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交部辭職後成了間諜,潛伏中國多年,因寫小說太真暴露身份

淵澤之觀 2024-04-16 11:21:56

2019年1月,一位叫做楊軍的男人以間諜罪在機場被捕。

我國打擊間諜的力度很大,這些年來落網的間諜不少,但都沒有楊軍的被捕所引起的巨大轟動。

因爲他還有著一個神秘的身份,曾經的外交部職員,如今是網絡上風靡一時的寫手。

楊軍的代表作很多人都讀過,並且奉爲神作。那就是間諜三部曲《致命》。

楊軍身份的揭露,讓不少人大吃一驚,難怪這本書的情節設計緊扣人心,細節的深度描寫更是讓人身臨其境。

敢情我們讀的是小說,他寫的是自傳?

可以說《致命》成就了楊軍,也讓他走上了命運早已寫好的道路。

那麽從外交官員到間諜的巨大轉變,楊軍身上都發生了什麽?

喪母之痛植下仇恨種子

說起來,楊軍間諜生涯的開端,還是因爲受一位叫做佩恩的朋友邀請,前往美國度假。

他只在這裏待了幾天,就深深地愛上了這個“美麗自由”的國度,從那時起,他就將美國奉爲天堂,對此産生了深深向往。

與其說美國的繁華誘惑了這位年輕人,倒不如說崇洋媚外的種子,在此之前就已經深紮在他的心中。

1965年,楊軍出生在一個偏遠落後的村子裏。

那時候物質本就不豐裕,加上楊軍家中務農,他的家境不太好,一家人的生活有點拮據。

在他7歲那年,厄運降臨了。楊軍的母親突發重病,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眼看著已經進氣少出氣多了。家裏卻沒錢送楊母去醫院,只能請來鄉下郎中,做最後的努力。

郎中給楊母把了脈,又檢查了瞳孔,無能爲力地搖搖頭。

“我是救不活這位病人了,除非有阿莫西林,不然神仙也難救啊。”

聽到這個陌生又新奇的詞,楊軍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央求父親去把阿莫西林買來。

然而在當時,阿莫西林是緊俏貨,在國內很少流通,屬于有錢也買不到的稀罕物。一個平平無奇的農戶家庭又有什麽辦法弄來呢?

但這種藥在國外卻隨處可見,在藥房就能買到。

得知這一切之後,年幼的楊軍感到無能爲力的悲哀。明明母親有活下去的辦法,但是他們卻無計可施。

他忍不住想,要是他們能生活在一個有阿莫西林的國家就好了,那他的媽媽一定能健健康康地陪在自己身邊。

不久後,楊軍的母親在痛苦中撒手人寰。此時的他不過是一個小孩,還沒有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在經曆了喪母之痛後,楊軍對自己生在中國産生了一絲仇恨。

這也給之後楊軍一系列賣國行爲埋下了鋪墊。

後來楊軍上了小學,他很聰明,頭腦靈活,反應靈敏。在學習上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取得好成績。

他從老師跟學生們的閑聊中,了解到在外國人民不說中國話,他們有自己的語言。這引起了楊軍的好奇,他很想看看那些有阿莫西林的國家是怎樣的。學習好外語,無疑是出國的必要條件。

可是在當時的鄉村小學,根本不提供外語課本,學校裏甚至沒有一個老師懂外語,楊軍沒有接觸外語的渠道。

于是他央求父親到鎮上采買東西時,順便幫他帶一些外語學習資料。

父親答應了下來,下一次從鎮上回來的時候,果然給楊軍帶了一些小孩看的外語讀本。

楊軍興奮極了,捧著外語書愛不釋手,每天放學回來就認真鑽研外語。書本被他翻了又翻,裏面的知識也一點點注入他的腦海。

不久後,楊軍就熟練掌握了簡單的外語,沒有依靠任何的幫助,僅僅是自我領悟。

然而不幸的是,楊軍的聰明並沒有改變命運對他的苛待,在他的少年時代,繼失去了母親之後,支撐著全家生計的父親也倒下了。

在慘淡的人生裏,楊軍將悲痛化爲了向上的動力,他拼命鞭策自己,一定要出人頭地,讓父母在天之靈能夠安息。

看菜吃飯的外交官

在他的不懈努力之下,楊軍終于得到了回報,以超高分數考上複旦大學。

他終于走出了小山村,可惜,楊軍的父母都不在他身邊了。這也是楊軍最大的遺憾。

上海是個繁華的城市,楊軍一踏足這裏,便被迷住了雙眼,他聽說發達國家比上海更先進更漂亮。他想象不出真的會有那樣的地方嗎?是天堂吧。

複旦本身就是個十分國際化的學校,許多理念在當時來說十分前衛,在經過一番熏陶之後,楊軍更是對國外産生了深深的向往。

畢竟複旦在國際上的排名不算太高,在他眼裏,國外的天地一定更爲廣闊。

他也盡力讓自己變成一個時髦的人,起英文名,說外語。總之要讓自己身上散發出外國人那種“文明”的氣質。

就在此時,一位叫做佩恩的留學生闖進了他的生活。

佩恩來自美國的富裕家庭,此前在哈佛就讀,可謂是滿足了楊軍對白人精英的想象。

在佩恩的主動接觸下,兩人順利成爲了好友。佩恩見多識廣,經常跟楊軍暢談國內外各種奇觀,其中不免夾帶私貨,鼓吹美國生活如何幸福。

這讓楊軍對他大爲敬佩,甚至覺得能當一天美國人死也值了。

此時他卻不知道,佩恩的身份並沒有看起來的那麽簡單。

之後楊軍從複旦畢業,佩恩也回到了國外,兩人的聯系暫且中斷。

楊軍根據專業被分配到外交部門,成爲了人人稱羨的外交官。

楊軍的工作能力是出衆的,他總是能遊刃有余地處理種種事務,他的領導都很看好他。

但是隨著他負責的外交工作越來越多,其他同事發現,他的外交態度很有問題。

對待不同國家的使者,楊軍總是看菜下飯。接待歐美發達國家的外交官時,他小心翼翼,恭敬得近乎巴結。但面對亞非落後國家時,他俨然換了一副嘴臉,總是冷著臉,愛搭不理的。

這巨大的反差實在是太明顯,連同事都替他尴尬。

楊軍的領導找到他談話,希望他能端正態度,楊軍總是表面答應,一轉身就老調重彈。

見他如此冥頑不靈,領導也只能放棄提拔他的計劃,畢竟一個無法做到公平公正的人,也擔不起外交部作爲國家對外臉面的責任。

楊軍自己也知道在外交部吃不開,可他並不想改變自己,在他眼裏國與國就是分三六九等的,自己不爭氣,還能怪誰呢?

1989年,楊軍離開外交部,入職了海南省政府。當時海南正在大力發展對外貿易,有很多與外國商務接觸的機會。楊軍在這裏負責招商引資,每天和他最崇拜的外國貿易商打交道。

楊軍經常會有到外國出差談業務的機會,面對來自發達國家的高級精英,他徹底釋放了自己長袖善舞的魅力,用社交手段把貿易商哄得高高興興。

對外國精英卑躬屈膝,他一點也不覺得委屈,甚至爲自己能夠爲外國人服務而沾沾自喜。

他的業績也因此變得很好,楊軍在外交部受到的挫折,在這裏又找補回來了。

然而,在他的事業逐漸達到頂峰時,一通陌生的電話,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迹。

一本書暴露間諜身份

“嗨!還記得我嗎?我是佩恩。”

當生硬的中文從電話裏流淌出來時,楊軍一下子記起了這位大學好友。

原來佩恩想邀請他到美國來遊玩,順便好好敘舊。

楊軍忙不叠答應了,馬上收拾行李請假飛往美國。

這不是楊軍第一次踏上美國的國土,卻是最難忘的一次。

在佩恩的招待下,楊軍體驗了一遍美國的紙醉金迷,種種美妙讓他深深沉醉,流連忘返。

佩恩也看出了楊軍的已經徹底愛上美國,他向楊軍攤牌了。

其實,他的學生身份是捏造的,到中國來不是爲了留學,而是尋找能爲美國政府“賣命”的最佳人選。

現在楊軍通過了他的考核,他向楊軍抛來了橄榄枝:你願意加入我們,成爲美國精英中的一員嗎?

佩恩描述的美妙前景,深深打動了本就崇洋媚外的楊軍,他沒有任何猶豫,幾乎是當場叛變了。

就這樣,楊軍成爲了美國政府的一枚棋子,在中國開展間諜活動。

在獲得澳大立業戶籍後,楊軍辭職轉陣香港,表面上他在這裏開公司做生意,其實在爲美國人收集情報,並且暗中宣揚美國文化,唆使大量優秀人才移民國外,爲美國效力。

與此同時,爲了給外國勢力造勢,楊軍開始廣泛在互聯網上發布雜文,包括時事評論和政治觀點輸出。

因爲多年接觸海外社會,又有過外交部工作的經驗,他的見識面很廣,經常會有一些讓人“醍醐灌頂”的見解。漸漸的,他在網絡上得到了大量擁趸。

這時候,楊軍開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爲國外勢力做代言,但是他做得很微妙很隱蔽,還沒向大衆暴露出他的狼子野心。

之後楊軍做出的一個決定才是真正地改變了他的人生。

2002年,楊軍突發奇想,自己的一生如此波瀾曲折,當間諜的這段經曆更是絕無僅有,爲什麽不把它寫出來,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獲呢。

他很快就構思起這一切,著手動筆。不久後一本名爲《致命弱點》的小說在網上橫空出世。

題材的新穎和絕妙的情節讓這本書迅速引起巨大轟動。

楊軍雖然起了個和本人毫無關系的筆名,但是書中的情節卻是取材于自己的真實經曆,包括他在外交部的工作,以及成爲間諜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這也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既波瀾曲折,又不失真實生活的質感,對細節的處理更是恰到好處。

看過書的人無一例外都對楊軍表示了崇拜,這些如潮水般的贊譽簡直要讓楊軍迷失自己了。

第一本書的巨大反響給了楊軍動力,他趁熱打鐵,很快又接連開啓了《致命弱點》的續篇,這兩本書也延續了《致命弱點》的好運,受到了一致好評。

這是楊軍人生中最得意的時期,他不僅以作家身份收獲了一衆粉絲,更令他欣喜的是,他的間諜工作得到了“認可”,楊軍覺得他已經在民衆心中植下了間諜的種子。

《致命》三部曲的熱烈反響也吸引來了一些出版商,楊軍也想將自己的書推廣起來,獲取更多的利益和崇拜,書本的出版計劃不久就提上了日程。

在楊軍做著名垂青史的春秋大夢時,一位國安局的職員意外買到了這本書。

原本他只是聽說這書很出名,想買來打發時間,但一翻開書,他馬上坐直了身子。越往下讀,後背越是發涼。

也許別人看不出來,但作爲國安局的一員,他絕對清楚這本書裏描寫的一切細節跟現實完全對應得上。

不管是作爲公職人員還是間諜的部分,如果不是切身體驗過,根本不會了解得那麽詳細。

他斷定這本書的作者一定不簡單,很有可能正是隱藏于暗處的真正的間諜。

他很快將此事上報給上級,在經過調查之後,楊軍的過去悉數展現,幾乎可以斷定他已經犯下了通敵叛國的罪名。

爲了不驚動楊軍,國安局沒有立即展開行動。而是在楊軍從澳大利亞返回中國時,迅速展開抓捕。

在審訊中,楊軍沒有反駁間諜罪名,但他也沒有將我國的法律放在眼裏。他自稱已經是澳大利亞人了,中國的刑法他不怕,而且楊軍早就向澳大利亞大使館尋求庇護。他相信自己一定會得到解救。

然而,他一心寄望的澳大利亞幫不了他,而他一直爲之效力、並付出自由代價的美國,更是沒有任何表示。

楊軍苦心經營自以爲能獲得錦繡前程,不料落得被當做工具的結果,最後锒铛入獄,且因“間諜罪”被判處死刑。



2 阅读:1468
评论列表
  • 2024-04-17 08:12

    是真是假,以後再看。

  • 2024-04-16 14:30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什麽妖魔鬼怪在人民的汪洋大海中都無法藏身,

  • 2024-04-17 04:55

    這種要直接槍斃還要連坐才能殺雞儆猴[捂臉哭][捂臉哭][捂臉哭]

  • 2024-04-17 14:59

    這種買國漢奸馬上槍斃,不應該在浪費中國人的糧食

  • 2024-04-17 10:46

    爲什麽不直接槍斃你?爲什麽呢?爲什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