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多年過去,紅軍長征時踏過的那片“吃人”草原,如今還危險嗎?

史海任我行 2024-04-20 14:01:39

在八十多年前,隨著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的失敗,紅軍部隊不得不踏上漫漫長征路。

這是一個充滿了挑戰與艱險的過程,因爲我們的戰士不僅要面對敵軍的圍追堵截,同時還要面對風霜雨雪、饑餓疾病以及雪山草地的威脅。

正因爲這一過程的艱險,原本擁有二十萬戰士的紅軍在抵達陝北時已經只剩三萬多人,損失極其慘重。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當年紅軍的損失有相當一部分正是由著名的“吃人草原”,也就是松潘草原造成的。那麽,這麽多年過去了,這片吃人的草地現如今又是什麽模樣呢?

過草地其實是無奈之舉

毛主席在他的名作《七律·長征》中這樣說:“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這正是當年的紅軍戰士精神風貌的最好概括。

兩萬五千裏的征途啊,一路上的困難是數不清的,但戰士們總是能本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堅持下來,即便是面對後來被冠以“吃人草原”惡名的松潘草原也是一樣的。

但在這裏,我們還是要先問一句:“紅軍爲什麽非要從這裏走?難道就不能繞開嗎?”

其實,原本戰士們確實不需要從這裏走,只是事情的變化出乎人們的預期,最終將他們引上了這條充滿艱險的道路。

在1935年的四月份,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相繼進入了川西北地區,雙方兵力會合之後有十多萬人,並且紅四方面軍無論是裝備還是給養都更加充足,大大緩和了紅一方面軍的窘迫狀況。

緊接著,我軍又接連粉碎了國民黨軍隊數次圍剿,縮短了與陝北紅軍會師的距離,這都讓部隊的士氣進一步高漲。

于是在當年的六月份,中革軍委舉行了一次軍事會議,由毛主席會同朱德、周恩來、張國焘、王稼祥等人制定了“松潘戰役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紅軍將兵分三路向著松潘地區前進,其中路軍直擊胡宗南重兵把守的松潘,然後攻入甘肅南部,然後左路軍迂回作戰,右路軍從蘆花、毛爾蓋方向執行夾擊任務。

然而,就在由紅一方面軍組成的左路軍已經行動起來的時候,張國焘控制的紅四方面軍卻以各種理由推延進兵,遲遲沒有按照既定計劃行動。

當時,爲了維護紅軍內部的團結,黨中央任命張國焘爲紅軍總政治委員,由他來調整作戰部署。

張國焘隨後打算以所謂“赤化四川”的計劃取代中革軍委此前制定的“松潘戰役計劃”,這在紅軍內部引起爭議,爭論久持不下,最終紅軍白白耗費了一個多月時間。

時間來到七月底,此時紅軍部隊已經失去了寶貴的時間窗口,只能選擇沿著自然環境惡劣的大草原北上。

于是在八月初,中革軍委重新制定了“夏洮計劃”,將紅軍分成左右兩路,其中左路軍由總司令朱德和總政委張國焘率領,從阿壩地區北上。

右路軍由前敵總指揮徐向前和陳昌浩率領,黨中央和中央軍委也隨從右路軍北上,他們的方向是班佑地區。

當右路軍進入松潘草原後,他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這裏的環境究竟有多惡劣。

草原內部氣候變化無常,風雪暴雨來去無蹤,環境溫度長期都在零攝氏度以下,而這裏也沒有道路,只有一望無際的大草海,其中遍布沼澤和泥潭,蒼綠的植被下總是潛藏著無盡的殺機。

據當地的老鄉說,這裏原本就是無人區,牧民們從來不敢深入草地內部放牧,更不要說到裏面行軍了。但紅軍已經無路可選,戰士們也只能做好過草地的心理准備。

在此之前,組織上層派戰士到鄰近的村鎮上去籌糧,畢竟誰也不知道這片草地要走多久,數萬人的部隊一天都不能沒有糧食。

只不過,由于川西北本身就是地廣人稀,自然環境也難以支撐起一個發達的農牧經濟,所以征糧工作進行地很困難,戰士們很難從牧民手中買到足夠的糧食。

在收購到一些青稞後,師傅們將其磨成面粉再炒熟,然後分配給戰士們。還有人買到了馬和牦牛,他們又把這些牲畜殺了取肉,最後做成肉幹分給大家夥。

有的戰士買不到糧食和牲畜,幹脆就准備了一些烈酒和辣椒,權當禦寒之用。也有人瞅准了國軍的運糧隊,當下帶人搶了他們的糧食,這可幫了部隊的大忙。

可即便如此,紅軍收集到的物資也是不敷支用的,平均每個戰士最多只有五六斤的口糧,只夠四五天的消耗。但事已至此,也沒有了其他辦法,部隊只能毅然踏進茫茫草地。

高原之上的吃人草海

開國少將裴周玉曾就過草地一事回憶說:“雖然這片草地只有五百多公裏長,三百多公裏寬,但在毫無後勤補給和道路的情況下通過依然是十分艱難的。”

將軍的一句話已經點明了過草地問題的關鍵,就是後勤補給不足和自然環境惡劣,這些讓紅軍的行動充滿了挑戰。

在進入草地後,紅軍所面臨的最直接的挑戰就是沼澤地。在茫茫草海中,分布著大大小小的草甸,而草甸的下面往往就是泥潭和沼澤。

戰士們只能走在草甸上,然後從一個草甸跳到下一個草甸,這無疑加劇了戰士們的體力消耗。但相比于被沼澤吞沒,受累是不得不做的選擇,即便如此依舊有人不慎失足。

剛開始的時候戰士們沒有經驗,看到有人掉落進泥潭就著急去救,但往往會一起掙紮著被泥潭吞沒。

後來大家逐漸學會了技巧,先讓失足的戰士保持姿勢不要亂動,然後大家解下綁腿拼成繩子扔過去拉他上來,這個方法挽救了很多人的命。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口糧問題再次凸顯出來。開始的時候,大家還能吃炒熟的青稞面粉,只是這東西必須就水,要不然不僅喉嚨難受,還會口渴地厲害。遇上下雨天,面粉被淋濕,變成了黏糊糊的面疙瘩,吃起來更難下咽。

然而,有青稞面粉吃已經是相當不錯的事情了,有的戰士來不及將青稞磨粉炒熟,直接帶著青稞麥粒就進了草地,一路上邊數邊吃,只是這樣下肚的青稞很難消化,時間久了依舊讓人感到難受。

沒幾天的工夫,隨著戰士們的口糧袋逐漸見底,在缺少補給的情況下,他們也只能宰殺隨軍的戰馬、馱畜,朱總司令的大黑騾子當時也被宰殺了,只是那些馱畜的肉量分到數萬戰士的身上,也只能解一時的困難,根本維持不了太久。

等到糧食和肉吃光了,戰士們只能學著去挖野菜、扒樹皮。但能找到野菜和樹皮的往往是先頭部隊,僅有的一點資源會被他們掃蕩一空。

後面的人什麽都趕不上,最後只能吃皮帶、皮鞋、皮鞍子乃至毛皮坎肩,甚至有戰士會在糞便中尋找沒有消化的青稞麥粒和草籽吃。這樣艱難的場景是後世的我們無法想象的。

隨著戰士們變得又累又餓,行軍也就變得更加危險和拖沓,他們已經沒有力氣在草甸上跳來跳去,只能拄著棍子一步步往前走,遇到草甸就用棍子試探深淺,或者三五個人互相攙扶著走。

但即便已經到了這個地步,草地仍然不打算釋放仁慈,大雨會在倏忽之間就嘩啦而下,草甸也會因此變得濕滑起來,戰士們走在上面很容易摔跤,一個不小心就摔進了泥潭裏。

同時,潮濕而汙濁的環境對傷員是十分不利的,很多人因爲淋雨而傷口發炎或者高燒不退,這同樣讓我們損失了不少戰士。

另一邊,河流也成爲了新的攔路虎,這不僅是因爲河流往往又寬又深、冰冷刺骨,更是因爲暴雨導致河水水位突然上漲,不少戰士就這樣被沖走了。

夜晚同樣是殘酷的,因爲此時草原的氣溫會急劇下降,比白天更加陰冷徹骨。在缺少棉衣棉被的情況下,很多人只能相互依偎著取暖。

此前有戰士帶了白酒和辣椒,但空腹喝酒吃辣的感覺想想都讓人難受,很多人因此患上了腸胃炎。

只是相比于患病,更多人沒能看到第二天的太陽,繼沼澤和洪水之後,寒夜成爲了第三個殺人累累的凶手。

彼時,彭老總的紅三團走在隊伍的最後面,而他們越走越是心驚,因爲滿目都是戰友們的屍體散落在荒野中。

于是,他們就邊走邊掩埋這些不幸的戰友,至少讓他們不至于曝屍荒野。而望著草海中一個個紅軍墳,其中滋味也只有戰士們自己清楚了。

這裏從未被忘卻

在經曆了極爲艱險的過程後,被編入右路軍的紅四方面軍第4軍和第30軍兩支部隊最先走出了草地,他們占領了包座。

但讓人意外的是,本應尾隨而來的左路軍遲遲沒有動靜,原來是張國焘再次遲疑不進,他還在9月8日發電報給徐向前和陳昌浩,讓他們准備南下。

緊接著,張國焘再次以總政治部的名義發布所謂《大舉南進政治保障計劃》,命令第4軍和第30軍南下,致使原本已經走過草地的這兩支部隊不得不走回頭路,而這加重了紅軍的損失。

突然南下的紅軍固然給國民黨軍造成打擊,但終究沒有實現張國焘建立川康邊根據地的計劃。

這之後,紅軍的一大批主力繼續拖延在了川西北,他們直到第二年的七月份才再次北上,也就是第三次過草地。

持續的草地行軍帶給紅軍的損失是慘重的,據說至少有兩萬多人長眠在了冰冷的草原中,三次走過草地的紅四方面軍更是一再目睹沿途慘景,見者無不感傷。

但無論怎麽說,過草地畢竟讓我們的紅軍隊伍向著勝利的目標前進了一大步,對紅軍的存續和發展意義重大,犧牲雖然慘重,卻也不是無謂的。

在革命勝利之後,黨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安眠在松潘草原裏的忠魂,並開始了對草原的全面治理和改造。

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修建排水渠和疏通河道將草原中的積水引導至湖泊中,大大減少了沼澤的面積,也讓土壤水分降低,草原得以恢複正常的狀態。

緊隨其後,國家再次在松潘草原種植了品種優良的牧草,以吸水固土,還爲牲畜提供了食物,使得草原上的畜牧業獲得空前繁榮。

然後,部分適宜耕種的土地也被開辟爲農田,進一步使原本的吃人草海變成繁榮的宜居樂土。

到上世紀八十年代,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在松潘縣元寶山上修建了長征紀念碑,並將當地的會議遺址、戰鬥遺址、蘇維埃政權遺址整合爲優質紅色資源,立足其中開發當地的旅遊業,使得當地成爲了紅色旅遊的寶地。

進入新世紀以後,國家加強了對當地生態資源的保護,全面實施天然草原植被的恢複與建設,還在當地展開治沙、防火、滅鼠、防蟲等等工作。

如今,已經有一百五十萬畝牧場被封閉,六千多畝沙化土地得到治理,還有二十多萬畝天然草原得到人工種草改良。

在自然資源得到保護的同時,當地的村民也獲得了實際的好處,環境治理的勞務收入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寬裕。

終于,在國家與當地村民的努力下,曾經吃人的草原如今已經是第五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四川省森林草原濕地生態屏障重點縣、首批中國最美縣域。

對于這樣的成就,不僅我們後人能感到自豪,想必前人也將感到欣慰。

結語

中國的革命本身就是在艱難困苦的過程中闖出來的,沒有前輩的犧牲與奉獻就沒有後來的勝利,也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因此,對于這些在革命曆程中犧牲的戰士,我們始終要報以敬意,感謝他們的付出。

好在我們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犧牲,如今的中國正在欣欣向榮,這是他們所期待的,在一代代人的手中得以實現,並將在後人的手中繼續發展。

終有一天,中華民族會走完偉大的複興之路,而當我們回過頭,會看到烈士的豐碑愈發高大。

18 阅读:7786
评论列表
  • 2024-04-21 02:57

    爲了紀念偉大的萬裏長征,應該在草原長征地修建公路

  • 2024-04-21 09:02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 2024-04-20 22:47

    看完後,頗爲感慨。不作評價,只做個簡單總結吧:在沒有人爲幹預的情況下,松潘草地是一片“吃人”的高原濕地草原;然後通過建排水渠、疏通河道等人爲幹預,草原的積水下降,恢複了正常狀態;然後是開墾,沙化;現在反過來通過治沙等工作進行植被恢複,成爲了草原濕地生態屏障。

  • 2024-04-23 11:10

    張國焘真是罪不可赦!爲了個人野心犧牲多少革命戰士。

    四褲全輸 回覆:
    殺人誅心
  • 2024-04-21 05:17

    銘記曆史,珍惜現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