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政務新媒體如何遠離形式主義窠臼?

北京日報客戶端 2024-05-06 22:05:13

​​近段時間,多地一批基層政務新媒體賬號宣布停止更新並啓動注銷程序,將相關信息資訊、公示、公告等內容並轉入屬地政府網站。不少網友表示支持,認爲這是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好辦法。

政務新媒體是數字治理的有效載體之一。一些網感強、內容實、形式新的政務新媒體,如“深圳衛健委”微信公衆號、“江甯公安在線”以及“浙裏辦”APP等,都以其內容的貼近性、服務性和實用性贏得了口碑和公衆的喜愛。然而,也出現了一些開辦時“一哄而上”、運營時“難以爲繼”的基層政務新媒體賬號,不僅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反而給基層幹部群衆增添了額外的負擔和煩惱。

​比如,一些單位和部門重開通輕管理、重數量輕質量,開設的新媒體賬號使用頻率低、實用性不強,淪爲不發文、不互動的“僵屍號”。又如,一些基層政務新媒體賬號定位不明、職責不清,“爲開辦而開辦”,不能很好滿足群衆獲取權威信息以及辦理相關業務的需求。再如,有的政務公號熱衷于搞評比和排名,甚至強制簽到、打卡、轉發、點贊,占用基層工作人員大量時間精力……

​不讓基層政務新媒體變成形式主義新“秀場”,關鍵要抓住一個“實”字。一個新媒體賬號即便粉絲量不大,從內容的采寫、編輯,到信息的審核、發布、推廣,再到管理後台、與網友互動,都要求投入相應的人力、物力、財力。正因如此,開設一個新賬號必須從“實際需求”出發,考慮好利用現有平台是否也能達到相同的效果,“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開設賬號後更應經常性審視“實際效果”,權衡運營成本和爲民服務的收益,把有限的資源用在辦好事實事這個“刀刃”上。

​去年底《關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義”的若幹意見》強調,“對于使用頻率低、實用性不強的政務應用程序,應及時關停注銷”。根治政務新媒體賬號過多過濫的問題,把基層幹部從運營維護新媒體賬號的繁雜工作中解脫出來,必須紮紮實實、不折不扣落實落細意見,動真碰硬、務求實效。

​關停不是目的,優化服務才是目標。從各地的探索來看,不“一刀切”地關停,而是依據一定標准,在保留某些涉及重大民生、服務類賬號的同時,將其他賬號所承載的信息和服務功能轉移到統一的集成平台上,能夠更好發揮政務新媒體聯系群衆、服務公衆的作用。緊扣更好爲群衆提供便捷服務的本質,做好“實”字大文章,政務新媒體才能遠離形式主義窠臼,變“指尖上的負擔”爲“指尖上的方便”。

1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