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明朝宗室除了不能離開封地外,過得都非常好,事實真是如此嗎

鄉間曆史 2024-05-03 07:42:29

受《回到明朝當王爺》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爲在明朝當宗室,一定會活的非常潇灑;因爲大明朝廷會養著宗室,宗室則嬌妻美妾、花天酒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雖然不能離開自己的封地,但封地好歹有幾平方公裏,也不至于像坐牢一樣

所以他們認爲明朝宗室的日子會非常好過,不用幹活潇潇灑灑的玩一生,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影視劇中的明朝宗室

首先要給大家明確一個概念,明朝的藩王日子的確好過,和大家想的差不多,但不是每個明朝宗室都是藩王。藩王的占比在明朝宗室中是非常少的,截止崇祯年間,明朝只有三十多個藩王,而明朝的宗室一共有多少呢?根據萬曆年間的文獻《五雜俎》記載,有二十萬之衆

雖然這個數字被後人質疑有水分,但即使我們打個折算,明朝末年宗室都有十來萬。爲什麽十多萬宗室只有三十多個是藩王呢?這我們就不得不提明朝的宗室制度了,明朝宗室一共有那麽幾級,分別是藩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

其中藩王都是皇帝的直系血親,通常是皇帝的兒子,一旦藩王就藩就能將王爵世世代代的傳承下去。但只有藩王的嫡長子才能繼承王爵,那麽其他兒子怎麽辦呢?就是降級,比如藩王的兒子封郡王,郡王的兒子封鎮國將軍,以此類推

明初藩王地圖

明朝宗室等級劃分

如果沒有嫡長子,那麽藩王的爵位將會在藩王去世後被朝廷收回,這也是爲什麽明太祖時期就是二十多位藩王了,到崇祯朝才長到三十幾個,因爲中間有很多藩王因爲沒有嫡長子身死國除了。而我們要知道的是,即使是宗室爵位最低的奉國中尉,在明朝宗室群體中也屬于核心圈層

他們能享受年俸200石,還會被皇帝賜予田地,基本上這輩子就可以躺平了。而奉國中尉以下的人,在崇祯朝占據了宗室百分之九十五的人口,這些人被稱爲下層宗室,這群人不僅沒有皇室的封爵,甚至連用老祖宗朱元璋定下的那套字輩來給兒孫取名的資格都沒有

他們只能拿著朝廷發的微薄俸祿,過著比普通老百姓稍微好一點的生活。相比那些處于金字塔尖的藩王親戚,下層宗室就是這樣的日子。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宗室人口的數字越來越大,朝廷相應的支出也越來越多

明朝宗室

影視劇中的嘉靖帝

嘉靖朝時期,禦史林潤就曾上疏說宗室的開銷實在太大,京城一年包括皇宮、達官顯貴和百姓在內,一共消耗了四百萬石糧食,而宗室們的消耗在八百五十三萬石,比京師都要多四百萬石,嘉靖帝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朝廷便開始下手減少宗室的支出

這對那些藩王和郡王來說,砍掉一部分糧食和俸祿,並不是什麽傷筋動骨的大事。但對于那些下層宗室而言,這就麻煩大了,本來他們就靠著這點東西生活,有的比老百姓好點,有的跟老百姓差不多。而這筆糧食和俸祿一旦砍掉,他們的生活甚至連老百姓還不如

爲什麽說他們連老百姓都不如呢?因爲普通人窮了還能出去找點事做,還能十年寒窗改變命運,最差勁也是可以去打工的,而宗室不行。明朝對宗室有著各種限制,一不能隨便離開所屬藩地,也就是說你這一支的祖先被封在了這裏,作爲他的子孫,你即使是下層宗室也不能離開這

宗室帶人來領取糧食和俸祿

明朝還原圖

二不能從事各行各業的工作,嚴重缺乏養活自己的能力。真可謂是既不給下層宗室錢了,還禁止他們工作,下層的宗室也是沒地方說理去。《明實錄》就記載了一個案例,萬曆十年,山西懷仁王府的奉國將軍朱聰涽等人來到京城,上奏萬曆皇帝

他們說自嘉靖四十年來,二十一年都沒有拿到俸祿和糧食了,希望朝廷可以補發。你看連奉國將軍這種上層宗室,都已經拿不到俸祿和糧食了,更何況下層宗室。結果朝廷給他們的答複很有意思,朝廷不僅一分錢沒給他們,還對他們擅自離開封地,前往京城的行爲嚴加斥責

並將他們貶爲庶民,關回懷仁王府,終身不得外出。可見朝廷最忌諱的就是宗室到處亂跑,不管你有多難,只要是宗室就必須在封地好好待著,即使是上京找皇帝親戚要錢都不行,更何況去全國各地打工。這就造成了明末很多底層宗室上告無門,只能一起搭著棚子,分餅而食,一起抱團取暖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

很多女宗室更是窮到了四十多歲都嫁不出去,還有去世後沒錢下葬的情況,又回到了他們老祖先,朱元璋爸媽的那種境遇了。萬曆年間的山西官員呂坤,就在自己的奏疏中提到,晉王下屬的十三郡府,那些宗室已經窮到了難以想象的地步

強壯的宗室去搶奪老百姓,奸詐的宗室去诓騙老百姓,有良心的宗室有一身的力氣但不知道要做什麽,無賴的宗室在市井之間坑蒙拐騙。每次呂坤路過,這些宗室都會聚集起來三五百人,向他要錢和吃的。強盜、騙子、無賴、乞丐,這就是明朝宗室旁支在明末的真實寫照

桂林那邊也有一個靖江王,《徐霞客遊記》記載,徐霞客路過桂林時,靖江王下屬的宗室在碼頭乞討,不給的話宗室就會聯手起來欺負路過的人。總之明朝的宗室,並不都像大家想象的那樣,大部分人是真的普通人都不如,如果朱元璋泉下有知,看到子孫大部分是這個樣子,他又會如何想呢

1 阅读: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