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達的飛機高鐵大交通時代,武漢的九省通衢還有地理優勢嗎

百花爭豔才是春 2024-04-24 13:54:03

武漢第一次被稱爲九省通衢是在《清史稿》裏,清末,來自湖南省的晚清名臣胡林翼在奏疏裏說“湖北爲長江中上遊要害,武漢尤爲九省通衢,自來東南有事的必爭之地”。武漢在現代交通還不發達的年代,因其可利用長江和漢江兩大江河的水運能與四川、陝西、河南、湖南、貴州、江西、安徽、江蘇以及湖北這九省相通,所以冠之爲九省通衢之美名。這裏的九省通衢並非特指九省這個數字,而是泛指武漢通向外界的交通非常便利。

曆史上的武漢九省通衢的交通便利確實給武漢的經濟發展帶來了豐厚的紅利。武漢因爲中國第一大江長江與它的最大支流漢江交彙于此,所以唐朝大詩人李白在遊覽武漢後大筆一揮留下了“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來贊美武漢的春天美麗畫卷,並“送”給了武漢“江城”的美名。唐朝武漢是長江中遊的商業重鎮,但到了元朝,武漢一躍成爲了湖廣行省的省治所在地,武漢這才開始了它的“光輝歲月”。

明朝之前,武漢地區只有兩大經濟與軍事重鎮,它就是隔長江兩岸南北相望的武昌城與漢陽城,在三國時期北岸的漢陽城爲劉備所占有,南岸的武昌城被孫權占有,武昌的黃鶴樓當時只是孫權的軍事瞭望塔。漢口的誕生是漢江流域持續大洪水的結果,洪水將漢陽城一分爲二,漢陽城的西北岸變成了現在的武漢漢口片區,漢陽城的西南岸變成了現在的武漢漢陽片區,至此,武漢三鎮隔長江與漢江鼎立的格局正式形成。

最晚“出生”的漢口鎮借助長江漢江的水運交通便利,很快地發展成爲長江中上遊最爲發達的工商業城市,到了明末清初,漢口已經高居中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成爲與北京、蘇州、佛山並稱爲“天下四聚”,又與河南的朱仙鎮、江西的景德鎮、廣東的佛山鎮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名鎮”,成爲楚中之地最繁盛的城市。1927年,漢口成爲國民政府所在地,國民政府將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並成爲武漢市,武漢市這個名稱才正式誕生了。

曆史上的武漢“九省通衢”的交通地位確實促進與提升了武漢的經濟發展,但由于現代化的大交通時代,多元化的交通時代已經來臨,我國的航空運輸與高速鐵路的快速發展瓜分了公路與水運的部分份額,于是網絡上就有人發出了疑問:在發達的飛機高鐵的大交通時代,武漢市九省通衢的區位還有地理優勢嗎?其實這個答案並不複雜,非常的簡單,武漢的區位優勢仍然存在,因爲武漢地處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位置上。

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位置是個什麽概念呢?武漢距離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和西安等中國的大城市都在1000公裏左右,是中國經濟地理的“心髒”,位居中國經濟地理的中心位置。在經濟地理學裏,中心地是指周圍區域的中心,能夠向周圍區域的消費者提供各種商品和服務的地點。在目前內循環經濟發展的特殊時代,武漢可以用最短的時間最經濟的成本來完成運輸物流生産生活等保障,武漢九省通衢的地理優勢仍然還存在。

0 阅读:4

百花爭豔才是春

簡介:將美妙的圖文與大家共同分享,展現百花爭豔的祖國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