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有三位董鄂妃,除了最得寵的孝獻皇後外,另外兩位是誰?

雍親王府王妃 2024-03-16 11:40:15

只要是提到順治帝最寵愛的妃嫔,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董鄂妃,內大臣鄂碩的女兒,入宮一個多月便被封爲皇貴妃的董鄂氏。但實際上順治40位妃嫔中,一共有三位姓氏爲董鄂氏的妃嫔,而且這三位董鄂妃全部都是出自于一個家族——董鄂氏家族,只是董鄂氏家族在太祖努爾哈赤創業初期便分爲三個分支,三位董鄂妃出身不同的分支而已。

那麽,除了順治帝最寵愛、死後追封爲皇後的孝獻皇後外,另外兩位究竟是誰呢?

在順治病逝後,同樣是董鄂氏一族出身,爲何一位不得不殉葬,一位得以安享晚年活到了康熙三十三年呢?

01孝獻皇後

孝獻皇後比順治帝年輕一歲,出身上三旗的正白旗。孝獻皇後的父親鄂碩從順治帝登基次年開始便隨軍南下,駐紮在蘇州、杭州以及湖州一帶。孝獻皇後及其家人跟隨鄂碩一起生活在江南,因此孝獻皇後雖然是滿族女子,但是從小卻受江南文化的影響與熏陶,跟傳統的滿族女子大不相同。

再加上孝獻皇後從小就聰慧,能夠熟讀經史,而且書法方面的造詣很是不錯,身上既有滿族女子的特征,又有江南女子的溫婉、娴靜與善解人意。再加上孝獻皇後的悟性極高,所以在滿清入關的世家女子中,才情是數得著的。

而順治作爲滿清入關的第一位皇帝,隨著接受漢文化越來越多,能夠熟讀經史,成爲一位滿腹才華的少年天子;但是後宮的女子大多並不識得幾個字,更何況還是能夠通曉經史子集,這讓順治帝很是苦惱,難以在偌大的宮裏找到自己的知己。

而孝獻皇後的出現,讓順治一下子抓到了救命稻草;很快二人便墜入愛河。

順治十三年八月,孝獻皇後入宮,被順治帝直接冊封爲賢妃。

僅僅一個多月後,便晉封爲僅次于皇後的皇貴妃。

如此晉封速度,放眼整個大清,也是獨一無二的。

不僅如此順治還爲心愛的孝獻皇後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冊封禮,甚至爲了冊封皇貴妃而大赦天下。在大清296年曆史中,因爲冊封皇貴妃而大赦天下,是僅有的一次。可見順治帝,對孝獻皇後的偏愛。

順治十四年孝獻皇後生下第一個兒子,序齒排行皇四子,順治非常高興,將皇四子稱之爲自己“第一子”。要知道在皇四子出生之前,已經有三位皇子出生,其中便包括皇三子玄烨,未來的康熙皇帝;但順治帝似乎忘了前三位皇子的存在,不僅將皇四子視爲第一子,還讓其享受嫡子的待遇。

但皇四子出生僅幾個月的時間,便夭折了。

順治帝逾制將皇四子追封爲和碩榮親王,還爲皇四子修建單獨的親王園寢。

雖然順治年僅24歲病逝,但是他後宮妃嫔的數量並不少,有40位之多;但即便是後宮佳麗衆多,真正讓順治帝視爲紅顔知己的,只有孝獻皇後。孝獻皇後本就體弱多病,再加上皇四子夭折的打擊,讓孝獻皇後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八月,在承乾宮病逝,年僅23歲。

孝獻皇後去世後,順治將其追封爲皇後,並且按照皇後的規格下葬,爲其舉行了極其隆重的葬禮。不僅如此,順治帝甚至在孝獻皇後病逝後,不顧禮制使用藍批,一直到順治病逝。

孝獻皇後雖然僅陪伴順治帝四年的時間,但“集三千寵愛于一身”,成爲順治帝一生中唯一的摯愛。這對于一個女子來說,此生無憾了。對于孝獻皇後來說,唯一的遺憾應該是,自己所生的唯一的兒子早早夭折,並沒有長大成人。

而順治也因爲失去摯愛,僅僅維持了幾個月的時間,也追隨孝獻皇後而去(還有一種說法是出家爲僧)。順治帝病逝後,皇三子玄烨登基。

正因爲孝獻皇後得順治帝如此偏愛,所以只要是提到董鄂妃我們一般想到的就是孝獻皇後。至于順治帝另外兩位董鄂妃很容易被忽略,但實際上另外兩位董鄂妃,在順治後宮中的地位也不容忽視。

02開國功臣曾孫女——甯悫妃

甯悫妃是開國五大功臣之一何和禮的曾孫女,按照《董鄂氏族史料集》的記載,甯悫妃出身董鄂氏一族中最爲顯赫的名爵邸世家——何和禮家族。而何和禮家族之所以成爲整個董鄂氏家族中最爲顯赫的一支,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何和禮建立赫赫戰功的緣故。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創業初期,董鄂部首領何和禮歸附太祖,太祖將自己的嫡長女東果格格嫁給了何和禮爲嫡福晉(此前何和禮已經娶了福晉塞堪)。成爲太祖女婿後的何和禮,跟隨太祖一起統一整個女真部落、征討朝鮮蒙古、出兵明朝,而且在努爾哈赤加強汗權的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正因爲何和禮戰功赫赫,在太祖建立後金,自稱爲大汗時,將何和禮視爲“五大臣”(輔佐大臣)之一,在後金的地位極高。正因爲何和禮,讓董鄂氏一族崛起。

作爲何和禮的曾孫女,甯悫妃剛入宮的便是小福晉級別中地位最高的。要知道康熙的生母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剛入宮時,只是格格級別,哪怕是生下玄烨地位也沒有明顯的提高。甯悫妃能夠剛入宮便位居小福晉首位,便是因爲出身何和禮家族的緣故。

滿清初期後宮妃嫔等級:皇後、皇貴妃、妃、福晉、庶妃(大格格、小福晉)、格格

不過何和禮之所以會歸順太祖,也是有緣故的:歸順太祖的部落一共有26個,其中有三支董鄂氏,除了何和禮這一支外,還有魯克素與兌齊巴彥,三支董鄂氏分別屬于正紅旗、正白旗與鑲紅旗。魯克素是董鄂氏族諸首領中最爲年長的一個,面對努爾哈赤的崛起,魯克素便授意何和禮先歸順努爾哈赤,若當真跟著努爾哈赤有前途的話,董鄂部其他部衆再歸順。

而正因爲何和禮最先歸附太祖皇帝,所以最早跟隨太祖一起建功立業,並且娶了太祖的嫡長女,成爲“董鄂額驸”;也在與太祖一起南征北戰的過程中,成爲太祖的左膀右臂,讓何和禮家族成爲整個董鄂氏族中最爲顯赫的一支。

何和禮歸附太祖後,努爾哈赤又勸說魯克素歸順了自己,魯克素帶著弟弟及其部衆歸附建州。“魯克素”這個名字便是太祖賜的,魯克素也正因爲歸附的晚一些,在後金的發展並不如何和禮這一支。不過魯克素的後人,在大清也出了一位皇後,此人便是順治帝最寵愛的孝獻皇後。按照輩分的話,魯克素是孝獻皇後的曾祖父。

嚴格來說,孝獻皇後出身魯克素系董鄂氏。

而何和禮的曾孫女甯悫妃,便是出身與何和禮系董鄂氏。

何和禮一共生有五個兒子,次子多積禮便是甯悫妃的祖父,多積禮做到了副都統的位置上。

第四子和碩圖,獲封三等公,並且娶了和碩禮親王代善的第一女,封和碩額驸;

第五子都類,獲封二等伯,並且娶了和碩禮親王代善的第三女,封和碩額驸。

出身如此顯赫的家族,甯悫妃入宮後的地位自然不低;不過還是要低于幾位博爾濟吉特氏妃嫔,畢竟滿蒙聯姻是滿清初期的國策,順治帝的生母孝莊太後便是博爾濟吉特氏女子,自然會格外提高博爾濟吉特氏女子在後宮的地位。

不過與其他通過選秀入宮,只能位居格格級別、小福晉級別的女子相比,已經很不錯了。畢竟甯悫妃的父親喀濟海只是王府的長史,很幸運的是甯悫妃入宮後得到順治帝短暫的寵愛,得以懷孕生下皇次子福全。

因爲皇長子牛鈕出生後不久便夭折,福全便是名副其實的長子,只是福全有一只眼睛殘疾。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病重時,要在幾位皇子中選一位繼承皇位,福全雖年長玄烨一些,但是因爲眼睛殘疾而且還未生過天花,與皇位失之交臂。玄烨登基後,福全便成爲皇上唯一的兄長,備受尊重。

在福全年僅15歲時,便被封爲和碩裕親王,位列議政大臣之位,康熙對兄長福全非常尊重、信任。而且兄弟二人的感情極好,而甯悫妃也因爲生下福全的緣故,得以安度晚年。

康熙登基後,甯悫妃便與仁憲皇太後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嫡母孝惠章皇後)、淑惠妃(皇後親妹妹)等人一起居住在鹹安宮北院的三座小院中。

康熙十年,甯悫妃被正式尊爲皇考甯谧妃,成爲此次被尊封爲妃四人中唯一一位非福晉級別的,另外三位(恭靖妃、端順妃、淑惠妃三位博爾濟吉特氏妃嫔)原先都是福晉級別,只有甯悫妃原先是小福晉級別,哪怕是生下皇次子福全,位份也沒有得到晉封。

在宮裏居住了大半輩子,到了康熙三十一年,甯悫妃終于可以離開皇宮,前往兒子裕親王福全的王府享受天倫之樂,成爲給大清第二位離開紫禁城的先朝妃嫔。而生有皇子的雙字號妃嫔,甯悫妃董鄂氏是第一人。

在王府享受天倫之樂僅兩年的時間,甯悫妃病逝。康熙得知後,下旨公侯伯以下滿朝文武,全部前往王府祭奠甯悫妃,甚至連仁憲皇太後與康熙親自前往祭奠。當然甯悫妃能得如此死後哀榮,跟她唯一的兒子福全也有關系。

福全不僅僅是康熙的二哥,更是康熙朝地位非常顯赫、戰功赫赫的和碩裕親王,在朝中的威望極高。而甯悫妃也因爲生下福全,是開國功臣何和禮的後代,而安穩度過了余生。

至于另外一位董鄂妃——貞妃董鄂氏便沒有這麽幸運了,孝獻皇後與順治帝先後病逝後,貞妃不得不殉葬與順治帝,成爲大清最後一位殉葬的妃嫔。

03

貞妃是輕車都尉巴度的女兒,出身滿洲正白旗,通過八旗選秀入宮,剛入宮的時候只是沒有封號的庶妃,與孝獻皇後剛入宮便被封爲賢妃相比,確實天差地別。而且貞妃沒有甯悫妃那麽幸運,不僅沒有皇上的寵愛,也沒有懷孕生下皇子的機會。

跟後宮中衆多不得寵的妃嫔一樣,在紫禁城中孤獨地度日。

即便是如此,貞妃也沒有安穩度過余生。

順治十八年順治帝剛剛病逝,貞妃便殉葬于世祖;因爲康熙在康熙十二年便下旨不准活人殉葬,所以貞妃便成爲大清最後一位殉葬的妃嫔。貞妃殉葬後,在順治十八年二月,被新帝康熙追封爲皇考貞妃。

貞妃在順治帝活著的時候並不得寵,因爲順治幾乎所有的心思都在孝獻皇後身上;而且根據《清聖祖實錄》的記載貞妃“賦性溫良”,並不會主動招惹後宮其他的妃嫔,也不會不尊孝莊太後與皇後,爲何不得不殉葬于世祖皇帝呢?

最常見的說法就是:貞妃之死跟孝獻皇後有關。

孝獻皇後生前太得寵,順治帝多次爲孝獻皇後違背禮制:

入宮便封賢妃,地位高于其他的博爾濟吉特氏妃嫔

入宮一個多月便封皇貴妃,了解清史的都知道皇貴妃位同副後,有皇後在是晉封皇貴妃的,除非貴妃病重需要沖喜,否則是不會晉封皇貴妃的;而孝獻皇後晉封皇貴妃時,身體康健

不僅如此孝獻皇後晉封皇貴妃,居然得了大赦天下的殊榮,這一點連孝莊親自爲順治帝挑選的孝惠章皇後都沒有。甚至順治帝爲了孝獻皇後想要廢掉孝惠章皇後的皇後之位,若非孝莊極力阻攔,孝惠章皇後會成爲第二個靜妃(順治帝第一位皇後被廢後,降爲靜妃)。

而且順治帝在孝獻皇後入宮後,將太廟匾額上的蒙文剜掉,結束博爾濟吉特氏女子統治後宮的曆史,這是孝莊絕對接受不了的事實,但卻無力改變。

孝獻皇後得寵四年多的時間,順治帝對待博爾濟吉特氏妃嫔極其冷淡,就連皇後都沒有得寵的機會。而皇四子的出生,讓孝獻皇後徹底成爲後宮的勝利者,順治帝將其視爲嫡子、第一子,這讓孝莊太後感受到了威脅,若孝獻皇後“母憑子貴”,被順治帝徹底扶正的話,自己的侄孫女孝惠章皇後便再無立足之地。

可以說孝獻皇後雖然在後宮的時間不長,但是對孝莊、對後宮其他妃嫔的威脅是非常大的。

雖然孝獻皇後在順治十七年病逝,但是順治帝因爲失去摯愛,甚至尋死覓活,孝莊不得不派人看著順治帝。順治帝慢慢平靜後,便將心愛的女子追封爲孝獻皇後,並且爲其舉辦了逾越禮制的葬禮。就連孝獻皇後的谥號,都增加到了十二個字,要知道就連順治帝的正牌皇後孝惠章皇後死後的谥號僅爲十個字。

順治帝對孝獻皇後的種種,讓孝莊心裏很是不滿。

而順治帝年僅24歲突然病逝,讓孝莊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孝莊只能將恨轉移到已經去世多日的孝獻皇後身上。而貞妃爲了平息孝莊的怒氣,不牽連自己的家族,決定殉葬與順治帝

不過根據《端敬皇後行狀》的說法:孝莊疼愛兒子順治帝,便愛屋及烏對待孝獻皇後也如同親女兒一般;若當真如此的話,又何來怨恨一說呢?

自然,貞妃也不是因爲此而殉葬。

至于貞妃究竟爲何要殉葬,或許只有貞妃自己能說清楚了。

結語

雖然出身與一個家族——董鄂氏一族,但三位董鄂妃的命運確實天差地別:

孝獻皇後得到了順治帝的專寵,還有地位與權力,死後更是被追封爲皇後;但是去世的太早,只陪伴夫君身邊僅僅四年多的時間。

甯悫妃出身董鄂氏家族中最爲顯赫的何和禮家族,入宮後雖然地位不及孝獻皇後,但是很幸運生下了一位皇子,後半生有了依靠;而且活到了康熙三十三年,高壽而終。

至于貞妃是三位董鄂妃中最意難平的一位,順治帝活著的時候並不得寵,卻在順治帝死後不得不殉葬,實在是令人惋惜。

這便是作爲後宮女子的命運,若是落得跟貞妃一樣的下場,還不如嫁衣尋常人家,生兒育女度過安穩平淡的一生。

0 阅读:93