05-13 11:57

    沒文化真可怕,漢人唯一有滅族危險乃是東晉十六國時期的五胡亂華。

  • 2024-05-15 20:56

    漢,是一整個國家的統稱,同時期的外國人對漢朝人的稱呼是漢人。

  • 2024-05-10 14:35

    別老拿“漢族”來說事!“漢”是一個政治演義過來的概念,不是一個血統概念。我們是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這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都是中華民族一分子。這個家的名字叫中國!

    cz 回覆:
    你說的是政治正確,但漢民族是主體民族,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曆史。漢族農業和工業都非常發達,建國後,漢族在各方面都起著主導作用。
    西瓜霜 回覆:
    哇靠,漢人與你有仇???
  • 2024-05-10 13:59

    應該是五胡亂華,漢人被迫南遷,差點滅族。

  • 2024-05-10 12:47

    武則天時,李適說,男子漢大丈夫,應當金戈鐵馬,縱橫天下,豈可做百無一用書生,到宋朝就倒過來了,走敗運了

  • 2024-05-09 21:20

    危言聳聽,我知道最後的結是北方強大的漢人政權統一了南方。這要歸功于沒有南遷的北方漢人。他們以強大的基同化了胡人,假如當年北方漢人全部南遷還有今天的中國嗎?

  • 2024-05-10 15:10

    漢民南遷,怎麽又成宋高宗一大功了呢?

  • 2024-05-11 02:55

    從宋朝以後,漢民族從未打服北方,禍起宋朝重文抑武,帶壞樣,以前以軍功能賞打破了,值得深思

  • 2024-05-09 17:13

    農工商等實體經濟永遠是一個國家、民族興旺發達的根本。

  • 2024-05-09 21:44

    你似乎忘了崖山之戰。

  • 2024-05-10 07:19

    滿清入侵後,漢族已經被滅族,如今的漢人被完全滿化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