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萬河谷沖突4周年,印度扛不住了?莫迪罕見對中國“放軟”!

碳基生物關懷計劃 2024-04-11 21:59:22

中印外交關系重要轉折點的“加勒萬河谷沖突”,即將迎來4周年之際,印度外長蘇傑生和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對中國“放軟”,這也太不正常了吧。

據路透社報道,莫迪在美國《新聞周刊》星期三(4月10日)刊登的采訪中說:

“我認爲,我們需要急切解決持續很久的兩國邊境局勢,使雙邊互動不再受到異常現象出現的影響。”

另外,莫迪同時還認爲:

對于印度而言,與中國的關系扮演重要且意義重大的角色,並補充稱對整個地區和世界而言,印中兩國的和平關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爲什麽說莫迪在中印邊境問題上突然“放軟”,會顯得特別突兀,這還得從莫迪在3月中旬作出的3個動作有著直接關系,它們分別是:

印度宣布在中印邊境新增10000兵力,最終規模將達50000印度針對中印邊境問題,稱已經做好應對海陸空任何戰鬥的准備莫迪現身中國藏南地區,出席色拉隧道等項目的揭幕儀式

印度都已經做好了開戰准備,且在客觀上擁有了更強的後勤保障能力。

在這樣的背景下,印度完全可以對著中國繼續放狠話,但是種種操作之下,實在難掩印度的自身困境。

2024年2月下旬,中印邊境第21輪軍長級會談無果而終。

印度政府發現,過去那套“邊打邊談”的玩法,純粹屬于浪費時間,中國的態度是寸步不讓,這讓印度越談越沒有興趣。

當地時間3月12日,印度外長蘇傑生在一次談話中表示:

“長達4年的邊境爭端,對印度和中國都沒有好處,實控線附近部署那麽多的軍隊,一點也不符合印中的共同利益。承認實際控制線,並且不尋求改變現狀,我認爲這對我們雙方都有好處。“

盡管中國和印度在邊境問題上都有各自的說法,但是有一點默契還是有的,那就是雙方在“實際控制線”附近,基本都保持著一定克制,誰也不希望問題上升到更高層次,尤其是戰爭。

自2020年6月發生加勒萬河谷沖突之後,印度和中國之間的關系,呈現肉眼可見的下降,莫迪依靠著對華強勢,吸引了衆多印度民粹,然而搞笑的是,印度的“抵制中國貨”純屬笑話。

2024年1月份,印度最高産業政策官員在達沃斯經濟論壇上表示,如果中國在邊境問題上作出讓步,印度可以就此放松對中國投資的嚴格審查。該言論無疑將“經濟”和“政治”進行高度挂鈎。

數據顯示,中印貿易總額2020年爲875.9億美元,2021年爲1256.6億美元,2022年爲1359.8億美元,2023年爲1362.2億美元。

由于貿易結構問題,過去數年當中印度對中國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大,中國對印貿易順差已經接近千億。

伴隨著金磚國家在2024年1月1日正式擴容,印度重新站到了曆史轉折點,到底是跟著中國“老老實實”搞經濟發展,還是在美西方國家的慫恿下,繼續搞沖突搞對抗,這是一道必選題。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印度選舉將在4月19日~6月1日之間舉行。

雖然印度國內經濟形勢比較良好,且莫迪所在整個執政聯盟有望在545個人民院席位中占據超400個,但是印度分裂勢力擡頭、貧富差距擴大和市場活力受限,都是難纏的問題。

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深刻變化下,印度總理莫迪發現,印度如此努力與中國進行對抗,既沒有換來美國的好處,更沒有換來俄羅斯的好處,歐洲國家則幾乎都對印度不太感興趣。

環顧印度四周,中國已經對印度整合出了一套完整的“包圍圈”。

巴基斯坦、尼泊爾、孟加拉、緬甸、斯裏蘭卡和馬爾代夫都表現出“親中”,現在僅剩的不丹,也是逐漸顯得力不從心。

2024年3月25日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林劍指出:

“中印邊界從未劃定,分爲東、中、西段和錫金段,東段藏南地區一直是中國領土,在印度非法侵占前,中國一直對藏南地區行使有效行政管轄,這一基本事實不容否定。

自從中國于2003年承認印度對錫金擁有主權之後,中國就很少使用“錫金線”這個概念了,此次在外交官方層面重新提到“錫金線”,中方態度可謂已經明顯得不能再明顯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聲音,指出中國應該打出“錫金牌”。

這張牌是印度的軟肋,因爲印度在這件事情上完全不占理,印度既然想和中國掰扯邊境問題,“錫金牌”現在基本算是明牌了。

中印邊境問題短時間內依然無解,印度時而“強硬”時而“放軟”,莫迪想要折騰多久,中國就奉陪多久,反正中國也沒把印度當一回事,就當是看免費猴戲吧。

5 阅读:1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