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曾4倍牛股“卡”在了換屆上

每日資本論 2024-03-24 17:30:24

今年會再度易主嗎?

文/每日資本論

這只曾經4倍漲幅的牛股似乎“卡”在換屆上了。

近日,深交所向上海延華智能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發了關注函。原因是,2018年11月12日,延華智能股東大會完成了第五屆董事會、監事會的換屆選舉。根據《公司章程》,董事、監事的任期均爲三年,但截至目前,公司仍未完成新一屆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換屆選舉工作,“超期服役”兩年多。深交所要求,延華智能盡快完成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換屆選舉工作,並及時披露相關工作進展。

本來“超期服役”也不是什麽新鮮事,但延華智能似乎麻煩纏身。

就在3月14日,部分媒體報道,有律師已經開始幫在2022年8月14日至2023年6月2日之間買入延華智能股票,且在2023年6月3日(含當日)之後賣出或持有該股票的受損投資者,對延華智能進行索賠。

較早一些的1月5日,延華智能公告稱,近日收到其及相關當事人收到上海證監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原來,延華智能于2019年收購北京泰和康醫療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泰和康)部分股權。但2022年上半年,泰和康收入同比大幅下降。在此背景下,延華智能2022年半年報、2022年三季報出現虛假記載,2022年半年報則未全面、充分披露泰和康業績下滑的原因。

上海證監局對延華智能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200萬元罰款;對公司時任高層龔保國、黃慧玲、曹磊、唐文妍給予警告,並分別處以50萬元至100萬元不等的罰款。

更令人擔憂的是,延華智能多年無實控人,財務總監六年五換,還曾被監管質問是否存在“忽悠式增持”?而且,延華智能的淨利潤從2018年開始呈現規律性的好一年壞一年走勢,那麽,延華智能究竟發生了什麽?董事會、監事會又是否能及時換屆呢?

公開資料顯示,延華智能成立于2001年,原爲國內最早專業從事建築智能化工程總承包服務的綜合性工程企業之一。2007年11月1日,延華智能成功在深交所上市,每股發行價7.89元。

上市後,延華智能的股價總體來講波動比較劇烈。從2007年到至今,股價曾最高摸至37元附近,最低探底至2.49元。期間,有數次股價翻倍的走勢。尤其是,2014年4月到2015年4月,該股曾經出現4倍的牛股行情。

從延華智能的財報來看,2015年之前,其淨利潤在5千萬以下波動,2011年還出現過900多萬元的虧損,但總體淨利潤波動不是特別劇烈。2015年是延華智能上市至今最好的成績,盈利1.02億元。

也在這一年,延華智能成功收購了成都成電醫星,標志著其繼續在智慧醫療板塊深耕。

但隨後的開始,延華智能的淨利潤同比開始連續“腰斬”,到2018年,其淨利潤巨虧2.86億元。也是延華智能發展的重要分水嶺。此後,延華智能的淨利潤就出現了“壞一年,好一年”的規律性走勢。

那麽,2018年之前發生了什麽讓延華智能業績出現斷崖式下跌呢?

從已經公開的官方媒體資料獲悉,延華智能創始人胡黎明于2015年和2016年,分別兩次利用延華智能當時未公告的定增和財報信息,指示上市公司前證券事務代表周沛澄使用他人賬戶進行內幕交易,合計獲利500余萬元。

2016年8月因涉嫌內幕交易罪,最終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執行,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金550萬元。之後,胡黎明開始逐步轉讓公司控股權。

2017年,胡黎明以“連賣帶送”的形式,即“協議轉讓+表決權委托”,轉讓給上海雁塔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雁塔科技)。但,雙方因1.31億元轉讓款問題鬧得不可開交,一度官司打到了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不過,這也算是延華智能的第一次易主。但延華智能的麻煩事並未減少。

首先遭遇了新東家的“忽悠式”增持。2018年2月10日,雁塔科技發布公告稱,擬自當年2月12日起的未來9個月內增持延華智能股份不低于總股本5%,不高于總股本的11%。但,直到增持期限屆滿未增持任何延華智能股票。

隨後,雁塔科技再度調整,計劃于2018年11月22日至2019年5月22日,間接增持延華智能5%至11%的股份。但是截至增持期限屆滿,上海雁塔及一致行動人在增持計劃實施期間合計僅增持延華智能0.05%的股份。就此事項,上海證監局下發警示函處分。

有意思的是,也在2018年2月,雁塔科技還來了一次閃電式重組變卦。當年2月7日,延華智能表示接到控股股東雁塔科技函告,爲進一步拓展産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雁塔科技擬籌劃重大事項,可能涉及上市公司重大資産購買。但是在當年3月1日,這次籌劃便正式變更。剔除春節等節假日之外,雁塔科技從籌劃收購到終止籌劃本次重大事項,僅僅用了兩周時間。

雁塔科技控股延華智能的時間也不長。隨著《投票權委托協議》到期終止,胡黎明和雁塔科技又未能與延華智能其他股東就一致行動、表決權委托等事宜達成任何協議。因此,自2019年12月31日起,延華智能就處于無控股股東及無實際控制人的狀態。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4月,華融(天津自貿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融投資)以6.28億元的價格取得延華智能17.41%的股權,一躍成爲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這也是延華智能的第二次易主。

敲黑板!同年10月,延華智能收購了上文提到的泰和康的部分股權。

或許由于業績沒有起色,再加上泰和康業績大幅下滑,延華智能第一大股東華融投資似乎也無心戀戰。2021年12月31日,延華智能公告稱,華融投資擬以公開征集轉讓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股份8901.9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12.50%。

不過,至今,華融投資似乎仍未找到受讓方。2023年1月,延華智能公告稱,華融投資表示自2022年6月起,其與公開征集到的意向受讓方鹽城赓開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進行多輪磋商,但對款項支付等交易條件始終未能達成一致,無法簽訂《股份轉讓協議》,因此,華融投資于2023年1月12日公告披露終止此次公開征集轉讓。

股權的波折,似乎讓延華智能的財務總監位置也成了“燙手山芋”——2018—2023年,六年間延華智能更換了5個財務總監。除此之外,從2017年12月至2023年3月,延華智能總裁人選已經換了四輪。且,延華智能的扣非淨利潤從2018年到2022年連續處于虧損狀態。

最新消息,延華智能2023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3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盈利2000萬元至3000萬元,同比扭虧爲盈。

如今的懸念,2024年,延華智能會再度易主嗎?

【文章只供交流,並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非常感謝】

0 阅读:58

每日資本論

簡介:從中關村到華爾街,資本故事都在每日資本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